桂樱
蔷薇科李属植物
桂樱(Prunus laurocerasus L.)是蔷薇科李属植物,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叶椭圆形、矩圆形或矩圆形倒卵形,长4-10厘米,宽2-5厘米。总状花序,花瓣白色,雄蕊10-50,排成两轮;心皮1,花柱顶生,柱头盘状。6-7月结果,卵球形,径8-10毫米,红褐色或黑色果实,核果,干燥;核骨质,核壁较薄或稍厚而坚硬,外面平滑或具皱纹,常不开裂,内含1枚下垂种子。花期4-5月。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叶椭圆形、矩圆形或矩圆形倒卵形,长4-10厘米,宽2-5厘米,顶端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缘有不规则锐锯齿,有时混有重锯齿;5月份后成熟叶变为紫红色,与新生绿叶同存,形成树上部叶色嫩绿,中下部叶色紫红。10月后叶片全部变为紫红色,成为彩叶树种。
总状花序花瓣白色,雄蕊10-50,排成两轮;心皮1,花柱顶生,柱头盘状;穗状花穗,长达20多厘米。6-7月结果,卵球形,径8-10毫米,红褐色或黑色果实,核果,干燥;核骨质,核壁较薄或稍厚而坚硬,外面平滑或具皱纹,常不开裂,内含1枚下垂种子。花期4-5月。
产地生境
原产于欧洲东南部和小亚细亚。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有引种栽培,1997年中国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由美国引进栽培。桂樱耐阴、耐寒,可耐-25℃的低温,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更为迅速。
繁殖方法
播种
种子采收:于6-7月,果实成熟时(果皮呈深紫色或黑色),将果实采摘后用温水浸泡数小时,然后搓去果皮,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可用水选法摒除部分因虫蛀或种胚发育不全的劣种,其中浮于水面的种子即属劣种。用清水将种子洗净后放阴凉通风处彻底阴干,以防种子自热、发霉、腐烂,降低生命力。
种子处理:将种子放入0-5℃的窖中或冷库中贮藏。入冬后采用层积沙藏法:选择地势干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处挖坑,坑深1.5米,坑底铺15厘米的粗沙,一层种子一层2厘米沙子层积堆埋。坑中间插一束草把以便通气。坑长宽视种子数量而定,然后把种子与湿沙按1:3的体积比例混合,放入坑中,装到距地面20厘米为止,然后回填土,填土要高出地面10厘米。四周挖排水沟。种子量少时,可用透气较好的瓦制大花盆,下层先填入15厘米粗纱,然后每放一层种子后填埋1厘米沙子,埋好后,浇透水,盆口用塑料布封好,埋于避风遮荫处,埋于地下深度为盆口与地面平齐,冬季定时检查花盆内水分状况,水分不足时要适量补水。
播种方法:于翌春3月底,从坑中起出种子,放在温室中开始催芽,当1/3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选用8厘米×9厘米的营养钵,按草炭:沙子:土比例为1:2:1配置营养土,另外以每亩50千克加入复合肥,掺混均匀后装入营养钵点播,每个营养钵中点播一粒种子。覆土1.5厘米,覆后稍加镇压,土面具营养钵边缘2厘米,装好后放入已做好的畦中,安好微喷,灌足底水,以后要保持营养钵中土面湿润。营养钵育苗每亩出苗量约2万株。在田间直接播种育苗中要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为好。播种前应施足底肥,以每亩5000千克有机肥为宜,细致整地作垄,苗床宽1.2米、高15厘米左右,南北向作床,垄面要平,并灌足底水。待水渗完,土壤稍干,然后用镐起沟,点播,开好5-8厘米深的播种沟,行距20厘米,株距3-4厘米,按此密度点播,播好后盖2厘米厚的无菌黄心土,播种量每亩5千克为宜。覆后稍加镇压,以后要保持垄面湿润。由于早春季节温度较低,可地膜覆盖,保湿保墒,提高出苗率。
扦插
桂樱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成活率较低,根插容易成活,其扦插育苗一般多采用根插。
插穗采集:3月下旬选择3-6年生桂樱植株,距根茎0.6米处挖土25-30厘米深,截取直径0.4-0.8厘米粗的根系,低于0.4厘米和大于0.8厘米的根系可保留。取根后株施农家肥30千克,然后覆土踩实,整平地面。断根和施肥能刺激母株促发根系,并提高土壤肥力,不会削弱植株生长。取回的根系埋入湿沙中,等待扦插。
土壤准备:地表匀撒优质农家肥,每亩施4000千克,旋耕地表25厘米深,打碎土块。筑长、宽、高为10米、1.2米、0.15米的高床。
剪取根段与处理:将根系按10-12厘米长度剪断,剪口平齐。将根段浸泡于浓度为50毫克/升ABT生根粉1号2小时或50毫克/升的GA(赤霉素)液中4小时。
根段扦插:采用直插根段方法,用粗1厘米的木棍削尖插穴,穴距10厘米、穴深5-10厘米、行距25厘米,将根段细端即形态顶端朝下,插人穴中,顶剪口与地表平齐。扦插时要将插穗与土壤按实,扦插后立即向床上喷或浇1次透水。出苗前视土壤湿度情况,每7-10天喷浇1次水,注意加强水分管理,育苗3000株/亩左右,成活率可达85%以上。
栽培技术
苗期管理
播后管理:播后10-15天,幼苗基本出齐,种子发芽率约为80-90%,当苗高长至5厘米时进行第1次间苗,去弱留强。苗高长至10-15厘米即可定苗。拔去弱苗、伤苗、病虫害苗,每亩保留6000-8000株,苗木生长高峰期在6-8月。桂樱的幼苗期,正处杂草旺盛生长之时,必须加强中耕除草和松土保墒。苗木生长期间及时追肥,第1次追肥可在间苗或定苗后进行,6月下旬或7月中旬当苗木中下部叶子发红发红黑,顶梢叶片深绿,表明苗木不缺肥水,否则要及时第2次施肥,适当浇水。8月停止施肥浇水,以利于幼苗木质化。对苗木进行修剪,幼苗时不保留侧枝,只保留顶端生长优势,苗木有双头的则应去弱留强。苗木约在10月中下旬停止生长,此后叶子逐渐脱落,1年生苗木平均地径达0.5-1厘米,苗高1.2-1.5米。田间直播育苗每亩留苗量约6000-8000株。
插后管理:保湿保温,促进愈合生根。3月上中旬,气温一般不稳定。一般采取加盖塑料薄膜增温保湿的措施,提高扦插成活率。扦插后15天左右在插条下接口逐渐形成愈伤组织,20天以后逐渐长出弱的根系。期间一定要加强水的管理,床面必须要保持湿润,避免植株失水死亡,每周浇水1次即可。雨季要注意防水、排水。以后的生长季节应做好除草、中耕防治病虫害等作业管理。10月底调查成苗率、苗干情况。移植扦插苗要留床越冬,第2年开春进行移植。根段扦插育苗成活率较高,是普遍采用的方法。桂樱根系较发达,再生能力强,根部萌孽较多。常露于地面部分的根系,可萌生根蘖苗,直接从田间挖取定植,也很简便。形成植株较快。
大苗培育
翌年4月初苗木尚未萌动时进行移植圃地挖好的穴中,圃地要求土层深厚、疏松沙壤土,按1.2米宽作床,然后按株行1米×2米为移植,苗木成活恢复长势后注意中耕松土除草,防治病虫,按常规管理即可,3-5年生的绿化大苗胸径可达3-5厘米,高3米以上,可用于园林绿化。
主要价值
该树种为早春树种,春季发叶较早,一树两色的景观,具有较高观赏价值。该适用于行道树、庭园树、风景树素材,属广泛绿化的彩叶观赏树种。该树种移栽后根生蘖较多,也可以孤植或片植。
植物毒性
枯萎的叶子,破碎的树枝和破碎的水果壳可能会导致氰化物中毒。
参考资料
Prunus laurocerasus.landscapeplants.oregonstate.
桂樱.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8 15:1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产地生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