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模型理论(简称SM)是一套描述
强力、弱力及电磁力这三种基本力及组成所有物质的
基本粒子的理论,以杨-米尔斯方程为核心,又称为规范对称场论。标准模型理论隶属量子场论的范畴,并与量子力学及
狭义相对论兼容,是自牛顿经典物理以后最接近
大一统理论的一套自然哲学观。这套理论主导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物理学发展,而且与实验高度吻合,到现时为止几乎所有对以上三种力的实验的结果都合乎这套理论的预测。但是标准模型还不是一套万有理论,主要是因为它并没有描述到引力和暗物质以及暗物质粒子。
历史背景
1954年, 杨振宁和罗伯特·米尔斯 划时代提出了非阿贝尔规范群理论(或称 杨-米尔斯理论)。1961年,谢尔登·格拉肖将弱力和电磁力统一起来考虑,发现电弱相互作用,不过谢尔登·格拉肖的模型缺陷是,没有以杨-米尔斯场论为基础,因此它缺少对称性自发破缺的机制。在1967年,史蒂文·温伯格和阿卜杜勒·萨拉姆将电弱统一理论建立在了杨-米尔斯场论的基础之上,将希格斯机制引入格拉肖的弱电理论,从而得到了一个自洽的理论,形成我们现在看到它的形式。希格斯机制被普遍的认为能够解释粒子的质量来源,包括W及Z玻色子、费米子(夸克,轻子和重子)。
1973年发现由Z玻色子引起的弱中性流之后,电弱理论被广泛的接受。由此贡献,萨拉姆和温伯格获得1979年的诺贝尔奖。W和Z玻色子在1981年被实验所发现,而他们的质量已经被当时所逐步建立的标准模型预言了。
至于强相互作用的理论,大多在1973-74年做出进步:那会儿正是有关实验得出成果的时候。强子所带的分数电荷也是那时候验证的。
内容
主要内容
标准模型包含
费米子及
玻色子——费米子为拥有半整数的
自旋并遵守
泡利不兼容原理(这原理指出没有相同的费米子能占有同样的量子态)的粒子;玻色子则拥有整数自旋而并不遵守泡利不兼容原理。简单来说,费米子就是组成物质的粒子而玻色子则负责传递各种作用力。
电弱统一理论与
量子色动力学在标准模型中合并为一。这些理论都是规范场论,即它们把费米子跟玻色子(即力的中介者)配对起来,以描述费米子之间的力。由于每组中介玻色子的
拉格朗日函数在
规范变换中都不变,所以这些中介玻色子就被称为
规范玻色子。当今,在众多的观测结果,对暗物质的候选对象是冷的暗物质,是参与弱相互作用的重粒子(WIMP)这种粒子的特点是虽然没有电磁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单是参与弱相互作用,暗物质形质等同中微子是磁极子的物质费米子范围,标准模型所包含的玻色子有:
光子-
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自旋为1,只有1种
W 及 Z
玻色子 -
弱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自旋为1,有3种
希格斯粒子- 引导规范组的自发
对称性破缺,亦是
惯性质量的源头;美国进行的一项新的原子撞击实验结果显示其实际上可能是5种截然不同的粒子。
实际上
规范玻色子的
规范变换是可以准确地利用一个称为“规范群”的
酉群去描述。强相互作用的规范群是SU(3),而电弱作用的规范群是SU(2)×U(1)。所以标准模型亦被称为SU(3)×SU(2)×U(1)。
在众玻色子中,只有
希格斯玻色子不是规范玻色子。而负责传递
引力相互作用的玻色子——
引力子则未能得到实验数据的支持与验证。
标准模型包含了十二种“味道”(Flavor) 的
费米子。组成大部份物质三种粒子:
质子、
中子及电子,当中只有电子是这套理论的基本粒子。质子和中子只是由更基本的夸克,受强
作用力吸引而组成。
世代
费米子可以分为三个“世代”。第一代包括电子、上及
下夸克及电子中微子。所有普通物质都是由这一代的粒子所组成;第二及第三代粒子只能在高能量实验中制造出来,而且会在短时间内衰变成第一代粒子。把这些粒子排列成三代是因为每一代的四种粒子与另一代相对应的四种粒子的性质几乎一样,分别就是它们的质量。例如,电子跟
μ子的
自旋皆为
半整数而电荷同样是-1,但μ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的二百倍。
τ电子与电子中微子,以及在第二、三代中相对应的
粒子,被统称为
轻子。它们与其他费米子不同处在于它们没有一种叫“色”的性质,所以它们的
作用力(
弱力、
电磁力)会随距离增加变得越来越弱。相反,
夸克间的强力会随距离增加而增强,所以夸克永远只会在
色荷为零的组合中出现,这些不同的组合被统称为“
强子”。
强子有两种:由三颗夸克组成的
费米子,即
重子(如
质子及中子);以及由夸克-反夸克对所组成的
玻色子,即介子(如
π介子)。
标准模型中62种基本粒子:(严格说未包括引力子共61种)
特殊粒子1种:
为了实现电弱相互作用在低于250Gev的能量范围内分解为
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特殊粒子——希格斯粒子。
夸克36种:
三色:红 绿 蓝
夸克有六味,每味三色,再加上各自对应的反粒子,总共36种不同状态的夸克。
轻子12种:
电子e
μ子 τ子 以及各自的
中微子共六种,它们的反粒子六种
合计:13+1+36+12=62种
测试及预测
在W
玻色子、Z玻色子、
胶子、
顶夸克及魅夸克未被发现前,标准模型已经预测到它们的存在,而且对它们性质的估计非常精确。
CERN的大型电子-正子对撞机测试并确定标准模型有关Z玻色子衰变的预测。
质疑
缺陷
虽然标准模型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很成功,它从未被接受为
基础物理的完全理论。这是因为它有两个很重要的缺陷:以前的粒子标准模型是‘拼图’碎片不连贯的粒子物理历史科学,它只发现了一部分自然科学认识的粒子晶格都是‘平移对称’规范性,而当今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发现’,物质也存在‘非平移’超对称超性额外维度-存在等等许多其他新物理,这些都需要‘实验验证’为以后的凝聚态物理开路-制造新的物质仿备制应用到生活。
模型中包含了十九个参数,如各粒子的质量,而这些数字并不能只从计算中得出而必须由实验决定。
这理论未能描述引力。
大一统理论试图解决第一个缺陷。它假设SU(3)、SU(2)及U(1)群其实是一个更大的对称群的成员。在高能状态(比现时实验能达到的能量还要高),这一个群的对称性才能保存;在低能状态,它经过一个称为自发失称的过程而变成SU(3)×SU(2)×U(1)。第一个大一统理论由Georgi及Glashow于1974年提出,他们用SU(5)作为那个统一群。
大一统理论与标准模型不同,它预测
质子衰变的存在。但是在1999年,超级神冈的实验并未能深测到质子衰变,并确定质子半衰期的下限为6.7×1032年。一些其他实验都否定了不少大一统理论(包括SU(5))。
同时,若从
宇宙论的角度出发,标准模型亦被视为不完全。在这理论中,物质和反物质是对称的。但是宇宙中的物质比起反物质多出很多。还有,由于对重力的忽略,标准模型并未能为宇宙开始时的宇宙膨胀找出一个机制。
理论所预测的
希格斯玻色子到现时(2012年)已被发现,正等待进一步的证明。
补录
首个与标准模型不相乎的实验结果在1998年出现:日本超级神冈中微子探测器发表有关
中微子振荡的结果。(这一发现获得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结果显示中微子拥有非零质量,因为零质量粒子以
光速行进而不会感受到时间的推移。
但是标准模型并不容纳非零质量的
中微子,因为它假设了宇宙中只有左旋中微子(即相对于运动轴,其
自旋方向为逆时针)。如果中微子质量非零,它们的行进速度必会小于光速。正因如此,理论上我们就可以超越一颗中微子,以致我们可以选择一个令这颗中微子运动方向颠倒而自旋不变的参考系,导致它变为右旋。
物理学家为此修定标准模型,加入更多的自由参数以准许中微子带质量。这个新的模型仍叫做标准模型。中微子的质量反应为电子中微子,是一种带正电荷的正电子,反应为轴子,与磁单极粒子的正磁极子,是点阵跳跃距阵,必须是中微子Q角动量的放射衰变,复于中微子质量。
超对称理论是标准模型的一个延伸,它提出传统模型中的每一种基本粒子都有一个大质量、超对称的伙伴。
超对称粒子被视为对
暗物质的其中一个解释。
基本费米子
标准模型中的左旋费米子
*-这些不是一般的阿贝尔电荷 (Abelian charges), 而是李群 (Lie group) 之群表达式 (group representation) 标签。它们不能相加。
**-质量实为左旋及右旋费米子的耦合 (Coupling)。例如电子之质量实为一左旋电子及一右旋电子(左旋正子之反粒子)之耦合。另外,中微子在它们的质量不带有耦合性,中微子是以点阵跃迁存在,有Q角动量,故不能准确以味道或(此表似乎显示出的)左右旋中微子质量等同来得出中微子之质量。
***-正式量得的实为
重子 (Baryon)、
强子 (Hadron) 及其他交比 (Cross section rates) 之质量。因量子色动力学之色禁闭 (QCD Confinement) 使夸克不能独立存在,这里显示的数值为夸克于量子色动力学相移重整化 (QCD Phase Transition Renormalization) 后的值。为了计算此值,物理学家建立了一个格点模型 (Lattice model) 并尝试给予夸克不同的质量值,直至接近于实验数据为止。由于第一代的夸克质量远低于量子色动力学所需的大小,故其不确定性是很大的。事实上,现今的量子色动力学的格点模型给出的夸克质量似乎比上表还小。
费米子可以分为三个“世代”。第一代包括电子、上及下夸克及电子中微子。所有普通物质都是由这一代的粒子所组成;第二及第三代粒子只能在高能量实验中制造出来,而且会在短时间内衰变成第一代粒子。把这些粒子排列成三代是因为每一代的四种粒子与另一代相对应的四种粒子的性质几乎一样,分别就是它们的质量。例如,电子跟μ子的自旋皆为半整数而电荷同样是-1,但μ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的二百倍。
电子与电子中微子,以及在第二、三代中相对应的粒子,被统称为轻子。它们与其他费米子不同处在于它们没有一种叫“色”的性质,所以它们的作用力(弱力、电磁力)会随距离增加变得越来越弱。相反,夸克间的强力会随距离增加而增强,所以夸克永远只会在色荷为零的组合中出现,这些不同的组合被统称为“强子”。
强子有两种:由三颗夸克组成的费米子,即重子(如质子及中子);以及由夸克-反夸克对所组成的玻色子,即介子(如π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