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莺
柳莺科柳莺属鸟类的统称
柳莺(学名:Phylloscopus)是柳莺科、柳莺属鸟类的统称,鸣禽类,俗称柳串儿或槐串儿,是中国最常见的、数量最多的小型食虫鸟类。体长10厘米左右,其体型比麻雀小,背羽以橄榄绿色或褐色为主,最明显的特征是有一条淡绿色的眉纹以及翼上有两道白斑:下体淡白,嘴细尖。
动物学史
1986年,Mayr和Cottrell在鸟类分类学经典著作《Check-list Birds of the World》第11卷中总结了世界柳莺属鸟类的分类状况,共描述了45种,其中中国分布有20种。郑作新在1987年出版的《中国鸟类区系纲要》中基本沿袭了Mayr等的分类系统,记录了中国分布的20种该属鸟类,但在某些种和亚种的处理上与前作略有不同。20世纪90年代伊始,随着一些新种的发现,以及对某些已知亚种分类地位的再评议,该属所包含鸟种数呈现出稳定增加之趋势。郑作新在2000年出版的《中国鸟类种和亚种分类名录大全》收录的种数已增至26种。
Dickinson等在2003年出版的《The Howard and Moore Complete Checklist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第3版)中描述了世界已知的该属鸟类55种,见于中国的则多达29种。贾陈喜等在2003年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表的涉及中国的柳莺属鸟类新种及相应的分类学变化,包涵3个新描述种和9个由亚种提升的种,计有30种26亚种。2003年起,随着研究的深入,该属的分类工作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在分子遗传学和鸣声声谱分析等技术手段的推动下,又有新的鸟种被描述,某些亚种的分类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2006年出版的《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第11卷中收录了56种,其中记录中国分布有29种。而在2010年出版的《中国动物志鸟纲12卷》中则仅收录了26种30亚种,与国际主流的柳莺分类系统有着较大差异。郑光美在2011年出版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2版)中收录了35种又28亚种,是中国鸟类学者对分布于本国境内柳莺属鸟类最为全面的记录。柳莺属不仅是鸟类分类学研究的难点,也是研究鸟类成种事件、演化及系统地理学的热点,其中有超过50%的种类见于中国,而中国学者针对该属鸟类独立开展的研究工作较少,相关研究报道并不多见。
形态特征
雄两性羽色相似。体型均小(体长100-110毫米),体羽一般较鲜艳。嘴细弱,嘴须通常小而强;副须有些种类较弱,某些种类较强,一般超过嘴峰或嘴峰中央;尾呈平尾状或稍分叉,尾羽12枚;体羽大多为橄榄绿色。翅较尖细,大多数种类的第3或第4枚初级飞羽最长,有时第4、5枚或第3、5枚最长,且几乎等长。跗蹠前缘被靴状鳞,仅在下部有一单个鳞片,有的被盾鳞。
栖息环境
柳莺栖息于自海拔几十米的田园、果园、耕地至海拔5000米近雪线的针叶林带。其栖息生境包括有高原、高山、丘陵、平原、荒漠、疏林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生境。如黄眉柳莺常活动于森林草丛间。
分布范围
柳莺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在中国分布于全国各地。
生活习性
越冬
柳莺都是夏候鸟,在迁徙时遍布于各地的山林、园圃以及城市公同等地的林木中。每年春季它们从越冬地向北迁飞,到中国东北、西伯利亚及北欧北部等地繁殖,秋季则从繁殖地飞往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区域越冬。
食性
柳莺主要以昆虫为食,兼食小型动物,如蜘蛛等,偶尔亦吃少许植物。柳莺所吃的昆虫都是有害种类,例如蝽象、叶跳蝉、蝇类和蚊类等,有时也食杂草种子。常在枝头不停地穿飞捕虫,有时飞离枝头扇翅,将昆虫哄赶起来,再追上去啄食,所以是十分活跃的小鸟。而且在枝间跳跃时,不畏人,不时地发出一声声细尖而清脆的“仔儿”声。
生长繁殖
5-7月在林间繁殖。柳莺筑巢的地点极为隐蔽,常在地表的枯枝落叶层中,或在地面凹窝中,以树皮纤维及草茎编织成球状巢,出入口开在巢的一侧。巢壁内常混有大量苔藓和蕨类以及羽毛、兽毛等,有着伪装鸟巢的本能,能衔取藓和树皮盖在球状巢的巢顶上,从表面上很难发现它的巢。一般每窝产郭4个,孵化器15天左右,经双亲共同育雏15天,幼鸟即离巢随亲鸟一起离去。
下级分类
参考资料
最常见的有黄眉柳莺和黄腰柳莺。
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俗称柳串儿、树串儿、槐串儿、树叶儿。体长约7厘米,橄榄绿色,最明显的特征是有一条淡绿色的眉纹以及翼上有两道白斑。活跃在柳树槐树等乔木灌木丛树梢杈间,不停地跳跃、啄食。性不畏人,很容易被发现。夏季在中国东北、河北省北部及新疆等地的山林中繁殖。在消灭害虫方面有较大的作用。所吃的昆虫种类有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等的昆虫,而这些都是有害种类,例如蝽象、叶跳蝉、蝇类和蚊类等,有时也食杂草种子及植物种子。在迁徙时,它们的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在控制园林害虫方面有重要作用,应大力保护。
黄腰柳莺(Phylloscopus proregulus):身体比黄眉柳莺更小些,常与其他柳莺混集成群,在树枝间跳跃取食。与黄眉柳莺的区别在于没有淡黄色的眉纹,而腰部有明显的黄色横带。每年约在5-7月间繁殖于中国北方的山区林间,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数量增多。产5-7枚白色卵,上带褐红色斑点,卵比黄眉柳莺的小。黄腰柳莺与黄眉柳莺的食性很相似,也是著名益鸟
保护现状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其中,饭岛柳莺、海南柳莺2种为易危(VU),罗地岛柳莺、比岛柳莺、苏拉柳莺、库岛柳莺、海岛柳莺5种为近危(NT),其余73种均为无危(LC)。
主要价值
柳莺吃的几乎都是昆虫,柳莺所吃的昆虫大部分都是蜻象、蚂虫、叶跳蝉、蝇类和蚊类等,因此在消灭害虫方面有较大的作用,是农林益鸟之一。
参考资料
柳莺.中国知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2 08:06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