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以北的燕山山脉东段与华北平原接壤的区域。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19°30′00″~119°40′00″,北纬40°02′00″~40°14′00″,大部分属海港区石门寨镇和驻操营镇管辖,长城以外地区属青龙县。柳江盆地南北长约20千米,东西宽约12千米,面积约240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整体呈南北向簸箕状。北、东、西三面为旖旎的丛山所包围,仅南面开口,与渤海相望。
历史沿革
1999年,柳江盆地由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隶属于原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2019年机构改革转隶至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机构名称由“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改为“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地理环境
位置
河北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以北的燕山山脉东段与华北平原接壤的区域。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19°30′00″~119°40′00″,北纬40°02′00″~40°14′00″,大部分属海港区石门寨镇和驻操营镇管辖,长城以外地区属青龙县。
地质
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
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中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山海关隆起的南缘,以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为主,组成向斜构造。其中元古界及古生界环绕盆地边缘分布,构成向斜的两翼,
中生界侏罗系分布于盆地中部,构成向斜的核部。地层沉积环境包括
海相、海陆过渡相、
陆相及火山喷发相。
柳江盆地区域是中国华北地台地质演化的“窗口”,是一个“袖珍版”的华北板块,在25亿年以来的时空变幻、海陆变迁中,历经多次地质构造运动,清晰地保留着由吕梁运动、蓟县运动、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所形成的六大不整合面;清晰地保留着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质演化历史的遗迹。可谓是“弹丸之地,五代同堂”。区内典型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丰富,从不同类型的断层到褶皱,从宏观构造到微观构造,应有尽有;由岩溶作用形成的象鼻山、溶洞、天井、石芽、溶沟,那些流水作用形成的离堆山、跌水、河流阶地,都是弥足珍贵的遗迹资源。
柳江盆地地层发育完整,时代较为齐全,出露良好。共有24个组级地层单位,2个组级地层单位的建组剖面,本地区的亮甲山、黑山窑是我国北方早奥陶纪亮甲山组和晚三叠纪黑山窑的建组标准地点。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发育,是一个种类齐全的“岩石博物馆”,对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据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竹叶灰岩、藻灰岩极具观赏价值。本地区沉积地层中古生物化石丰富,尤以寒武纪的三叶虫、奥陶纪的头足动物、石岩二叠纪和侏罗纪的古植物、以及新生代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最为著名,加之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柳江盆地长期以来被广大地质工作者誉为“地质百科全书”。
气候
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年均174天,年平均降雨量744.7毫米。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其中70%集中于七、八月份。
水系
保护区内水有大石河流域和
汤河流域,由北向南流经本区,并各自注入
渤海。两河分水岭位于秋子峪一带,地表与地下分水岭一致。
大石河是流经保护区最大的河流,有许多支流汇合而成,构成树枝状水系,展布于
柳江盆地地区;汤河流域位于盆地西部,区内河长10公里,于南部鸡冠山口流出保护区。
区域范围
河北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以北的燕山山脉东段与华北平原接壤的区域。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19°30′00″~119°40′00″,北纬40°02′00″~40°14′00″,大部分属海港区石门寨镇和驻操营镇管辖,长城以外地区属青龙县。柳江盆地南北长约20千米,东西宽约12千米,面积约240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整体呈南北向簸箕状。北、东、西三面为旖旎的丛山所包围,仅南面开口,与渤海相望。
保护目标
保护对象
柳江盆地保护区是集遗迹保护、科学研究、实践教学、科普宣传等为一体的地质遗迹类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
(1)标准地层层型剖面—亮甲山组、黑山窑组命名地层型剖面。
(2)记录区域地壳运动重大地质历史事件的六大不整合面。
(3)反映元古界—中生界地层、岩石的代表性地层剖面。主要有张岩子—东部落剖面、东部落—潮水峪剖面、石门寨西—瓦家山剖面、沙河寨西剖面、沙锅店剖面等,其中包括24个代表性组级地层单位。
(4)典型地质构造、地貌景观和古生物化石点。如鸡冠山地堑、沙锅店岩溶地貌、山羊寨洞穴堆积及哺乳动物化石点等。
(5)三大岩类及古生物化石组合遗迹、遗址等。
地质资源
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在较小的范围内,荟萃了中国北方20多亿年以来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24个组级地层单位、六大地壳不整合面和多种典型地质构造与地貌,人称“弹丸之地,五代同堂”。区内三大岩类出露齐全,各年代沉积地层发育良好,底层单位界线清晰,化石丰富多样。主要保护对象包括:
(1)由吕梁运动、蓟县运动、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所形成的六大不整合面。
(2)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等三套地层。
(3)古生物化石组合带。
(4)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岩类。
(5)不同级别的褶皱、不同性质的断裂及其他构造形迹。
(6)金属、矿点、非金属矿化点。
(7)岩溶作用形成的象鼻山、溶洞、天井、石芽、溶沟等。
(8)流水作用形成的离堆山、跌水、河流阶地等。
管理措施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于1999年经河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为相当处级事业单位,编制15名,下设现场管理科、科研开发科、办公室,主要职责包括:贯彻执行有关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法律法规;开展保护区基础调查、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负责保护区现场保护、监测和宣传工作。
随着保护区事业的发展,根据实际工作需要,2009年由保护区管理处申请,经河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河北柳江盆地地学实习基地管理服务中心,属柳江保护区管理处下设机构,为相当科级事业单位,事业编制6名,主要职责是:负责与来柳江盆地开展教学实习院校的联络和实习师生的接待服务工作;负责组织地学知识讲座、学术研讨活动;负责地学博物馆的运行管理、展品收集和讲解服务工作。
开发利用
旅游信息
景区
柳江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地学教学野外实习基地。公园距秦皇岛市区12公里,以柳江盆地为中心,由地质遗迹景观区、地质地貌景观区和人文历史景观区组成,主要风景区有
长城、
祖山、
燕塞湖等。
交通
保护区境内有
京哈铁路、
京秦铁路、
大秦铁路、秦青铁路(地方)4条铁路。
京秦高速公路在境内通过,
京沈高速公路穿越抚宁区境内35.1公里(茶棚-永宁寨)、北戴河连接线12.1公里。
科学研究
保护区是中国最早开展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的地区之一,其研究历史达一百多年,许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通过在保护区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不计其数的地质前辈由此迈入神圣的地堂殿堂,而成为知名的专家学者。保护区素来享有地学研究“天然实验室”和地质学家成长“摇篮”之称,每年都有数十所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在此进行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
保护价值
①保护区内六大不整合面中,“
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
海西运动”不整合面、“
印支运动”不整合面具有大区域对比意义;“
吕梁运动”不整合面、“
蓟县运动”不整合面、“
燕山运动”不整合面具有区域对比意义。
②保护区内
柳江盆地三套地层及三大岩类分布广泛,均为自然露头,地层完整,界限清楚,岩类齐全,化石丰富,沉积构造发育,是进行野外地质教学实践、科普展示的最佳场所。
③保护区内多种类型的构造形迹对研究区域地壳运动发展史及其力学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④保护区内有众多内生、外生矿床品种多,规模小,适于科普教学。
⑤保护区内
第四系洞穴堆积,可以使人们了解史前生物群落、生境及生物演化,是重要的科研、科普基础材料。
⑥保护区内现代海洋沉积环境与地质遗迹的对比研究,可以起到将今论古的作用。
重要意义
柳江盆地是世所罕见的地质瑰宝,更是地质人心目中的“麦加”。早在1869年,著名的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就来到这里进行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并向业界做了介绍。1996年国际地质大会在中国隆重召开,柳江盆地作为考察地之一走向世界。二十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大中专地质院校把柳江盆地作为地学野外实习基地。柳江盆地因此又被称为“现代地质学发祥地”和“哺育地学人才的摇篮”。
所获荣誉
2012年被河北省国土资源厅评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2014年被秦皇岛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秦皇岛市科普教育基地”;
2014年被秦皇岛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评为“秦皇岛市公民科学素质教育示范单位”;
2014年被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首批河北省科技场馆体系成员单位”;
2015年被全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16年被河北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先进集体”;
2017年被中国科协评为“二零一六年度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18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
2019年柳江地学博物馆被秦皇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列为“秦皇岛市科技馆--地学科技馆”;
2019年被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北省教育厅和河北省科技厅等六部门评为“河北省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
2019年被秦皇岛教育局评为“秦皇岛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19年被河北省科技厅评为“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首批)”。
2022年3月,入选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柳江盆地概况.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自然保护区.201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