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德安,男,1962年4月生于
山东郓城,现任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上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社会兼职包括国家药典会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美国药典委员会植物膳食剂与草药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欧洲药典中药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专家组组长等;担任《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hytochemistry》等10余个国际著名杂志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在国际主要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50余次;培养博士生70余人。2016年获得第三届
张安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
人物简介
1990-2009年在
北京大学医学部任讲师、副教授、
教授、系主任、
天然药物及
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医药现代化中心副主任等职。2005年-如今任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
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上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以来共培养博士后12人,博士生70人,其中毕业41人,在读9人。
教育经历
1993-1996 美国德州理工大学(Texas Tech University)分子生物学与化学系博士后,从事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
1987-1990 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生药学博士研究生,师从楼之岑院士,获博士学位。
学术成就
果德安研究员长期从事
中药分析与质量标准研究,在中药质量标准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推动中药国际化方面取得突破和创新性成果,创建了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化学分析-代谢分析-生物分析”三位一体的
系统分析方法,构建了中药整体质量标准体系并应用于国家药典、国际药典和中药产品标准提升中。牵头制定的
丹参、三七等9个中药32个标准首次载入美国药典,
钩藤等8个中药标准被欧洲药典采纳,是首位制定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中药标准的中国学者。作为负责人承担“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中医药行业专项等一系列国家项目,领导全国中药标准研究核心团队制定100余个中药国际推荐标准,2016-2019年担任国家发改委与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实施的《中药标准化行动计划》项目专家组组长,技术指导全国110家企业及大专院校共起草质量标准及技术规范3000余个,极大提升了我国中药的基础标准、分级标准及优质产品标准水平。发表SCI论文480余篇,被SCI源期刊引用11000余次;获授权发明专利27项;主编专著11部。
代表论文
1. Guo DA, Jia ZH and Nes WD. Mechanism of hydrogen migration from C-24 to C-25 during phytosterol biomethylation. J Amer Chem Soc 1996,118(35): 8507-8508.
2. Min Ye, De-an Guo, Guan Ye, Cheng-gang Huang, Analysis of Homoisoflavonoids in Ophiopogon japonicus by HPLC-MS-ESI-MS, J Am Soc Mass Spectrom, 2005, 16: 234-243.
3. Ai-hua Liu, Yan Lian, Yan-hua Lin, Wan-ying Wu, Jiang-hao Sun and De-an Guo, Detec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henolic acids in Danshen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diode array detection an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J. Chromatogr A, 2007, 1161(1-2): 170-182.
4. Yue QX, Cao ZW, Guan SH, Liu XH, Tao L, Wu WY, Li YX, Yang PY, Liu X, Guo DA, Prote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ytotoxic mechanism of ganoderic acid D and computer automated estimation of the possible drug-target network,Mol Cell Proteomics, 2008, 7(5): 949-961.
5. Jin-Jun Hou, Wan-Ying Wu, Juan Da, Shuai Yao, Hua-Li Long, Zhou Yang, Lu-Ying Cai, Min Yang, Xuan Liu, Bao-Hong Jiang and De-an Guo, Ruggedness and robustness of conversion factors in method of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multi-components with single reference standard, J Chromatogr A, 2011, 1218:5618-5627.
6. Yang, W. Z.; Ye, M.; Huang, F. X.; He, W. N.; Guo, D. A., Biocatalysis of Cycloastragenol by Filamentous Fungi to Produce Unexpected Triterpenes. Adv Synth Catal, 2012, 354 (2-3): 527-539.
7. Liu X, Wu WY, Jiang BH, Yang M, Guo DA. Pharmacological too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nds Pharmacol Sci, 2013, 34(11):620-8.
8. De-an Guo, Wan-ying Wu, Min Ye, Xuan Liu, Geoffrey Cordell, A holistic approach to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Science, 2015, 347 (6219 Suppl), S29-31.
J Chromatogr A, 2016, 1453: 78-87.
10. Xiaojian Shi, Wenzhi Yang, ShiQiu, Changliang Yao, Yao Shen, Qirui Bi, Min Yang, Wanying Wu, Dean Guo. An in-source multiple collision-neutral loss filteringbased nontargeted metabolomics approach fo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malonyl-ginsenosides from Panax ginseng,P. quinquefolius, and P. notoginseng, Anal Chim Acta, 2017,952: 59-70.
11. Chang-liang Yao, Hui-qin Pan,Hui Wang, Shuai Yao, Wen-zhi Yang, Jin-jun Hou, Qing-hao Jin, Wanying Wu, De-an Guo. Global profiling combinedwith predicted metabolites screening for discovery of natural compounds: characterizationof ginsenosides in the leaves of Panaxnotoginseng as a case study, J Chromatogr A, 2018, 1538: 34-44.
12. Qinghao Jin, Jianqing Zhang, Jinjun Hou, Min Lei, ChenLiu, Xia Wang, Yong Huang, Shuai Yao, Bang Yeon Hwang,, Wanying Wu, De-an Guo. Novel C-17 spirostprotostane-type triterpenoids from Alismaplantago-aquatica with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Caco-2 cells, ActaPharm Sin B. 2019, 9(4): 809-818.
获得奖励
获得一系列国家和国际奖励,包括1997年获第四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药研究奖三等奖;1999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基金会
地奥药学科技奖三等奖;2002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五;2005年获得教育部提名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07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 排名第一;1997年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1998年获得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199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12年美国国际植物药科学大会首届杰出贡献奖,每年全球一人,唯一亚洲获奖者;2013年获美国植物协会(ABC)“Farnsworth植物研究杰出成就”奖;2013年获美国植物药委员会Norman Farnsworth卓越研究奖,每年全球一人,唯一亚洲获奖者;2013年获
吴阶平医药创新奖;2016年获香港
张安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16年获美国生药学会Varo Tyler奖,每年全球一人,唯一亚洲获奖者;2017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8年获世界中联中医药国际贡献奖;2018年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突出贡献奖);2019年获第二十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2024年6月24日,由果德安等完成的项目《中药质量检测技术集成创新与支撑体系创建及应用》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社会兼职
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
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第十届执行委员),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10年版《
中国药典》英文版主编,2005年版《中国药典》英文版副主编;
美国药典委员会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委员/膳食补充剂与草药专家委员会副主席/东亚专家委员会主席;欧洲药典委员会 (European Pharmacopoeia) 专家委员;《国际药用植物研究学会》(GA)理事,顾问专家(亚洲唯一人选);美国植物学委员会顾问专家(American Botanical Council);国家863专家组专家(1998-2006);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药学会中药与
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化学与资源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延边大学长白山天然药物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温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高级顾问等。
学术活动
受邀请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或邀请报告40余次,包括著名国际会议如国际药学大会、国际传统药物大会、美国生药学会年会、欧洲药用植物研究学会年会等,同时担任过数10个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的委员或分会主席。
中药国际化贡献
组织国际会议
从2008年作为发起者开始组织第一届“上海中药与天然药物国际大会”,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邀请了国际上著名的中药和药用植物领域的专家参加会议并作大会报告,促进了中药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从2007年开始每年组织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中药研究领域的杰出专家参加在美国密西西比召开的“Oxford国际植物药科学国际大会”,如今已经连续组织了13届,有60余名中国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个系列会议,并作大会报告或邀请报告。作为大会主席主办了10届“中药分析国际学术会议”系列会议。
中药国际标准
作为美国药典委员和中美药典中药顾问专家组副主席积极推动中药标准进入美国药典的工作,完成中药丹参药材和粉末专著的制定工作,通过了美国药典专家委员会的所有评审程序,2012年6月份正式收载于美国药典。这是我国科学家制定的中药标准第一个进入美国药典的品种,美国药典会已经明确将以丹参的标准作为以后中药标准进入美国药典的典范。已完成丹参、三七等9个中药32个标准次写入美国药典;钩藤等8个中药标准载入欧洲药典,是首个制定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中药标准的中国学者。
国际合作研究
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与美国国家天然产物研究中心联合成立“中美中药研究中心-Sino-US TCM Research Center”,还与英国University of Nottingham,英国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奥地利University of Innsbruck等国外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发表多篇合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