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刚,山东人,1980年代生人。
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教师。著有《
我的朋友胡适之》(2019年)等。2016年12月17日,
博士论文《胡适生前形象考辩——以胡适被接受过程中的问题与矛盾为考察中心》获得“
胡适奖学金”二等奖。
胡适迷、巴萨迷、致力于“
新月派”作家、民国文人以及民国思想史研究。在《经济观察报》、《南方都市报》、《腾讯大家》开设专栏。编辑出版有《
程沧波文存》、《读懂胡适》等学术专著。
2016年12月17日,博士论文《胡适生前形象考辩——以胡适被接受过程中的问题与矛盾为考察中心》获得“
胡适奖学金”二等奖(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16年5月;指导教授:
李新宇教授);
这几年,有学者对1949年前后
知识分子的选择做了重新审视。
钱理群谈到
钱宁夫妇在1955年的选择时写道:“只有经历过贫弱的中国备受欺凌的历史的人,才能理解一个强大而独立的祖国对于他们的生命的意义。为了实现这样的救国梦,他们是甘愿在自己的土地上,和自己的人民一起,付出一切代价。”
对
国家与
个人的关系,在“理解的同情”背后,也需要反思。尤其要反思钱先生的“为了强国,不惜牺牲个人”的“舍己为国”的价值观。此价值观违背了
国家与
个人的正常关系。按
公民常识,国家的存在是为了人而不是相反,人是目的,国家是手段。而且,一个要求个人为国牺牲一切的国家必然通往奴役之路,这样的国家自然成不了强国。
钱先生还引用了
鲁迅评价
柔石的名言:“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上,自己背起来。”
高一涵曾写道:“损社会以利一己者固非,损一己以利社会者亦谬”。从此意义来讲,
钱理群推崇的“舍己为国”的人生观是值得商讨的。
林建刚在《等在我人生道上的人》一文中说,从2007年见面认识,到2009年研究生毕业,他记不清被谢泳教授请喝了多少次茶。林建刚最感兴趣的当然不是喝茶,喝茶只是借口,“多数时候,我们总是高谈阔论着我们的民国,尤其是民国的那些知识分子”。后来,
谢泳跟他说到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偏,他去搜索谢泳说的
董时进、
徐璋本、
王赣愚、
张纯明等人时,除了在网上看到谢泳写的文字之外,鲜有其他信息。他去图书馆找寻董时进等人的书,也一无所获。“等再次见到谢老师时,我抱怨说
董时进等人的史料实在太少了,而且他的著作现在都没有再版,而董时进在民国出版的书在孔夫子网都卖几百块钱呢。结果谢老师看我对董时进有兴趣,就把他收集的董时进的所有书籍以及相关史料都送给了我。以后,但凡他发现我对哪个民国知识分子感兴趣时,只要他手边有相关资料,总会送给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