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
宋代官员
林希(1035—1101),字子中,号醒老。福州福清西门(今福建福清)人。宋嘉祐二年(1057年)丁酉科章衡榜进士。曾任宝文阁直学士、成都知府、资政殿学士、同知枢密院事等职。著有《两朝宝训》、《林氏野史》、《林子中奏议集》等书。
生平
林希、林旦林邵、林颜,四兄弟同中进士,传为佳话,为“融邑之世家也”。
林希号醒老,中进士后,调泾县主簿,入为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神宗朝,为同知太常礼院,负责朝仪和外交礼节。元丰六年(1083年),迁礼部郎中兼著作郎,参与修撰《两朝宝训》。元祐间,历任秘书少监、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后担任、宣州、湖州、润州、杭州、亳州知府。绍圣元年(1094年),进宝文阁直学士、成都知府。章惇执政,引他为中书舍人,参与修撰《神宗实录》。后又迁礼部、吏部尚书,翰林学士、同知枢密院。后来,由于被曾布陷害,致其背叛章惇,林希因此获罪,被罢到毫州、杭州任知府。
元符二年(1099年),以端明殿学士知太原府兼河东路经略使,以建筑大和等八堡寨,进大中大夫资政殿学士。徽宗即位,林希因上奏“河东边计三策”,被夺职,改扬州知府,后又改舒州知府。不久去世,赠资政殿学士,谥文节。著有《林氏野史》、《林子中奏议集》等书。
入仕
据《宋史》卷343《林希传》记载:“林希,字子中……举进士,调泾县主簿,为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神宗朝,同知太常礼院。皇后父丧,太常议服浅素,希奏:‘礼,后为父降服期。今服浅素,不经。’及遣使高丽,希闻命,惧形于色,辞行。神宗怒,责监杭州楼店务。岁余,通判秀州,复知太常礼院,迁著作佐郎、礼部郎中。元丰六年,诏修《两朝宝训》,上之。元祐初,历秘书少监起居舍人、起居郎,进中书舍人。言者疏其行谊浮伪,士论羞薄,不足以玷从列。以集贤殿修撰知苏州,更宣、湖、润、杭、亳五州,巧天章阁待制……”
升迁
据《宋史》记载,1094年春,宋哲宗亲政,改元祐九年为绍圣元年,任命章惇为相。章惇上台后,有人向他推荐林希。由于当时“翰林缺学士”,“章惇三荐林希,帝以命勰,仍兼侍读”。但林希“久不得志,将甘心焉,遂留行。”不久后,林希担任中书舍人,“修《神宗实录》兼侍读”,主管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各项文书,并为皇帝起草诏令。
交往
林希和著名文学家曾巩过从甚密。曾巩去世后,林希为他撰写了墓志铭。林希和苏轼、苏辙两兄弟交情很深。他曾给苏辙写过一联:“父子以文章冠世,迈渊、云、司马之才;兄弟以方正决科,冠晁、董、公孙之对”(见《宋人轶事汇编》),可见他对“三苏”父子极为推崇。但令人不解的是,贬斥苏轼、苏辙等人的诏令,竟是林希起草的。就连贬斥司马光刘挚等人的诏令,也是他起草的。“词极其丑诋,至以‘老奸擅国’之语阴斥宣仁,读者无不愤叹。一日,希草制罢,掷笔于地曰:‘坏了名节矣。’”林希这种出尔反尔的为人之道,为后世所不齿。以至今人秋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林希是“北宋‘姚文元式’的人物”。
谥号
《宋史》又记载:“(林希)迁礼部、吏部尚书翰林学士,擢同知枢密院。始,惇疑曾布在枢府间己,使希为贰,以相伺察。希日为布所诱,且怨惇不引为执政,遂叛惇。会邢恕论希罪,惇因并去之,罢知亳州,移杭州,布不能救也。旋以端明殿学士知太原府。徽宗立,徙大名。上河东边计三策,朝廷以其词命丑正之罪,夺职知扬州,徙舒州。未几卒,年六十七。追赠资政殿学士,谥曰‘文节’”。
墨迹
据记载,稀世珍宝——米芾的《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墨迹绢本,曾在时任湖州(今浙江吴兴)郡守的林希手中收藏了20多年,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8月。有一次,米芾应林希之邀,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请米芾题书,米芾一口气在蜀素卷写了自作的八首诗。款署“元祐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芾记”。
政绩
林希在苏州任上,政绩颇多。苏堤即苏公堤,为苏东坡于元祐四年(1089)任杭州知府时所修建。1091年,林希继任杭州知府,题“苏公堤”三字,苏堤由此得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1 17:05
目录
概述
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