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内之战
1599年发生的战争
14世纪时马里帝国是西非的霸主,但霸权后来被桑海取代。
继往开来者
马里帝国兴起于公元13世纪,并成为了黑非洲历史上的重要政权。因为在缺乏土生文明基因的撒哈拉以南,他们的管理制度与军事动员体制,几乎为后来的所有新进国家所继承。马里帝国的崛起、兴盛和消亡,也全都运行在他们的经典模式上。
由于地理环境因素,撒哈拉地区很早就从大河平原蜕变为恐怖沙漠。源自两河西亚地区的文明之光,很难迅速辐射到沙海以南。在古典时代到中世纪前期,整个西非都只有少数的腓尼基罗马阿拉伯商人光顾。他们往往依托海船,活动于几内亚湾以北的零星海岸。位于内陆的马里,就只能通过尼日尔河同外部保持少量联系。此外,还有少量使用骆驼的柏柏尔商团,会尝试勇闯禁区,开拓着后来滋养西北黑非洲的贸易路线。
马里帝国的兴起,仰仗于他们最先获得了成熟的冶铁技术。公元11世纪,作为帝国主人的曼丁卡人(曼丁戈人),开始成为了地区内的主要铁器生产者。靠着这种技术优势,他们在地区内迅速扩张,并和善战的索宁克人结盟。在更北部的毛里塔尼亚沙漠,存在依靠奴隶制维系的加纳帝国。曼丁卡人以技术入股,拉着勇武的索宁克人一起作战,最终将加纳从霸主宝座上推翻。
苏曼古鲁夺取了加纳人的霸权却为松迪亚塔作了嫁衣,随后初具规模的马里帝国便开始四处扩张。一方面向东,沿着尼日尔河而上,控制足够多的可耕作区域。一方面向西,向着下游的几内亚海岸前进。众多周边部落和族群,纷纷跪倒在马里人的铁蹄下。马里人也用铁制工具,大量砍伐不适宜人类居住的丛林。最终,大量的平地被开垦出来,也让帝国境内成为了一个适合骑兵驰骋的战场。
盛极而衰
进入14世纪,马里帝国因手里控制的各类资源而迅速致富。除了尼日尔河两岸的可耕作土地,还有更加外围的畜牧业农场。河流本身也让帝国拥有了通向沿海的贸易大动脉。加上骆驼商队的频频南下,都为帝国提供了足够的商业收入。作为首府的尼亚尼城,拥有超过10万的常住人口。
马里人除了基本的农牧业外,主要依靠黄金、食盐和奴隶,吸引着阿拉伯与柏柏尔商人。其中的黄金部分来自帝国境内的金矿,其余则通过纳贡和贸易形势,从更南方的贝宁等地输入。当代,西非地区还有大量未开采的金矿储量,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当时的马里人则用国内的丰富铜储量去交换。食盐也只有少量来自沿海,大部分仰仗撒哈拉沙漠边缘的内陆盐矿。这也是马里人最重要的矿藏资源,吸引着大量商贾前来进货。奴隶则主要依靠战争与定期劫掠获得,也是帝国不断扩张版图的重要动力。
马里同样也是伊斯兰教在撒哈拉以南的重要基地。1324年,作为君主的曼萨·穆萨,开启了自己的朝圣之旅。他从首都尼亚尼出发,途径马穆鲁克王朝治下的埃及,抵达了圣地麦加。途径到各地都要一掷千金,从而让世界了解到这个西非帝国的存在。
在这个世纪晚期的加泰罗尼亚世界地图上,欧洲人也标注了马里帝国存在,并特意绘制了比例巨大的曼萨-穆萨形象。关于西非盛产黄金的说法,开始在伊比利亚半岛流行,激发了后来的大航海时代热情。
当然,马里帝国的武装动员体系,也是黑非洲地区数一数二的。唯有大陆另一头的埃塞尔比亚索马里能与之相提并论。军队里的主要成员是弓箭手,他们分别来自帝国境内的16个核心部落。在他们之上,是社会菁英们构成的重步兵与骑兵。前者使用类似古埃及形状的盾牌,并持有可用于投掷的铁矛。后者则是地方封建领主和他们的亲属,通过从撒哈拉以北进口的马匹、头盔与锁子甲武装自己。
由于有大量的步兵提供远射火力,他们的任务就是在战场上发起群体冲锋。放在缺乏严密军事体系的西非,这样的战法具有很大威慑作用。所有被征服族群,也都要为帝国提供部队。靠近北方的部落有更多骑兵,南方的部族就往往只有步兵参战。
马里君主们还在宫廷内,供养着一支常备近卫军。除了步兵外,有比例不小的骑兵力量。这些菁英战士除了锁子甲,还会给战马和自己都装备上棉甲。既可以抵御大部分弓箭的远距离射击,也适应本地战场的炎热环境。
地方领主往往具备勇士称号,其实际作用与欧亚各地的骑士类似。他们会从自己的领地内,抽调必要的步骑兵分队。甚至还有负责照料马匹和行李的私人奴隶队伍。生活在北部沙漠区域的图阿雷格人,也会作为边境守卫负责商道安全。
由于帝国的领地已横跨数个区域,马里君主还在帝国的南北两头都设立了一个总督。前者负责北方防务,尤其是防范不属于自家体系的图阿雷格盗匪。后者负责南方安全,主要维持沿海地区的安全。但他们很快就在本地形成了独立集团,并表现出极大的自主倾向。类似的被征服部族君主或总督,同样也存在于东部的内陆地区,其中就包括了后来建立桑海帝国的加奥人。
14世纪中期,尤其是在曼萨-穆萨死后,马里帝国就因为过度扩张而开始分崩离析。首先是南北两路总督的实质性独立,然后是桑海人在东方的频频作乱。利用被马里帝国统治的契机,他们也享受到了贸易带来的文明进步,以及宗主的所有军政经验。在控制了加奥本地武装后,桑海人向北占领了大量铜矿资源。马里军队企图以东征终结对方,却发现自己没有能力攻克那些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尽管城墙等防御设施都依赖夯土建造,但缺乏相关经验的马里人也只有攻城锤和梯子。无功而返的镇压,最终动摇了帝国宫廷的原有威信。
最后的机会
由于马里失去了对桑海的控制,君主的威权受到质疑,进而引起了由贵族间的篡位战争。双方都在各自的地盘内穷兵黩武,让更多省份表现出脱离帝国的意愿。加上马里人没有及时提升攻城能力,将内战逐步演变为长期对峙。
15世纪前期,马里宫廷彻底丧失了对周边大分部省区的裁判权。北方的图阿雷格人开始南下劫掠,封锁了维系帝国经济的沙漠商道。在东北方重镇廷巴克图失守后,桑海人趁机黄雀在后,将帝国东部的最重要地区加以占据。这样一来,桑海人就控制了黄金、奴隶和食盐贸易,建立起自己的新兴帝国。财政吃紧的马里军队,无法继续维持战马供应,眼睁睁看着对手成为西非地区内的最强骑兵力量。
为了弥补损失,马里军队准备加强在西部和南方的控制力度。然而,当年由他们塑造的西非黄金神话,正促使葡萄牙人不断沿着海岸南下。在面对这些船只不大而人数很少的先锋探索队时,马里麾下不足的小船和弓箭都显得无能为力。他们往往花费很大力气,也无法击败装有小型火炮的葡萄牙探险船。后者逐步从几内亚摸索到贝宁,建立起不依赖陆地商道的黄金和奴隶产业链。他们出售的商品里,还有从欧洲带来的火绳枪与少量铠甲,帮助沿海部落有了更强军事实力。马里帝国的衰败命运,也就这样被彻底注定。
此后的半个世纪内,桑海军队一路向西。在长期拉锯战中,穷困的马里军队是越打越少。他们同时向北方的葡萄牙和东方的奥斯曼帝国求助,希望获得足以扭转局势的先进武器。但两者都认为马里过于贫穷,不值得自己花钱得罪其他势力。尤其是葡萄牙人,将信仰伊斯兰的马里视为重大威胁。所以,只会将有限的武器输入和自己友好的小型国家。马里人就只能逐步向内陆后退,慢慢淡出了西方冒险家的视野。
进入16世纪,桑海人的扩张被马里人暂时挡住。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军事成就,而更多是因为入侵者已判断当地无利可图。因此,在保住即将枯竭的班巴克金矿后,马里人就从世界历史记载中暂时消失。他们依然有遭遇桑海人的习惯性进攻,也有继续无助的向葡萄牙宫廷求援。但放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全球化启示阶段,都是激不起风浪的小动作。直到这个世纪末,复兴帝国的希望才重新出现。
此时,位于大陆西北端的摩洛哥萨迪王朝崛起。在1578年的三王之战中,他们完败了数万葡萄牙王国军队。从此成为了英国荷兰与奥斯曼势力的贸易赞助对象。依靠大量的贵族赎金,摩洛哥人开始扩编军队,并采购西欧制造的枪炮来武装自己。再通过收编战俘、叛逃者来提升军事经验。由于忌惮西葡两国和奥斯曼人的海上优势,摩洛哥人将扩张重点放在了撒哈拉内陆通道。1591年,他们派出4500人的远征队南下。在痛苦的越过茫茫沙海后,成功杀入了尼日尔河流域。由于握有武器与经验优势,他们在汤迪比战役中打败了22000名桑海士兵。对蜗居在西部的马里人来说,这似乎是一个绝好的消息。
惨败杰内
由于南下的摩洛哥军队很少,所以只能占据廷巴克图和加奥这样的少数大城市。桑海游击队的报复袭击,在地区内此起彼伏。加上这支远征军主要由伊比利亚背教者和安达卢西亚后裔组成,所以更忠于具有西班牙血统的犹大帕夏。在摩洛哥宫廷的猜忌下,他们很快形成了以加奥为核心的割据势力。
到1599年时,摩洛哥王室军队已不堪桑海人的广泛袭击,主动退出了撒哈拉以南。犹大帕夏和他的背教者军团,成为了前桑海帝国的实际控制者。自知人数严重不足的他们,转而在本地扎根,通过联姻等手段与黑人封建主联盟。只是因为时间不足,显得还非常脆弱。
当时的马里国王穆罕默德四世,决心利用这个窗口期收复失地。他不仅在自己还能控制的区内进行总动员,还同时向南北两头的总督发去求援信,希望他们看在古老盟约份上来帮助自己。介时,北方边区的骑兵和西部沿海的黑人火枪手,可以大大提升马里军队的战力。但这个计划很快落空。穆罕默德四世就只能带着原有部队,朝着首个目标杰内进发。
杰内曾是马里帝国的东部交通枢纽,连接前帝国版图的东西两头。在马里帝国衰退后,原本的封建领主成为了独立的小邦君主,并成为了桑海人的藩属。在桑海帝国毁灭而摩洛哥本土势力撤退后,犹大帕夏的背教者军团与之联合。所以,这就是一个容易对付的地方小势力。
在发现众多马里士兵前来后,国王伊萨姆二世便毫不犹豫地向廷巴克图求援。犹大帕夏立刻从非常有限的部队中,抽调了千名步兵赶往增援。相比当年的汤迪比战役,他们的人数更少,还没有摩洛哥骑兵增援。为了尽快抵达,便选择坐船沿着尼日尔河而下。
5月26日,援军通过最后一段步行,抵达了杰内城附近。他们恐怖地发现,整座城市已经被数不清的马里人包围。在附近的山丘上,还有规模庞大的设防营地。只有由于守军的顽强抗击和马里军队的攻城技术落后,这座城市才得以在敌人的汪洋大海中幸存。
背教者军团立刻展开临战队形,向着疏于防备的对手开火。那些葡萄牙西班牙佛兰德斯意大利的老兵,熟练的摆出西班牙方阵式的4-6排射击队形。军中的安达卢西亚人后裔,用戟和圆盾组成了肉搏方阵,为两翼的火枪手提供掩护。全军一边前进,一边维持火力连续性。马里军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城市本身,面对这次攻击显得猝不及防,大量的弓箭手被背教者们迅速驱散。这支规模不大的援军,就这样成功的进入杰内。
然而,穆罕默德四世并不打算放弃撤退。鉴于对方的援军已经抵达,他估计会有更多敌人陆续赶到战场。所以,全军选择解除围攻状态,集中到营地附近等待即将来临的决战。果然,大量的黑人同盟军在数日内陆续出现。他们当中除了桑海骑兵外,也不乏早已背弃马里帝国的曼丁戈人。考虑到穆罕默德的动员力已大不如前,他的军队数量可能只是勉强超过万人,其余都是为封建主服役的非作战奴仆。背教者的盟友则广泛来自整个前帝国东部,在总数上并不吃亏。
最终,杰内国王建议同马里人展开决战。守军选择在一个周五开城出击,并在临行前举行了集体礼拜。根据同时代的殖民地战争惯例,背教者军团应该位于他们的中心阵线,非洲同盟军则依次部署在两翼。
马里军队也以国王的宫廷近卫军为核心,将地方领主与同盟部落的武装分配到两头。其中,使用盾牌与投矛的重步兵正对背教者士兵,而数量很少的菁英骑兵担任预备队。他们在战斗中继续遭到欧式火绳枪的连续射击,但却没有像过去的桑海人那样立刻溃退。但在两翼的战斗中,经济实力大不如前的马里军却尽显疲态。他们的骑兵和重步兵数量极少,而继续享有贸易收入的对手却装备精良。正是依靠这些本地盟友们的出色发挥,守军最终在正面交手中取得大胜。
穆罕默德在左右人的护卫下撤离战场,但他的残兵也没有出现全盘崩溃迹象。加上背教者势力没有兵力发起追击,所以撤退过程相对顺利。但马里帝国的复兴希望,已经随着杰内战役的结束而永远破灭。
后续
1610年,马里残部在老国王死后被三位王子瓜分。犹大帕夏也为了获得摩洛哥支持,北上重新向苏丹宣誓效忠。但摩洛哥人的增援,也没有能让他们牢牢控制所以地方。整个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地区,就在这种复杂的多边格局下,又度过了200多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9 10:59
目录
概述
继往开来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