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山(1914年9月8日-2002年11月27日),原名杨木森,生于湖北省
沔阳县峰口镇(今属洪湖市)万宝村一个佃农家庭。8岁入私塾读书,10岁起给地主放牛,1929年冬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担任
儿童团团长。
杨秀山(1914年9月8日-2002年11月27日),原名杨木森,湖北
沔阳(今洪湖)人。
1914年9月8日,杨秀山生于湖北省
沔阳县峰口镇万宝村(今属
洪湖市)一个
佃农家庭。8岁入私塾读书。10岁起给地主放牛。1929年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担任
儿童团团长。1930年5月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被编入红六军军部特务大队第二中队。
杨秀山历曾任
荆门县独立营特务队副队长,红3军第7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第7师党总支书记,红2军团第4师党总支书记、第11团政治委员、师副政治委员。参加了湘鄂西、
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作战和
长征。1936年12月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秀山先后任
八路军第120师骑兵营政治委员,第358旅第4、第7团政治委员兼中共
静乐、
阳曲中心县委书记,第358旅副政治委员。他奉命在
绥远长城内外扩大队伍,打击日寇。在开辟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他率部先后参加了“
百团大战”,收复
晋西北七县以及陈庄等战斗。
1941年春起,在没有团长的4年时间里,带领第7团深入敌后,先在
桑干河以西同蒲路以南地区,后又进至形势极为严峻的静乐、阳曲地区坚持游击斗争。1942年10月率部护送由华中经
山东、
晋东南、
太岳区去
延安的
刘少奇安全通过晋西北日军封锁线。1945年8月任
晋绥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杨秀山任
晋绥军区独立第4旅政治委员,第2纵队独立第4旅政治委员,
西北野战军独立第4旅政治委员。在1946年11月
吕梁战役中与
顿星云旅长指挥独4旅于22日解放
永和县城,28日与太岳部队密切配合攻取了隔县。曾率部参加吕粱战役,
延安保卫战的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作战,沙家店、宜(川)瓦(子街)、西府陇东等战役。
1948年,杨秀山任第2纵队独立第4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在
西北野战军冬季战役蒲城永丰战斗中,率部完成主攻任务。1949年2月起,先后任第1野战军第2军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副军长,参加了汾孝、运城、陕中、扶眉等战役和转战陕北、解放大西北诸战役和进军新疆。
新中国成立后,杨秀山于1951年1月入
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任高级系2班主任。1955年7月任军事师范学校校长。1958年始,先后任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院校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校部副部长,国防工业委员会政治部主任。1963年9月任
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主管全区部队装备、编制和行政管理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遭
林彪反革命集团证陷,被隔离审查。1975年,他恢复了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的职务。1977年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1981年至1984年任后勤学院院长。他为我军院校建设和部队建设呕心沥血,做出了贡献。
杨秀山将军是第六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5、1987年被选为
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先后应邀列席了党的第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1年“六一”前夕,88岁高龄的杨秀山将军把自己多年著书的稿费两万元,捐给了
峰口镇万宝小学,以救助贫困学生。该校还曾4次收到杨将军寄来的各种图书共800余册,杨将军撰写的《鲜血殷红》《长风万里》及其长篇传记《将军风流》等书籍,成了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