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钰,男,汉族,1958年12月出生,四川大英人,1982年01月参加工作,1991年07月入党,研究生学历,农学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曾任
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四川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
科技特派员”“全国
星火计划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农业
科研人员”等多项荣誉。
人物经历
1978.03——1982.01,
四川农业大学(原四川农学院)农学系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2.01——1991.04,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系任教(其间:1987.08—1988.12在英国LongAshton研究站进修,1988.12晋升讲师,1988.12—1991.04教研室副主任);
1991.04——1993.04,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系副主任(
副处级)(其间:1992.12晋升副教授);
1993.04——1999.07,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其间:1997.04—1997.10
斯里兰卡援助杂交水稻项目专家组组长,1995.12晋升教授);
1999.07——2004.09,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其间:1999.09—2002.06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学习,获农学博士学位);
2004.09——2004.12,
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
2004.12——2019.01,
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4.09—2005.07兼任农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
中共二十大代表
社会任职
四川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负责人
教育部高等学校农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生长物质协会理事
荣誉称号
曾荣获全国星火先进个人
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
全国先进农业科研工作者
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和四川省优秀博士后
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
主持“
973计划”项目课题、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20多项,出版专著4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70 余篇。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 项、三等奖4项。针对四川省川中丘陵生态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形成了该生态区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对策和技术体系,获四川省2000年科技进步三等奖1 项。主持完成的四川水稻丰粮工程项目获2009 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主研完成高配合力优良杂交水稻恢复系
蜀恢162 选育与应用项目,获四川省2000 年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获四川省2006 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同志长期从事作物生理、作物栽培的教学、科研和推广。教学上
改革创新,发表教改论文6篇,主持完成的教改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主研的教改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编或副主编全国
统编教材和地区协编教材8部,其中《作物栽培学(南方本)》和《
农学概论》获
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优秀教材奖。先后主持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20多项,出版专著4部,在《Plant Growth Regulation》和《
作物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主持或主研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专利授权10项,主持研究形成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
种植技术连续5年被农业部、连续4年被四川省列为主推技术。现承担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
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四川省育种攻关项目等10余项,主要从事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科研成就
主要研究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区域农业和植物化控等项目,以及教学教育改革项目,获国家和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1项。
教学成果
奖有:“
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
教学内容和
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1,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第五);“建立‘一个中心,两个循环’的实践教学新模式”,1997
,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等(主持);“构建‘珠链式’
教学模式,培养植物生产类高素质农业
创新人才”, 2000,
省教学成果奖三等(第一);“
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及
四川农业大学的实践”,2000,
省教学成果奖一等(第四);“新世纪农业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05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主要
科研成果:杂交
中稻培育
再生稻施用
赤霉素两季增产技术及机理研究,
川中丘陵区主要农作物持续增产
综合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2000,省科技进步奖三等(第一);玉米系列化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2002,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一);
高配合力优质
杂交水稻恢复系蜀恢162选育及应用,2002,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四);重穗型
杂交稻的
生理机制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06,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四);烯效唑干
拌种对小麦的调节机理及应用,2006,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
2008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2009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2010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2003年获科学技术部、农业部“全国
星火计划先进个人”,
2011年获科技部丰粮工程先进个人。
现主持研究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理论与技术已在四川等地累计推广1694.3万亩,获社会
经济效益59.5亿元,已成为
西南地区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粮食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现有国家973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研项目近10项,
科研经费充足。
任免信息
2019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免去杨文钰的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职务。
研究项目
1.科技部
973项目:作物多样性对病虫害
生态调控和土壤
地力的影响(2011CB100400)——作物
群落结构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2011CB100402)
2.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4-PS19)
3.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作制模式构建与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03001,2011-2015)
4.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主要农作物高产高效生理基础及栽培新技术研究与应用(201203096,2012-2016)
5.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西南
丘陵地区多熟高产
高效生态农作制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nyhyzx07-004-10,200803028)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面上项目:
大豆茎秆耐阴抗倒机理研究(31071373)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大豆叶片光合适应性的生理生化与基因表达谱分析(31171476)
获奖成果
1;主要作物种用化控抗逆壮苗栽培
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2010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
2. 四川杂交中稻丰产高效
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200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
3.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的调控机理与应用,2006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持);
4. 烯效唑调控水稻的机理与应用,2008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
5.
多熟制下粮饲兼用型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及
青贮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
6. 川中丘陵主要农作物持续增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2000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
7. 玉米系列化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02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
发表论文
1.
Jing Zhang, Donald L. Smith, Weiguo Liu, Xingfu Chen and Wenyu Yang. Effects of shade and drought stress on soybean hormones, yield of main-stem and branch.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1,10(65): 14392-14398;
2. Jing Zhang, Weiguo Liu, Xingfu Chen, Wenyu Yang, and Donald L. Smith. Non-hydraulic root-sourced signaling and grain yield stability under shade of maize during progressive soil drying in soybean.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 6(27): 5905-5910;
3. Zhang Jing, Chen Xingfu, Liu Weiguo and Yang Wenyu. Stability analysis of yield and quality of Alisma Orientalis (Sam.) Juzep by 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 model. Research on Crops, 2012, 13(1): 338-345;
4. Zhang Jing, Cao Xiao-Lin, Yong Tai-wen and Yang Wen-Yu. Seed by Uniconazole waterless-dressing induced tolerance of soybean to water deficit stress in relation to changes in photosynthesis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Research on Crops, 2012, 13(1): 147-154.
5. Dabing Xiang, Taiwen Yong, Wenyu Yang, et al. Effect of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 Nutrition on Growth and Yield of Soybean in Relay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ssays. 2012, 7(3): 342-351;
6. H. Han, W. Yang.Influence of uniconazole and plant density on nitrogen content and grain quality in winter wheat in South China.PLANT SOIL ENVIRON,2009,55,(4): 159–166
7. Yan Yanhong,Yang Wenyu.Seed treatmnet with uniconazole powder improves soybean seedling growth under shading by corn in relay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 2010,13(4):367-374;
8. Yan Yanhong,Yang Wenyu.Effects of spraying S-3307 on yield,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of relay-planting soybean. Research journal of agronomy,2008,2(3):82-86;
9. Yao Xiong, Wang Li, Ren Wan-Jun and Yang Wen-Yu.Introduction of optimized-broadcasting rice technique.RESEARCH ON CROPS,2009, 10(2): 203-205;
10. Wang Zhu,Yang Wenyu.New system of soybean planting in hilly soils of south china.crop research,2007,34(1,2,3):35-38;
11. 向达兵, 郭凯, 雷婷, 杨文钰等. 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茎秆形态和抗倒性的影响[J]. 中国
油料作物学报, 2010, 32(3): 395-402;
12. 向达兵,
雍太文, 杨文钰, 等. 不同种植模式对西南坡地水土保持及作物产值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6): 1461-1467;
13. 向达兵, 郭凯, 杨文钰, 等. 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钾素积累及利用效率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
肥料学报, 2010, 16 (3) : 668-674;
14. 向达兵, 郭凯, 杨文钰. 套作大豆
干物质积累及钾肥
利用率的动态变化[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2, 34(2): 163-167;
15. 王竹,杨文钰.玉/豆套作荫蔽对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作物学报,2007,33(9):1502-1504;
16. 张含彬,
任万军,杨文钰,伍晓燕,王竹,杨继芝.不同施氮量对套作大豆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作物学报,2007,43(1):36-40;
17. 王竹,杨文钰,伍晓燕,吴其林.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初花期
形态建成及产量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8,19(2):323-329;
18. 宋艳霞,杨文钰,李卓玺,于晓波,郭凯,向达兵.不同大豆品种
幼苗叶片光合及
叶绿素荧光特性对套作遮荫的响应.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4) ;
19. 闫艳红,李波,杨文钰.
烯效唑浸种对大豆苗期
抗旱性的影响,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4);
氮素的转移、吸收.
核农学报,2009,23(2):320-326;
21. 雍太文, 杨文钰, 任万军,
樊高琼, 向达兵.两种三熟套作体系中的氮素转移及吸收利用.中国
农业科学,2009,42(9):3170-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