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埠村位于
山东半岛北部,
世界风筝都潍坊市寒亭区,全村1000余户,3000余人,辖地18.2平方公里,耕地1764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温和,属
东亚季风气候,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明古槐与明古屋闻名遐迩;
木版年画、风筝誉满全球,
经济发展迅速,是重点开发地段。最先兴建的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为
仿古建筑,四合院结构。内有
杨家埠木版年画陈列馆、杨家埠风筝陈列馆、民俗院、婚俗馆。到这里可以亲手
扎制风筝、
套印木版年画,也可以放风筝、坐空中缆车等。
门神画中的武门神《
神荼郁垒》在民间有个非常生动的传说:商末周初,度朔山上生有奇桃,肉甜味美,食之可延年益寿,桃下住着兄弟二人,哥哥叫
神荼,弟弟叫
郁垒,他们为人正直,力大无比,凶猛
老虎为他们护林看桃,
野牛岭上有个野大王,心狠手毒,喝人血,吃人心,残害百姓。一天,野大王派人到度朔山上索取仙桃,被
神荼、郁垒轰走,野大王气得七窍生烟,一个黑夜,野大王带领他的信徒装扮成恶鬼前去报复,被神荼、郁垒用桃条捆起来扔给了
老虎,所以桃木辟邪由此而来,同时成为辟邪驱鬼的工具。还有一个“
灶王”的传说也很有意思,据传“灶王”原是浪荡公子张万仓,外号张腊月,原配
丁香女勤俭贤惠、美丽善良,由于张腊月喜新厌旧,后门休出丁香女,
前门娶来王海棠。不几年家底被挥霍净光,张腊月后悔莫及哭瞎了眼,便沿街乞讨,有一年腊月二十三,他讨饭到了丁香家,丁香女看到张腊月可怜,便不记前仇,让仆人把他请进来给他一碗
龙须面吃。当他得知这是前妻丁香家时,羞愧难当便一头掸死在
锅台上,从此贤惠的丁香女便在每年的
腊月二十三祭祀他于锅台上,传来传去,便把张腊月传为“灶王”,民间也传下了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张贴“灶王”的习俗。杨家埠有限公司位于
烟潍路国道边,到这里可以领略当地的
民风民俗,既可以住
五星级宾馆,也可以住
农家院,吃农家饭,还可以买风筝和
木版年画。到杨家埠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公路纵横,烟潍路国道傍村而过,寒清公路纵贯南北,潍坊市区五路公共汽车直达村内。有
潍坊萝卜等土特产,有风味独特的
朝天锅名吃,有
核雕、风筝、年画等工艺品,有“
跑旱船”等
闹春习俗。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是中国
民间木版年画三大产地(
天津杨柳青、
苏州桃花坞、寒亭杨家埠)之一。产地不同,
风格迥异。数百年来,杨家埠木版年画按照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需要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它植根于民间,装饰于节日,长期以来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愿望,美化人民节日环境的作用。它的题材极为广泛,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祈福迎祥、消灾除祸;美女娃娃、吉祥欢乐;人情世事、男耕女织;小说戏曲、神话传说;山水花卉、飞禽走兽;
时事新闻、讽刺幽默;还有些以实用为目的,服务于人们的现实生活。
杨家埠木版年画现已成为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吸引国外客商游人、发展
潍坊外向型经济的纽带,成为“潍坊千里民俗
旅游线”上的主要景点之一。
杨家埠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全以
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
杨柳青年画画店盛景,产品流布全国各地。其中最大的东大顺画店拥有画版300多套,年制画百万余张。明代是木版年画发展
成熟阶段。那时这个村就“家家印年画,户户
扎风筝”。建于明崇祯十三年的“吉兴号”年画作坊,面积239.4平方米,房屋11间,保存完好,为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年画绘刻工丽缜密,古朴雅拙。
开始杨家埠民间木版年画题材比较狭窄,以刻印神像年画为主。迎合民间迷信信仰的要求,主要绘制《灶王》、《
门神》、《菩萨》、《玉皇》等;在绘刻方面,一部分取法于宗教
木刻画,如《三代宗亲》、《神荼郁垒门神》等;一部分取法于小说、戏曲、科技书籍插图,如《
民子山》、《
男十忙》、《二月二》等。从明代到清初,依靠年画业发展的画店有同顺堂、吉兴、太和、公茂、
恒顺等。明末,因战乱遂遭破坏。
清代前期,年画又得以恢复和发展。又有万顺、公兴、公义、公泰、永盛等30余家画店大量进行年画生产。年画品种增加,绘刻技术更加精熟,产生了如《
张仙射狗》、《年年有鱼》、《
刘海戏金蟾》、《博古四条屏》那样绘刻稳健,具有
节奏感的大量优秀作品。清代
乾隆年间,是
木版年画商品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昌盛时期。在此后一个半世纪里,杨家埠“画店百家,年画千种,画版数万”,是全国三大画市之一,年画的题材空前扩大,祈福迎祥、消灾除祸的神像画更加齐全完备。年画的形式分为大
门画、屋门画、炕头画等类别。此时画店纷开,仅西杨家埠由
杨氏一家开设的就有82家。清末,制作精细的
杨柳青年画传入之后,给
杨家埠年画固有的古朴雅拙一个很大的刺激,有些艺人不再沿例其本,开始创新。首先新出的年画开始多以戏曲故事与
公案小说为题材,如《
打樱桃》、《空城计》、《
打渔杀家》等等。其次是“发福生财”的吉庆画,如《五路进财,发财还家》、《摇钱树》、《大春牛》、《三大家》等等。这些作品给深受列强入侵、盗贼蜂起之苦的人们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代表作品有《
鹿鹤同春》、《榴开百子》、《
五福捧寿》等。
清末民初,木版年画开始“以
变图存”的革新。
大顺画店的杨九经代表革新者的要求,创立了东大顺画店。他支持
刘明杰、杨毓珂、杨万东等具有
创新精神的画师突破杨家埠年画的陈规,吸收其它绘画的特点,新绘画样,如《四季花鸟》、《八仙条屏》等,线条顿挫有致,画面生动活泼。他们还吸收了国画的笔墨情趣,用单一的墨色,分为几层次印刷,印刷成“墨货”,如《
山水四条屏》,古朴典雅,一年四季均能销售。应该说,这是杨家埠年画“随欲而进”、“以变图存”的
改革创新时期,它适合人们已经改变的欣赏习惯,取得了很好的
经济效益。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
民间艺术的发展。1951年、1952年华东局
文化部与
山东省文化局先后两次派人对
杨家埠年画进行
全面调查,先后创作了22幅年画,对继承发展杨家埠年画提供了新的经验。之后,不少专业美术工作者倾心于杨家埠年画的创作。在
传统工艺基础上吸收了历史和现代的制作方法,将杨家埠年画提高升华,并对其进行挖掘、整理、创新,创作了大量新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