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宣娇
太平天国西王娘
杨宣娇,又作云娇、先娇,太平天国西王娘(萧朝贵之妻)。在太平天国内部神学体系中被视为天父之女、天兄(耶稣)及洪秀全之妹,世传为洪秀全亲妹,故讹称“洪宣娇”。
人物生平
天父之女
曾在天京生活过的谢介鹤在《金陵癸甲纪事略》中写有一则关于太平天国领导人排序的内容:“耶稣为天父之第一子,天贼为第二子,南贼为第三子,东贼为第四子,北贼为第五子,西贼妇杨(洪)宣娇为第六女,翼贼为第七子。”这个排名被后来许多治史者奉为“信史”,也为众多影视、小说作品所采纳。
她在洪秀全二次入桂时,仿照洪秀全丁酉升天的异梦,给自己编织了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神话:“萧妻名杨云娇(Yang Yun-kiau)自言在丁酉年间,彼曾患大病,卧床如死去,其灵魂升天,即闻一老人对其言曰:‘十年以后,将有一人来自东方,教汝如何拜上帝,汝当真心顺从’。”一方面,杨宣娇赢得了会众的尊重,奠定了自己天父之女的身份,在此时,还唯有她和洪秀全有“通天”的本领,《天父诗》甚至宣称“天堂子女娇为贵”。
嫁夫朝贵
萧朝贵与杨宣娇是在加入上帝会后结婚的,两人志同道合,共同传教,劝人敬拜上帝,热心积极,杨宣娇在女教徒中尤为著名,当时在会内流传有“男学冯云山,女学杨宣娇”的口号。约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萧朝贵与杨宣娇结婚,夫妻感情原本很好,生有一子,名萧有和,即后来的幼西王。
萧朝贵夫妇可以通过宗教上的配合,相互扶持,抬高身价,这一举动同时为萧朝贵提供了灵感和素材,增加了他假代天兄传言的勇气和夺取上帝会领导权的把握。对萧朝贵来说,拥有一个作为上帝之女的妻子,是百利无弊的。于是,在他代天兄传言成功后不久,天兄就宣布了杨宣娇的“御妹”身份。
遭受磨难
萧朝贵与杨宣娇珠联璧合,在会内声望日隆,严重影响了杨秀清的地位,而杨宣娇本人对天父下凡和天父代言人的身份更为不屑,激起杨秀清的愤怒,这是杨秀清采取严厉措施打击杨宣娇的主要原因。
约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十二月,杨秀清代天父杖责杨宣娇。
杨秀清对杨宣娇的打压是有预谋的。同年十二月初一日,天兄下凡号召会众“男人要学冯云山,女人要学胡九妹。”胡九妹在建都天京后为东王府女官,与杨秀清关系较近。据《天兄圣旨》,天父曾为冯云山、胡九妹题诗,赞美胡九妹“妇人看见胡井水,久记清静正煲茶。山凫大小树无贱,红花一朵在人家”。可见,把会内原来流传的“女人要学杨宣娇”改为“女人要学胡九妹”,并非天兄本意,天兄只是被迫宣布天父的话而已。“红花”取代“天花”,胡九妹取代杨宣娇,是杨秀清刻意而为。
《天父诗》第108首记载:“天父在平在山教导先娇姑:天父开言清口讲,发令易飞木儿房。先说天花娇为贵,因何无仅逞高张!天父曰:‘娇声妻子’。”第109首记载:“天父发令为一女,不遵天令乱言题。若是不遵天命者,任从全清贵杖尔。”第110首记载:“奉天诏命尽势打,乱言听者不留情。”第111首记载:“乱言讲者六十起,听者亦杖六十尔。已醒即道要尔好,不醒反说天父恃。”天父责罚杨宣娇的原因在于“无仅(无准则,目无尊长)逞高张(妄自逞能)”、“不遵天命”、“乱言题”、“乱言讲”,而杨宣娇个性倔强,敢讲敢做,受到天父杖责六十的严惩,不但不屈服,反而斥责杨秀清倚恃天父权威。
夫妻失和
杖责事件发生后,萧朝贵匆忙赶回鹏隘山,“恐西王娘等未能遵正”,代天兄传言:“尔为朕胞妹,总要鍊得好好,替尔天上爷爷妈妈哥哥嫂嫂争面光,又要替尔秀全兄、云山兄、秀清兄、韦正等争面光也”,继而训斥陈二妹“妇人要知闪避。男有男行,女有女行”。“恐”即担忧,萧朝贵是担心杨宣娇顶撞“天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他重申杨宣娇“天兄之妹”的身份,意在保全妻子;要其“替秀清兄争面”,目的是缓和与杨秀清的矛盾;训斥陈二妹的话也是讲给在场的杨宣娇听的,萧朝贵希望可以以妻子“闪避”的举动和严别男女的办法换取杨秀清的谅解。
但杨宣娇并不听劝,萧朝贵无法,只得在春节刚过便向洪秀全求援,要其“教导宣娇”,夫妻二人关系不睦肇始于此。
萧朝贵与杨宣娇夫妻关系的裂痕与二人性格相异有一定关系。萧朝贵比较传统、保守,做事谨慎仔细,而杨宣娇个性强烈,叛逆,有主见,喜出头,有强烈的表现欲。再者,萧朝贵多次代天兄传言要求会众管教妻子、妇女要知闪避、男女有别。《天兄圣旨》记载:庚戌年八月初十日,天兄在洪山下凡教导林大立治家不严,“天兄曰:‘林小,尔娶妻子是尔银要来,还是他银娶来?’林大立奏曰:‘是小弟银娶来。’天兄曰:‘缘何尔不管尔妻子?尔想登天,还想落地?’”《天兄圣旨》又记:辛开元年三月二十日,天兄下凡,“教导各妇人,鍊好鍊正”;辛开元年十月二十日,受重伤的萧朝贵仍然不忘教导曹大妹等韦昌辉之妻妾“小心服事、敬重、孝顺尔丈夫”。这与杨宣娇的性格是格格不入的。杨秀清杖责杨宣娇事发后,萧朝贵表现为息事宁人,杨宣娇则愈加气愤,夫妻矛盾彰显。
另外,以杨宣娇的个性似很难接受萧朝贵移情别恋,而据现有史料,萧朝贵不只拥有一个妻子。《贼情汇纂》记载,后来受封殿前检点左二十一指挥的罗际隆“有妹进于萧朝贵为妃,封为西贵舅。自广西至长沙,皆与朝贵俱”。从萧朝贵和他舅子罗际隆的关系看,萧朝贵起码并不讨厌这个小妾罗氏。《贼情汇纂》还记:陆炼福是“伪西贵亲”。按《太平礼制》,“贵亲”是诸王妻亲的总称。陆炼福有可能也是萧朝贵小妾的亲戚。杨宣娇的性格极具醋意,而在太平天国男权社会里,萧朝贵滥情却既合乎礼制,又合法。因此,萧朝贵夫妇感情破裂与太平天国礼制和法制纵容下萧朝贵的移情别恋或也不无关系。
黯然消退
杨秀清杖责杨宣娇后,事情就此罢休。此后,在《天兄圣旨》里,我们再也找不到杨宣娇的影子。
杨宣娇销声匿迹的原因,一是受杨秀清打击后,她在会中地位急剧下降,自此一蹶不振,无法再次参与政治;二是受太平天国日渐完善的“礼制”的束缚。上帝会实行严别男女的政策,男女隔绝,杨宣娇无从参与到男人的政治舞台上。太平天国辛开元年颁行的《太平礼制》、壬子二年颁行的《幼学诗》,制定了许多约束妇女的清规戒律。癸好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洪秀全颁布《严别男女整肃后宫诏》,规定“男理外事,内非所宜闻。女理内事,外非所宜闻”,“后宫姓名、位次,永不准臣称及谈及”,“后宫面永不准臣下见”。自此,受封为“西王娘”,位列西王府后宫之首的杨宣娇,再难露面。
人物争议
身世争议
在太平天国及清方记载中,从未出现过“洪宣娇”这种称呼,这种称呼是后世野史小说中出现的。在太平天国只有杨宣娇。杨宣娇虽非洪秀全亲妹,但在太平天国内部神学体系中是天父之女、天兄和洪秀全之妹。野史中称她是排在耶稣、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韦昌辉后面的“天父第六女”则不属实,因为太平天国没有男女一起序齿的惯例。
根据太平天国官方文件《天父天兄圣旨》记载,杨宣娇的“肉父”是黄权政,本姓王(太平天国讳王为“黄”)。另据《金陵癸甲纪事略》,杨秀清曾与她私通,被发现后假托“天父”下凡,称她是天父之女,于是改姓杨。但《天父天兄圣旨》又载杨秀清曾在1849年冬假托天父下凡,命令杖责杨宣娇,并将“男人要学冯云山,女人要学杨宣娇”的后半句改成“女人要学胡九妹”,刻意打压洪宣娇。洪宣娇则不服杖责,反而斥责杨秀清倚恃天父权威,可见她与杨秀清后来关系破裂。杖责事件后,萧朝贵赶回鹏隘山,但偏袒杨秀清,以“天兄”身份训诫杨宣娇,以息事宁人,但杨宣娇更不服气,夫妻矛盾也日益萌生,此后杨宣娇极少出现。
结局争议
关于杨宣娇的结局,野史笔记众说纷纭,或言天京城破混杂于难民中逃走,或言城破被俘(据柴萼《梵天庐丛录》“庚子失去宝物清单”记,“洪宣娇”牙齿原存故宫,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丢失。此说无从考证)。咸丰十年(太平天国庚申十年,1860)七月,来天京访问的花雅各牧师(J.L. Holmes,又译作花兰芷)曾向洪秀全提出“西王的夫人何以会是天父之女”等问题,章王林绍璋拒绝转呈,使后人失去了解西王娘的一次大好机会。学者刘晨认为,杨宣娇可能在1857年以前抑郁而终。
轶事典故
民间故事洪宣娇大摆“猪笼阵”在桂平县几乎家喻户晓,梗概是:
洪秀全、杨秀清在大湟江口侦察到广西提督向荣从牛排岭来袭,急需派兵阻击。原来是由新加入太平军的一支天地会首领张钊驻守,但他受不了太平军严厉的军纪约束,突然率队离开牛排岭投靠清军去了。洪秀全听到此消息,十分恼火,急忙升帐商量对策。这时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将挺身而出,自告奋勇,要求带一支女兵去牛排岭埋伏,阻击清兵。洪秀全见是妹妹洪宣娇,犹豫不决。洪宣娇胸有成竹地说,一定可以把清妖杀个人仰马翻。洪秀全拗不过性格爽直的小妹,只好答应,并暗中加派军队支援。
这洪宣娇熟知牛排岭是个满岭竹林的坡地,竹林间只一条大路通往大湟江口,是清提督向荣进攻大湟江口必经之道。又得知向荣是带骑兵进军的,她灵机一动,便叫女兵们砍了一堆竹,找农民帮忙织了一大批猪笼,摆满在道路上,间隔不远还挖了一个个深坑。又安排女兵们埋伏在山路两旁的竹林里,并手执装了铁钩的长竹,准备去钩骑兵的马脚。洪宣娇等到向荣大队人马快要到来之时,到山脚迎敌。向荣见只不过是一支步行的女兵,轻蔑地笑着,指挥骑兵冲上去,女兵们立即退往竹林里。向荣的骑兵正快马冲锋,收不住脚,闯进了猪笼阵里,马脚陷入猪笼。马儿受了惊吓,乱蹦乱跳。这时埋伏在竹林里的女兵突然冲出,用长竹勾勒马脚,清军纷纷跌下马,有些还陷入深坑中,猪笼阵里一时人马混乱。清兵四处奔逃,被洪宣娇的女兵们杀得人仰马翻,大败而逃,提督向荣也差点送了性命。
后世纪念
金鸡岭,位于具有“岭南第一镇之称”的坪石镇,距韶关市103公里,是广东省八大风景之一。
一字峰右侧的海螺峰、孔雀峰,神形兼备,栩栩如生。西北峰顶有座巨石,貌似雄鸡,昂首北望,引颈欲啼,故而得名“金鸡岭”。岭上仍留有许多关于太平天国洪宣娇的传说和有关遗迹。在一字峰的中段耸立着一座清秀的亭子,名“胜清亭”。
参考资料
再探“洪宣娇”.中华文史网.
太平天国史迹介绍.广州市政协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0 16:2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