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眼造像记
洛阳龙门石窟的石碑之一
《杨大眼造像记》,全称《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简称《杨大眼》,刻于北魏时期,位于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中,是“龙门二十品”之一,并与《始平公》、《孙秋生》、《魏灵藏》三种造像记一起合称为“龙门四品”,是龙门石窟2000余种北魏时期造像记中书法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之一。用笔方峻,提按顿挫明显,笔势雄奇,结体庄重稳健。
艺术简介
杨大眼造像记,全称为《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杨大眼造像记碑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北壁,为龙门造像记的名品之一。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佛教艺术宝库之一,所谓的龙门二十品,被认为是龙门造像记中的代表作。《杨大眼造像记》就是其中之一。它的书风与《始平公》极为相似,用笔方峻,结体中敛而外张。康有为曾经称赞此碑“若少年偏将,气雄力健”。
杨大眼北魏名将,勇冠三军,南方人传说他眼大如车轮,所以叫他“杨大眼”,真名反倒没有人知道了。王肃弟王康降魏之初曾对杨大眼说:“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杨大眼说:“旗鼓相望,嗔目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他的名声,就像隋麻叔谋、五代王彦章一样,可以止小儿夜哭。 《魏书·杨大眼传》记载: “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
杨大眼造像记结构
杨大眼,北魏名将,南朝人形容他的眼大得像车轮子,《魏书》上说他“少有胆气,跳走如飞”。宣武帝初年他奉命南伐,连拔五城,追奔至汉水,斩南朝辅国将军王花,首虏2000余。当他凯旋而归,经伊阙时发愿开龛,时当在正始三年夏秋之际。造像龛位于古阳洞北壁第二层大龛东起第三龛,右邻魏灵藏造像龛。龛大且内容丰富,雕刻富丽华美,是古阳洞中的精品。
造像龛高253厘米,宽142厘米。尖拱形,龛楣中心刻庑殿顶殿堂,正脊中心为金翅鸟,殿内释迦佛端坐。佛殿下二龙盘绕,二龙外侧二仙人分骑象、虎而行。 龛内释迦结跏趺坐禅定印,两侧菩萨侍立。三尊雕像皆饰火焰纹背光。 造像记在龛右侧,高126厘米,宽42厘米,盘龙首,长方座,正面刻五个小龛,圭形碑额上刻“邑子像”三字,所刻文字歌颂北魏将领杨大眼军功显赫的一生。
释文
夫灵光弗曜,大千怀永夜之悲;玄踪不遘,叶生含靡导之忏。是以如来应群缘以显迹,爰暨□□,□像遂著,降及后王,兹功厥作。辅国将军直阁将军、□□□□、梁州大中正、安戎县开国子仇池杨大眼诞承龙曜之资,远踵应符之胤,禀英奇于弱年,挺超群于始冠。其□也,垂仁声于未闻,挥光也,摧百万于一掌。震英勇则九宇咸骇,存侍纳则朝野必附。静王衢于三纷,扫云鲸于天路。南秽既澄,震旅归阙,军次□行,路径石窟,览先皇之明踪,睹盛圣之丽迹。瞩目□霄,泫然流感。遂为孝文皇帝造石像一区,凡及众形,罔不备列。刊石记功,示之云尔。武。
赏析
《杨大眼造像记》即属于脱尽隶法、斜画紧结的典型邙山体。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其列为峻健、丰伟之宗。其特点是中宫紧收,四面辐射;点画轻重对比明显,形成块面元素;而用笔特点,则圭角尽露,沉厚恣肆,即所谓“方笔之极轨”。其点画特征无疑受刀的影响,刀意显著。
介绍
杨大眼为北魏名将。少时骁捷,跳走如飞,毛遂自荐,头系三丈长绳,跑起来绳直如箭。遂用为“军主”,不久升为统军,随孝文帝南征,勇冠军中。太和二十二年(498)三月,杨大眼与王肃、奚康生等率步骑18万救涡阳,齐将裴叔业见魏军来势颇盛,只得退保涡口(今安徽怀远)。景明元年(500)正月,裴叔业寿阳(今安徽寿县)来降。北魏派彭城王元勰、车骑将军王肃等率步骑十万赴寿阳接应。二月,魏宣武帝又派杨大眼与大将军李丑等率领骑兵先入寿阳协防,又派统军奚康生率羽林禁军南下增援。杨大眼因功封安成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任直阁将军,不久又加辅国将军、游击将军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06 18:11
目录
概述
艺术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