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艺术导源于印度工巧明业。自原始佛教至部派佛教时期,由于戒律中(
沙弥十戒)有‘远离观听歌舞’之明文规定,故未能建立艺术发展之基础,而仅限于佛足、金刚座、菩提树等之雕画,以为佛陀之象征。约至纪元前后,
大乘佛教兴起之时,雕刻、建筑、绘画、工艺等艺术活动始随印度都市工商业与部分进步派僧侣之革新精神而兴起,打破以往
小乘时代不敢模拟佛像之观念,而普遍塑造佛像供养礼拜,佛教艺术乃藉造像而大兴。印度佛教艺术可大别为兼具希腊、印度、大夏、
安息等艺术素质之犍驮罗艺术与印度佛教艺术。
至
笈多王朝(302),以
摩揭陀为中心,统一印度,印度本身之艺术乃与犍驮罗艺术先后依附 于佛教而东传中国。至隋唐之世,无论佛教义理或艺术均已与中国人性情精神相结合,并融入中国特有之情操与气度,使佛教艺术衍为纯中国之型态。
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宗教艺术作品,主要是佛教艺术,它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举凡寺塔、石窟、佛画、藏经、版刻、金石文物、佛教文学(变文、宝卷等),种类繁多,不一而足。就佛教造像而言,佛像的门类有金蝶像、铸像、雕像、塑像、瓷像、绣像、泥陶像等。中国佛教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历史功能,正日渐被现代人所欣赏和理解。佛教艺术这种舶来品,如今已汇合成华夏艺术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当代佛教艺术“奕属品”也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产生,“奕属品”作为当代佛教艺术品第一品牌供应商,尤以致力于传承东方经典佛学文化为己任,力求通过对传统工艺的不断挖掘和创新,运用现代美学理念重新诠释东方禅学文化,创造出既体现东方气质与内涵,又美轮美奂的当代佛学艺术新品。让“奕属品”饱含东方文明的千年功底和气势,风骨与神韵,阐述文化发展的全新态度,焕发时尚的光彩,点亮广大新时代佛学信众的精神和艺术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