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状带
皮质中最厚的部分
束状带是皮质中最厚的部分,占皮质总体积的78%。在人和大多数动物,束状带细胞比皮质其他两带的细胞大,细胞呈多边形,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细胞索,索间为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
概念
束状带位于肾上腺皮质中间,最厚,约占皮质厚度78%,细胞较大,呈多边形,胞核染色浅,位于中央。胞质内充满脂滴,在普通染色标本,脂滴被溶去,留下许多小空泡,使束状带细胞呈泡沫状。
特点
束状带的细胞多边形,排列成索,从皮质伸向髓质,作放射状,细胞索间,有行向髓质的血窦。在靠近球状带的细胞较大,有一至二个核仁,细胞质含有丰富的脂滴,包括胆固醇及其酯,尤以束状带的外三分之二的部分为最多。在一般常规标本,脂类被溶去,细胞质呈蜂窝状,称为海绵细胞。脂类的含量由于个体的应激状态而不同,在高度应激状态下,脂滴变少。
滑面内质网较球状带细胞发达,为泡状或分支管状,常在脂滴与线粒体附近。粗面内质网亦较丰富,线粒体较大,圆形或卵圆形,嵴短,为管状或管泡状,线粒体附近有较大的高尔基复合体.此外胞质内有丰富的糖原颗粒及散在的核蛋白体,有小的溶酶体胆固醇的结晶体,在老年人可见有丰富的脂色素。在束状带上皮细胞间、细胞与血窦间有间隙,细胞膜伸出短而不规则的微绒毛到间隙内。窦壁细胞很薄,在有核的部位常突向腔内。内皮细胞有窗孔,因而窦腔可与窦外间隙相通。
在一些动物如大白鼠,球状带与束状带间,可见有一明显而界限清楚的中间带,它是一条窄的细胞带,细胞小,柱状或立方状,具有一个小而染色深的细胞核。在大多数动物,如马、狗及大鼠,此带不含脂滴,但在兔与猫则含有嗜苏丹物质。老年人内束状带变窄,外束状带变宽。在妊娠妇女,内束状带变宽,在非妊娠妇女,内束状带在夏季较冬季宽,夏季时可见核的致密度增大。
束状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皮质酮,可促使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并转变成糖(糖异生),并有降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等作用。束状带细胞受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调控。
运用及意义
①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富含类脂、SER及线粒体,三者是合成皮质激素的主要成分,彼此排列紧密,有利于中间产物的转化与合成。针刺镇痛后,电镜观察见肾上腺皮质内血窦扩张、胞体及核均胀大,特别在束状内带及网状带变化显著,细胞间隙加宽形成小管,并与血窦下间隙相通。细胞邻接面,其中间连接及缝隙连接消失。细胞内线粒体胀大,嵴由管状多变成泡状,巨大线粒体较多,平滑膜泡扩张,腔内含有絮状物,聚核蛋白体增多,类脂滴扩大,密度变浅,高尔基体发达,溶酶体增多。按以上结构分析,针刺镇痛可引起皮质细胞机能活动增强,激素合成及排出增多,亦促进机体的整合作用。
②为观察去势雄性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和网状带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低雄激素对环氧化酶2(COX-2)信号通路的影响,可用以下方法来进行试验:30只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去势组(n=11)和替代组(n=11),对照组大鼠接受假去势手术,去势组大鼠接受去势手术,替代组大鼠在接受去势手术后给予肌肉注射睾酮(十一酸睾酮每月50 mg/kg)进行替代治疗。10周后采集各组大鼠血清,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睾酮(T)、皮质酮(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取大鼠肾上腺皮质组织,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观察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和网状带形态学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采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大鼠肾上腺皮质和胸腹主动脉组织中COX-2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和替代组比较,去势组大鼠血清T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F、ACTH、LH和FSH水平显著升高(P<0.05)。去势组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和网状带细胞变大,细胞核增大且常染色质增多,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也较发达,脂滴明显减少;替代组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和网状带的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与对照组相似。去势组大鼠肾上腺皮质组织中COX-2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替代组(P<0.05),而主动脉血管组织中COX-2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替代组(P<0.05)。结论去势雄性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和网状带增生且功能增强,肾上腺皮质组织中COX-2 mRNA表达下调;主动脉血管组织中COX-2mRNA表达上调,可能与低雄激素导致的血管病变有关。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3:58
目录
概述
概念
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