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顺
民国时评剧演员
李金顺(1896~1952),女,天津市王庆坨人,评剧女演员,工旦。她是第一代评剧演员,“李派”创始人;是评剧进入“奉天落子”时期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其父为高腔演员。李金顺幼年曾习京韵大鼓、京剧、小调16岁拜孙凤鸣为师学唱落子。1920年到哈尔滨演出,因唱腔大鼓味过浓,观众把椅垫仍到台上。李金顺没有后退,投到倪俊声处学艺,并转艺多师,终于形成了吐字清晰,纯朴又充满感情的大口落子演唱风格。
人物生平
其父原是昆腔班的笛子演奏员,随着昆腔班的没落,潦倒于家中。因家庭贫困,李金顺14岁时,由母亲带至天津城里,典押给业主,从师葛春兆,习京韵大鼓。16岁时,莲花落艺人孙凤鸣(艺名东发白)用100块钱将李金顺赎买,在落子馆唱小段。后从师孙凤鸣、倪俊声等艺人,工旦角,大、小戏兼唱。
1920年,首次来哈尔滨演出,因初登大台面,没有唱红。观众评论说:“唱的不是落子,倒象大鼓,更不如金菊花。”李金顺一气之下返回天津深造。
1927年夏末,重返哈尔滨,在傅家甸(道外)的庆丰茶园演出当年“唱黑”了的《王少安赶船》。李金顺以其新颖的唱腔,纯正的嗓音,清晰的吐字和充满丰富感情的表演,使观众耳目一新。唱腔韵味十足,恰如其分。尤其是对传统男旦唱法的改革及器乐伴奏方面的创新,使观众叫绝,票价也随之上涨。其后,演出《杜十娘》(饰杜十娘)。李金顺为表白杜十娘内心痛苦,特为孙富演唱一段京韵大鼓,十分别致新奇,观众掌声大起,喝彩不绝,谢幕竟达十余次。当时《滨江时报》《午报》,均以“落子名星”、“评戏大王”的美称加以报道和评论。
1928年,李金顺随王桂林筱九霄赵松樵、小青水、程永龙、马德成、杨瑞亭、杜文林等演艺界名伶为新舞台坤伶王少鲁筹集丧葬费联合义演。义演的压轴戏是李金顺的《王少安赶船》。京、梆艺人原以为李金顺是“土疙瘩成精”不会有大作为,但当观看其表演技艺后,无不折服。尤其唱到垛板托腔时,台下的气氛十分热烈。止戏后,观众久不退场,直至李金顺加演一段京韵大鼓《大西厢》后方才散去。
李金顺是与花莲舫同时出现的第一代名演员。在东北落子兴盛时期,独树一帜,自成“李派”一家。在哈尔滨演出的主要剧目有《王少安赶船》《杜十娘》《移花接木》《芙蓉花下死》《不自由的婚姻》《循环报》《书囊记》《夜审周子琴》《花为媒》等。表演泼辣奔放,真挚流畅,戏路宽广,善刻画各种女性形象,如《王少安赶船》中的渔家女张翠娥的纯洁活泼,天真无瑕;《杜十娘》中杜十娘的贤淑善良,刚烈不屈;《珍珠衫》中王三巧失节后的悔恨交集;《黄爱玉上坟》中黄爱玉的风骚浪荡,心肠狠毒等,无不各具特色。李金顺从艺认真,对所演过的剧本,均用红笔划下各种记号,做到心中有数。到了台上,使自己的演唱按预先的设计,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李金顺貌不惊人,演起来却能使观众忘其外形而为其表演的魅力所折报。演唱善用清音起唱,由轻渐重,先出字后出音,不受板式的限制,讲究声音的控制,情绪的连贯,一气呵成。念白时,常有唐山的地方土语掺杂其间,使落子充满地方特色。李金顺身置社会大变动时期,痛恨社会对妇女的轻贱,极力拥护男女平等,主张上演反映妇女解放的剧目。1928年,在哈尔滨主演了爱国反日的时装戏《爱国娇》,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许多从不看落子的学生和爱国知识分子,纷纷观看李金顺的演出。为了演好《爱国娇》中的女留学生闵爱华的形象,亲自出钱在秋林公司服装店制做了3套学生服,并首先剪掉长发,带动了戏班里的女演员,都剪去了长发。著名戏剧家洪深在一篇文章中盛赞《爱国娇》“富于正义感”。李金顺声名,从此更加远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形势所迫,做了东北财阀张景南六子张冠英的姨太太。此后,他每日的演出定金为200块银洋,成为张冠英的摇钱树。其间,还参加多次义演,帮助梨园界伶人渡过难关。在李金顺的倡议下,哈尔滨的京、评两大班第一次联合演出了《井底沉冤》《包公巧断白菜案》等戏。
1933年,告别舞台。
1937年,迁天津鱼港路别墅隐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应天津市文化局之邀,从事评剧教学工作。白玉霜刘翠霞喜彩春喜彩莲等名优均得其嫡传而成名。
1952年冬,因心脏旧疾复发逝世,终年56岁。
艺术特点
李金顺嗓音高低兼优、刚柔相济。一十年代末她首将F调提高为A调 ,音域能超两个八度。她的演唱在冀东语音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天津语音,并保留了某些说唱艺术特色。念白多采用半白半韵的方法。由于受津门曲艺的影响,其(慢板)起唱,一改早期头眼起唱、板上落腔的格式,变为顶板、头眼、中眼、末眼和闪板等多种起唱方式兼而有之。节奏变化也较为多样,如顶闪结合、赶板夺字以及唱中夹垛等 ,均有较多运用。又由于唱中衬词、衬字的大量运用,造成了句型结构的紧缩的扩展,从而使句幅产生不同的变化。在旋律上,她更大胆地吸收入卫梆子(二六板)音调的皮黄腔。她还在《三节烈》一剧的旦腔(二六板)仍保留了男旦时期(二六板)的某些特片,但旋律润腔却有了新意唱段中(见《三节烈》“心中有事火烧身“唱段曲谱)。李的唱腔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说唱艺术的韵味,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腔美韵浓、节奏多变,刚劲委婉、说唱结合的艺术风格。
此外,她的伴奏曾一度尝试加用越调二胡、三弦琵琶等乐器。伴奏时采用起唱伴奏停、行腔伴奏弱,过门慢一快一慢,落板强而火等方法,使演唱同伴奏达到有机结合,这种方法沿用至今。李金顺一生为评剧女腔的发展起到了开拓性作用,是评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1 14:3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