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俊(?-707年8月7日),即节愍太子,唐中宗李显第三子,后宫所生。唐朝宗室。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重俊是唐中宗第三子,于圣历元年(698年,《新唐书》称圣历三年)被封为义兴
郡王。长安年间,累授
卫尉少卿。
神龙元年(705年)二月,李重俊进封卫王,仍拜洛州牧,食实封一千户,不久又改任左卫大将军,遥领扬州大都督。
受封太子
长安元年(701年),当时武则天步入晚年,政事大多委托给了
张昌宗、
张易之兄弟;李重俊的长兄邵王
李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魏王
武延基私下里议论张氏兄弟擅政之事,被武则天处死。
神龙元年(705年),李重俊的二兄
李重福遭韦皇后诬陷,贬任
濮州刺史。在神龙二年(706年)七月,依据排行,卫王李重俊被册立为皇太子。李重俊虽生性聪颖果决,但因没有贤师教导,所行多有不法。不久,唐中宗任命女婿杨璬、
武崇训为
太子宾客。杨、武二人皆年轻轻浮,平日只是“蹴鞠猥戏”,以此取悦李重俊,并不能尽到调教辅佐之责。左庶子
姚珽数多次上疏劝谏,右庶子平贞慎也以《孝经议》、《养德传》进行讽谏,但都没有引起李重俊的重视。当时,
武三思在朝中握有大权,欲图谋不轨,但对李重俊非常忌惮。
七月,武三思暗中命人将
韦皇后淫乱之事大肆宣扬,请求废黜皇后。唐中宗命御史大夫
李承嘉调查。李承嘉上奏此事是
敬晖、
桓彦范、
张柬之等派人所为。武三思又怂恿太子李重俊上表,请求夷灭敬晖三族,唐中宗不肯。
韦皇后因为太子李重俊非自己亲生,对他十分厌恶。武三思之子
武崇训经常唆使
安乐公主,当面凌辱李重俊,以其不是韦后亲生呼之为奴。后来,安乐公主要求唐中宗废掉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李重俊的地位受到很大威胁,对武三思、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忿恨不已。
发动政变
景龙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联合左金吾大将军
李千里、左羽林大将军
李多祚、右羽林将军
李思冲以及
李承况、
独孤祎之、
沙吒忠义等人,率左右
羽林军及千骑三百余人发动兵变。
他先冲入武三思的府邸,杀死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及其党羽十余人。而后又命令左右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率军闯入肃章门,在皇城内搜寻韦皇后、安乐公主与昭容
上官婉儿。
韦皇后闻变,簇拥着唐中宗奔向
玄武门,并召左羽林军将军刘仁景护驾,让他率领留军飞骑及百余人在楼下列守。随后,李多祚等率军赶至,想冲上玄武门楼,结果被宿卫士兵阻住。唐中宗趴在楼槛上,对千骑士卒喊话道:“卿等都是朕的卫士,为何要作乱?若能归顺,斩杀李多祚等,将长保富贵。”千骑军官王欢喜等人当即倒戈,斩杀李多祚和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政变军溃散,政变失败。
惨遭暗杀
李重俊看到政变失败后,率领百余骑兵奔出肃章门,逃往终南山。唐中宗令长上果毅赵思慎率轻骑追赶。李重俊到抵达鄠县西十余里处,麾下仅剩几个家奴跟随。他见天色已晚,便到树林中休息,结果被左右亲信杀害。
唐中宗命将李重俊的首级斩下,献于太庙,并以之祭奠武三思、武崇训父子。李重俊死后,东宫僚属没有敢接近李重俊尸体的,唯永和县丞
宁嘉勖解下衣服将太子首级收拾起来并痛哭,因此被贬兴平丞。太子李重俊政变时所经过的诸城门守护者都被连坐流放;韦皇后的党羽上奏请求将他们杀死,唐中宗没有同意。
景龙元年(707年)八月,韦皇后及王公就上表,将多次发生政变的玄武门改名为神武门。
景云元年(710年),
唐睿宗即位,追复李重俊的太子名位,赐谥号节愍,并将他陪葬定陵。
历史评价
李旦:① 朕闻曾氏之孝也,慈亲惑于疑听;赵虏之族也,明主哀而望思。历考前闻,率由旧典。重俊,大行之子,
元良守器。往罹
构间,困于
谗嫉。莫顾
鈇钺,轻盗甲兵,有此
诛夷,无不悲惋。(《赠太子重俊谥节愍制》)② 故皇太子重俊,业隆继体,才膺守器。辨日高视晋储,防年遐吞汉两。抚军监国,皇基攸固,齿胄问安,圣图惟永。顷以谗邪浸润,恩礼疏薄,外迫伊戾之谋,中启
骊姬之谮。彼则凶计斯甚,摇动元良;尔乃诚心密运,扫除悖德。兴晋阳之甲,以罪
荀寅;拥汉阙之兵,而诛赵虏。呜呼!逆首虽殄,凶党未清,属投杼生疑,乱兵旋及。……三年遂远,上宾之驭不留;千载犹生,全节之名长在。(《节愍太子谥册文》)
韦凑:节愍太子与李多祚等,拥北军禁旅,上犯宸居,破扉斩关,突禁而入,兵指黄屋,骑腾紫微。孝和皇帝移御玄武门以避其锐,亲降德音,谕以顺逆,而太子据鞍自若,督众不停。俄而其党悔非,转逆为顺,或回兵讨贼,或投状自拘。多祚等伏诛,太子方自逃窜。向使同恶相济,天道无徵,贼徒阙倒戈之人,侍臣亏陛戟之卫。其为祸也,胡可忍言?……太子称兵宫内,跨马御前,悖礼已甚矣,况将更甚乎?以其斩武三思父子而嘉之乎?然弄兵讨逆,以安君父,可也。当解甲於朝以请罪,而乃欲因自取之,是竞为逆。将废韦氏而嘉之乎?然韦氏逆彰义绝,虽诛之亦可也。当此时也,韦氏未有逆彰,未为义绝。韦则母也,太子子也,岂有废母之理乎?且既非中宗之命而废之。是劫父废母,亦悖逆也。(《论谥节愍太子疏》)
王夫之:重俊之恶,非但蒯瞆之比也。或曰:韦氏不诛,而中宗弑,祸深于
南子;三思逸产禄之诛,而乱天下,恶剧于宋朝;重俊诛之;视蒯瞆为愈矣。曰:非然也。君子之恶恶也,诛其意;而议刑也,必以其已成之罪,而不可先其未事早施以重辟。三思谋篡于武氏之世,既不成矣,韦氏之行弑,在重俊死后之二年,当其时,篡弑未形而亿其必然,以称兵响阙,欲加刃于君母,其可乎?且夫重俊之起,非果忧社稷之危,为君父除伏莽之贼也。韦氏以非其所出而恶之,三思、崇训逢其恶而欲废之,重俊不平,而快一朝之忿,恐不得立而持兵君父以争之,据鞍不下,目无君父,更何有于嫡母?充其恶之所至,去商臣、
刘劭也无几,非但如蒯瞆之恶丑声而逆行也。则重俊之恶,浮于蒯瞆,奚容以韦氏、三思之罪为之末减哉?……夫韦氏、三思之谋危宗社,重俊兴兵之名也。苟有其名,子得以犯父而杀母,乱臣贼子谁则无名,而大逆安所几乎?
蔡东藩:淫恶如武三思,骄慢如武崇训,谁不曰可杀?太子杀之,宜也。但父在子不得自专,太子虽锐意诛逆,究犯专权之罪,况称兵犯阙,索交后妃,为人子者,顾可如是胁父乎?窃谓三思父子,既已受诛,太子即当敛兵请罪,听父取决,虽终难免一死,究之与入犯君父者,顺逆不同,死于阙下,人犹谅之,死于山间,毋乃所谓死有余辜乎?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中篇 政治革命》:李重俊“所以举兵之由,实以既受武三思父子及安乐公主等之陵忌,明知其皇位继承权至不固定,遂出此冒险之举耳”。
姚珽《旧唐书》:经侯杜门不出。臣观圣贤经籍,务以简素为贵;皇王政化,皆以菲薄为德。伏惟殿下留心恭俭,靡尚浮奢。臣愚犹望损之又损之,居简以行简,减省造作,节量用度。伏惟殿下睿德洪深,天姿聪敏,近代成败,前古安危,莫不悬鉴在心,动合典礼。伏惟殿下仁明昭著,圣敬日跻,探幽洞微,穷神索隐。
轶事典故
景龙政变前,曾有流星出现,坠落于西南方。政变失败后,李重俊逃奔终南山,正位于长安的西南,而他最终也死于西南。
人际关系
母亲:不详,早亡。
后世纪念
李重俊墓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宫里乡南陵村北,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发掘清理,1992年9月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定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重俊墓墓园由地面和地下两部分构成,地面文物因年代久远,幸存无几,封土堆因雨水冲刷和人为的蚀食,现为覆斗形,高20余米。陵园东西120米,南北150米,中有门阙一对,四个角阙有夯筑城墙相连,门阙前有司马道,宽约20米,司马道两侧原有大量石刻,今仅存石人一尊,石蹲狮一座。地下部分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壁龛、墓室等六部分组成,全长54.25米,在壁龛、天井、过洞、 甬道、墓室出土大量的文物,有彩绘陶俑、三彩残片、白瓷、哀册、玉壁等文物200余件以及山水、马球图、列戟、仕女、官吏、瑞禽、屏风等壁画。
史料索引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