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评传》汲取和发现了多种与李清照生平有关的史料,并对其作品中所用浑成无迹的若干典事作了破译,以此二者为依据,对她的心灵和情感加以体悟和逆探,从而得出其襁褓丧母,父再娶,党争株连,自幼甘苦参半,中道一度又有类似于婕妤之叹、
庄姜之悲等见解。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由匡亚明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起,由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组织编撰,总计200部、6000余万字,是南京大学文科重要的标志性工程,凝聚了当代一批学有所长专家的集体智慧。丛书的学术顾问包括丁光训、王元化、安子介、赵朴初、冯友兰、张岱年、杨向奎、任继愈、苏步青、程千帆、杜维明等数十位学者。他们与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共同研讨,从2500年历史长河中选取了270多位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作为传主,从整体组合上奠定了中华民族杰出人物思想研究的格局。2006年,该丛书全部编撰完成,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李清照评传》即该丛书中的一本。
该书尤引人注目之处是“对传主内心隐秘的破译和对其某些难度较大作品的解读”,而这一切又都“建立在坚实的史料基础之上”。陈祖美凭她作为女学者的特有敏感和细心,找到了“打开传主心扉的钥匙”,从而探索到女词人“心灵中的种种隐秘”。譬如关于
赵明诚的“无嗣”和纳妾问题。“赵君无嗣”原见于
洪适《
隶释》;纳妾对封建士大夫说来本系家常便饭,但这些却很少引起以往研究者的充分注意。作者却从这里审视到女词人的心灵伤口,发现素称“夫妇擅朋友之胜”的赵、李之间,“其性爱关系也存在着有始无终或有名无实的一面”,从而为《
漱玉词》中的许多名篇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又如解《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非“一般的思妇念远的离情词”,而是“词人心中装有……政治块垒”的“情景交融的佳作”;辨《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不是借家国之念表现爱国主义情绪,而是一首悼亡词”等等。从作者的细心考辨中,处处都使人看出她的聪敏、学养和她强调的“读者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
所谓文学批评乃“批评家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因此作者尽管一再声称“不应以感情代替史料”,但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解读者的感情投入和切身体验,就很难烛照诗中所暗含着的‘不尽之意’”。读诗如此,读词、读文以至读某些学术著作自然也莫不如此。要是女学者陈祖美的灵魂不在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里冒险巡游,要是前者不设法与后者接通一条心灵的管道(即
李商隐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前者便不可能上越八九百年把后者的生活情怀和创作心理了解得如此透彻。正所谓“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该书有些论述也存在可商榷之处。该书写道:“当赵明诚专注于金石之学时,其夫妻之间就相得相爱。当他由于官场得意忘乎所以而寻花问柳时,就有一种从感情上拒其老妻于千里之外之嫌。”
蔡厚示以为作者把赵明诚想得过坏了些,这涉及到对几首名词如何解读的问题。如《
声声慢·寻寻觅觅》,作者从“晓来风急”悟出深意,把它跟《诗·
邶风·终风》的“终风且暴”联系起来。她引《诗序》的话,说
卫庄公宠幸其妾,冷遇庄姜;又因为庄姜无子,齐国人同情她,为她赋《
硕人》诗。该书说:“《终风》篇所暗示的卫庄姜的被疏无嗣,不正是清照与庄姜的同病相怜之处吗?”又说:“说白了就是李清照借古讽今地抱怨赵明诚像卫庄公宠幸其妾、冷遇庄姜那样,疏远了她,致使她无有子嗣,无依无靠。”蔡厚示以为李清照当年是不可能暗用“终风且暴”的形象来借古讽今地抱怨赵明诚的,因为《诗序》说得十分明确:“《终风》,卫庄姜伤己也。遭
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郑玄《笺》云:“喻州吁之为不善,如终风之无休止。”孔颖达的《毛诗正义》也从此说。这就意味着在李清照当年,“终风且暴”的形象是被理解为比喻卫庄公庶子州吁的,而不是比喻卫庄公。只是到了朱熹著《诗集传》时,朱夫子详味辞句,觉诗中有夫妇之情,而不见母子之意,因此才推翻旧说,把此诗解成是为卫庄公而作,把“终风且暴”的形象说成是庄姜隐斥丈夫无礼。《诗集传》成书于1177年,那时李清照已下世,她是不可能按朱熹的注解来解读“终风且暴”的,她也不可能用“晓来风急”一语暗寓“终风且暴”的形象以喻赵明诚。因此,人们没有任何理由把赵明诚看作是李清照心目中的卫庄公。
陈祖美,1938年生,笔名陈岘,女,山东青岛人,中共党员,历任中国作协及国务院文化组文学组、文化部创作办公室干部,《文学评论》等单位编辑、副编审。现任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秦少游研究会副会长等。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编著有《两宋名家词选注丛书·淮海词》《古典诗词名篇心解》《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李清照评传》《李清照新传》《谢灵运年谱汇编》等2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