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1914年12月12日-2010年9月3日),男,土家族,湖南省永顺县
塔卧镇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青年工作、科教工作和纪律检查工作的优秀领导干部,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原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主席团执行主席,原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原院长,原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处原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一届
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第八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三次、第十四次、第十五次、第十六次、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列席代表,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个人生平
李昌,原名雷骏随,土家族,1914年12月生于湖南省永顺县。
1928年离别家乡,先后到杭州清波中学、上海
民立中学读初中,1931年秋进入
同济大学附属高中部。在共产党的影响下,李昌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和爱国学生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学生爱国运动三次到南京请愿。1933年加入共青团。次年团组织被破坏逃亡南京投奔长兄,失去了团的关系。1934年到北平进入华北中学继续读书,1935年考上
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5年12月9日,震惊全国的“
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李昌积极参加了“一二·九”和“一二·一六”两次游行示威。
1936年1月北平学联组成了五百人左右的
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
中国大学的蕫毓华担任总指挥。下分四个团,第三团由
燕京、清华、辅仁等西郊和北城区大中学组成,
黄华担任第三团团长,李昌、
于光远、
杨学成、
张载等参加了第三团先遣队,李昌担任先遣队长。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一路上做了许多宣传和发动群众的工作,撒下抗日救国的种子。第一、二团和第三团在宣传途中还分别成立了民族解放先锋队和中国青年救亡先锋团等青年群众团体。1936年2月1日,在南下扩大宣传团召开的团员代表大会上,这两个团体合并成立了北平“民族解放先锋队”,各校成立民先大队,上设北平民先总队部统一领导,敖白枫任总队长。民先队成立之初,李昌是
清华大学民先队的小队长。3月,当选为清华民先队大队长,清华民先队成为坚强的组织,李昌被队员们称为“
铁鹰大队长”。1936年6月,调入北平民先总队部接任总队长。这个期间,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三十多个民先队。
1937年2月民先队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性的青年骨干组织:“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大会选举李昌为全国民先总队长。
1938年到延安后,他主要从事青年工作,先后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组织部部长,
晋绥边区中共兴县县委副书记,豫鄂边区中共礼山县委书记,豫鄂边区党委秘书长,
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李昌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
1951年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扫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
1957年,在中共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党委第一书记。
1964年调任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兼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
1977年后,他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
中国科技大学第一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书记,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等职。
1982年当选为中央纪委书记。
1985年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李昌是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一届
中央委员会委员(四中全会增补);中国共产党第七、八、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列席代表;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1936年4月,李昌已在清华重新加入共青团,并任团组织委员。5月,共青团宣布“改造”,团组织取消。根据中共中央的通知,符合党员条件的团员一律转党,李昌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
1937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全国代表会议。黄敬与李昌作为北方局组成的白区代表团成员去延安参加会议,会后又参加了党中央召开的白区工作会议。
1937年7月7日,发生了卢沟桥事变,
二十九军奋起抗击。23日,二十九军撤出平津,北平沦陷。这时,李昌、黄敬等领导的民先队、学联还在积极筹备支援前线的物资。李昌参加中共北京市委紧急会议,听取黄敬传达北方局关于撤离北平的指示。之后即与
蒋南翔分头布置撤离工作。
李昌决心北上抗日。8月初,他到太原领导民先总队部工作。11月太原失守,民先总队部随北方局辙到临汾。1938年2月临汾失守,民先总队部撤到西安。
在太原和临汾,民先总队部只有李昌、
于光远等几个人,要接待并输送平津来的青年学生上前线参军、到敌后开辟根据地······人手不够,他们就成立了平津流亡同学会,做了大量输送工作。如:介绍宋尔纯、
康世恩、
王季青等从太原去参加了一二零师;牛萌冠、
纪毓秀等参加了
牺盟会和
山西新军的工作;
刘居英、林一山等参加了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武装斗争;有的同学从太原转赴延安学习,如
宋平、陈舜尧;有的按党组织决定安排到友军(国民党)部队去工作。
1938年5月底,李昌为参加中央青委成立会第二次
去延安,当选为中央青委委员。5月,因西安国民党当局搜捕,由
林伯渠安排去武汉,任长江局青委委员。8月,国民党政府下令解散民先队等三团体,通缉李昌。他遂与前去参加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
周恩来一起去延安。从这时起到1941年秋,任中共中央青委组织部长约三年。
从1942年到44年,在
晋西北任中共
兴县县委副书记。1944年11月,随
王震领导的八路军南下支队南下中原,
任豫鄂边区礼山县委书记,区党委秘书长兼战地服务团团长,
枣阳中心县委书记,中原民主
建国大学教育长等职。
1946年5月,调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工作。6月,国共谈判破裂内战爆发,撤至张家口。调任
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由冀晋纵队改编,后番号改为六十四军)政治部主任。1948年冬,调回党中央参加筹备重建青年团。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北京市青委书记,华东局青委书记,上海团市委书记,团中央书记、兼任国家扫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
1953年,被
毛主席亲自任命,去
哈尔滨工业大学担任校长、党委书记。11年时间,他把一个设施陈旧、条件简陋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成为那个时期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培养出大批人才,为祖国的国防工业和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64年冬,任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
1975年7月起任中共
中国科学院核心小组成员、副院长、党组书记、
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席。
1982年李昌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担任中纪委书记。
他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1985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在李昌病重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
贺国强,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副书记何勇等到医院探望;哈工大校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李长春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王兆国也多次前往医院探望;哈工大校友、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
李继耐上将在率团出访期间获悉老校长病危,委派专人到医院看望。
2010年9月3日11时23分,李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6岁。
李昌同志遗体送别仪式,于2010年9月10日上午在北京
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
胡锦涛、
江泽民和其余八个政治局常委献了花圈,其他政治局委员和国家领导人也献了花圈。李长春、
贺国强、
何勇、
李继耐等参加了送别仪式。原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
吴官正参加了送别仪式。在送别的人群中有不少白发老人,他们是李昌在不同时期的老战友和老朋友,包括
李锐、
刘导生、
李普、何方、吴象、
吴明瑜等,场面十分感人。
胡耀邦的夫人
李昭送了花圈,长子
胡德平参加了送别仪式;原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乔石送了花圈,并委托夫人
郁文参加送别仪式。李昌在“一二九”学生运动时期的老战友
黄华、
于光远、
杜润生等也送了花圈,并委托夫人或子女参加了送别仪式。李昌曾经学习、工作过的单位和家乡----共青团中央、
清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技大学、湖南省湘西州、
永顺县等单位送了花圈,并派代表参加送别仪式;新四军五师研究会、
华北野战军杨罗耿兵团后人和《
炎黄春秋》杂志等都有人员参加送别仪式。
社会评价
李昌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一生。他无私无畏,襟怀坦荡,忠于党、忠于人民,对纠正“左”倾错误,恢复和调整科技、教育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制定新的科学发展规划,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查处大案要案、惩治经济犯罪、维护
党的政治纪律等方面敢于碰硬,敢于斗争,刚正不阿,不怕得罪人,同时重证据,注意政策,受到广大纪检干部的尊重和爱戴。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征程中,他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饱满的革命热情,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忘我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人物贡献
总为国事积弊非
1935年,北平(今北京)已处于沦亡日本的边缘,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身为清华大学学生的李昌,组织参与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和一二·一六两次北平学生大游行,并担任平津学生南下宣传团的先遣队队长。抗战时期,李昌三进三出革命圣地延安,担任过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长,毛泽东称他为“娃娃同志”。
解放战争时期,他第一次与
胡耀邦搭班子,胡任
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1949年改番号为64军)政委,李任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他第二次与胡耀邦搭班子,胡任团中央第一书记,李任书记处书记。1953年,毛泽东主席亲自任命他为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11年校长生涯,为国防科工培养的将军灿若晨星,被师生们称为“哈工大的
蔡元培”。
1975年,邓小平复出主持中央工作期间,他第三次与胡耀邦搭班子,胡任中科院党的
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李任副组长,协助胡起草了青史留名的《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汇报提纲)》,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始迎来了迟到的春天,在随后的“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他也和
胡耀邦成为中科院系统“永不改悔的走资派”。1980年12月,他写信给邓小平,建议党中央制定“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战略目标。1982年,他出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85年,他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仍为国事积弊非。2004年,他90岁,中共十六大召开前夕,他向党中央呈报《关于修改宪法的意见》,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
踏遍湘西不觉累
1914年12月12日,李昌(原名“雷骏随”,乳名“随三”,1935年改现名)就降生在湘西
永顺县塔卧镇雷家老屋。1928年,14岁的李昌离开故乡,入读杭州清波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这位17岁的少年就三赴
南京国民政府请愿,抬棺游行,从此开始一个革命者无私无畏的生涯。
1987年,张家界还叫
大庸,还未建市,时任湖南省和湘西州领导预见到
张家界旅游的勃勃生机,拟建一个荷花机场,一个武陵大学,希望李昌调研后促进此事,李昌欣然同意,不久写出《关于尽快改变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贫穷落后状况的意见》上报。李昌还提出建立一所大学,为湘西发展培养亟需的旅游、农业和电子信息方面的人才。李昌的建议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一校一机场很快立项获批。他还亲自担任第一任武陵大学发展基金会董事长。1988年,武陵大学(今
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正式招生。1989年4月6日,75岁的李昌又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
姚依林(清华校友)写信,获得国家财政的支持,后又帮助武陵大学获得大笔
国际援助。1993年4月1日,79岁的李昌踏遍
大湘西的青山,写出《关于建立武陵旅游经济开发区的建议》呈报国务院。1996年3月21日~4月15日,82岁高龄的李昌又携长子
李炎重回湘西,先到张家界市
桑植县,从桑植县乘车到湘西州
永顺县,从永顺县而龙山县,又写出《湘西北扶贫工作考察报告》,呈送湖南省政府和国务院决策参考。1997年10月,83岁高龄的李昌又回到张家界考察,12月29日写出《关于把张家界市属慈利县列入国家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的建议》呈送
姜春云副总理,并通过哈工大校友时任中央统战部长
王兆国为武陵大学募资400万元。1999年10月,85岁高龄的李昌最后一次到张家界市考察扶贫开发工作,为湘西草食动物开发调研献策。从1985年到1999年,从71岁到85岁,李昌老带着一颗有病的心脏,六进六出
大湘西,可谓十年湘西扶贫路,踏遍青山不觉累。
人物轶事
主政哈尔滨工业大学
1953年10月李昌同志由国家主席毛泽东署名任命,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校长兼党委书记。李昌同志39岁来到哈工大,50岁回京,11年的全部壮年心血和哈工大人一起,汇入了这个教学科研的大集体中。
李昌来到哈工大后非常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可谓不拘一格降人才。到1957年,学校先后提拔副教授13人,年龄最大的仅37岁。1960年评定副教授40名,平均年龄34岁。1957年哈工大教师队伍800余人,平均年龄仅27.5岁。正是由于李昌校长对人才的重视,历年来哈工大对我国的军事和国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培养出
孙家栋、
李继耐、
胡世祥、
李元正等一大批航天事业代表人物。
每一位走进哈工大的新生,在入学第一堂课“学校发展史”中,都会记住“
八百壮士”献身教学事业的事迹。
“八百壮士”,原指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中,死守
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团长
谢晋元率领的官兵。这里则指上世纪50年代李昌主持哈工大时期培养的800多人的教师队伍。
1954年10月,哈工大和清华大学等并列成为国家重点大学。要满足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就必须靠自己的力量造就一支过硬的教学科研队伍。李昌提出“功夫到家”的口号,此后进一步提出教学必须做到“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保证把学生教好。从此,“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八个字成为哈工大的校训,“八百壮士”教师队伍的座右铭,也成为哈工大人永远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
李昌对哈工大发展的长远思路和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越了当时的教育大纲,他在教育体制、教学规划、学科设置、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教育改革带头人。
《李昌传》出版发行
2009年9月6日,由工商导报常务副总编辑
周士元先生撰写,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李昌传》,在北京金融街人寿大厦举行首发式。会议由哈工大校友会组织,
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
朱育理主持。两院院士
俞大光等近十名科学界人士参加会议。
传主的夫人
冯兰瑞(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家科委副主任
吴明瑜、原
国家专利局副局长明庭华、原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杨世勤、原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参赞何龙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中纪委监察部监察专员
李树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所长
朱育诚、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
柳克俊、
中国技术交易所董事长熊焰、原中纪委驻国家纪委纪检组组长卢时策、原
香港中国通讯社社长
黄振声,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哈工大校友以及李昌同志的子女亲友参加了首发式。
这部历史跨度近80年的人物传记,记载了老革命家李昌先生“踏破青山不觉累”的一生,真实地还原了从1935年“一二·九”运动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的诸多历史真相。例如,在1979年,李昌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呼吁为天安门“四五”运动平反,并率先在中国科学院平反冤假错案。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党内高层有人提出,党员创业者雇工人数超过7个,就是搞资本主义,就要开除党籍。李昌和
杜润生等老同志坚决反对这个议题。最后邓小平提出了“
三不政策”,既不提倡、不阻止、不宣传,“看两年再说”,才算平息这场争论。书中的这些细节,凸显了一个共产党员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高风亮节。
李昌教育基金成立
2010年10月22日上午,李昌同志向
教育基金会捐赠暨李昌教育基金成立大会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隆重举行。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副校长
孙和义主持会议。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副理事长、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崔国兰与李昌亲属代表、李昌之女李玉女士签订了捐赠协议。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校纪委书记才巨金宣读了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颁发“哈尔滨工业大学捐赠纪念证书”、“哈尔滨工业大学捐赠纪念奖牌”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贡献奖”的决定》。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校党委书记
王树权向李玉女士颁发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捐赠纪念奖牌”、“捐赠纪念证书”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贡献奖牌”,并宣读了学校党委常委会同意成立“李昌教育基金的意见。李昌老校长是一位革命家、教育家,为哈工大发展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奠定了哈工大在全国知名高校中的领先地位,谱写了学校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逝世前,他把毕生的积蓄和子女的资助捐献给他奉献一生的党的教育事业,将其中的100万元人民币捐献给他终生热爱的哈工大。为缅怀李昌老校长,纪念他为哈工大做出的卓越功绩,弘扬他倡导的“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传承哈工大精神,加快学校创建
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学校决定在校建立“李昌教育基金”及设立“李昌奖”,奖励为学校发展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教职工及优秀学生。“李昌教育基金”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下设的专项基金,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的一部分,将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为深切缅怀李昌老校长,发扬他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学校还决定在校博物馆内建立“李昌纪念馆”,使之成为弘扬李昌老校长革命精神,传承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光荣传统的教育基地;在校
教育基金会网站建立“李昌教育基金”网页,出版纪念李昌老校长的刊物,组建“李昌教育思想研究会”。
“李昌与自然辩证法”追思会
2010年11月18日上午,由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李昌与自然辩证法”
追思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友谊宫第一会议室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单位的自然辩证法界在京知名学者和李昌先生的同事、学生等23人,齐聚畅谈,表达了对李昌的追思之情。追思会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张明国主持。
李昌是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委原书记,
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校长,曾担任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一、第二、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四、第五、第六届理事会顾问。李昌于2010年9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他一生从事过青年、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外交、纪检等多门工作,但都可以归结为民主与科学两门。晚年的李昌同志更加执着、更加理性地坚持“民主与科学”的理念。李昌同志一直关心、支持自然辩证法研究、教学和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发展,特别关注并从事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倡导自然辩证法研究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自然辩证法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与会的学者大都有与李老接触的亲历,在追思会上,他们通过发言和交流,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共同回顾了李老的卓越贡献,深切缅怀了李老的高风亮节,特别是李老对自然辩证法事业的重视、支持和关怀。
李昌同志骨灰回归湘西永顺县塔卧镇故里安葬
2013年4月4日,我国传节日
清明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扫墓节日。一大早,湘西州永顺县塔卧镇千余名街坊男女老少聚集街头,怀着无比思念之情,在等待原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李昌同志的骨灰从北京
八宝山革命公墓迁葬回归故里安葬。
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
胡德平,李昌生前好友、学生,
贺龙之女
贺捷生代表,李昌亲属等来到该县
塔卧镇参加李昌骨灰迁葬仪式。湘西州和永顺县的领导参加迁葬仪式。
上午9点30分,天空阴沉,骤然大雨纷纷。李昌长子李炎手端李昌骨灰从故居送往轿顶山,大家手持白菊,排着队伍,怀着对李昌无限崇敬的心情徒步前往轿顶山。
在轿顶山陵墓地,白色的挽联和湘西州人民政府、永顺县和各界人士敬献的花圈、花蓝使这里显得更加庄严肃穆。墓园内遍植苍松翠柏,四周设青石护栏,护栏旁由杜鹃花、
迎春花,穴前铺设献花台,墓碑上雕刻“李昌同志之墓“和李昌头像,在铭思墙上镌刻碑文和李昌同志的生平。10点正,李昌骨灰迁葬仪式开始,大家集体默哀三鞠躬,敬献花圈、花蓝和鲜花,表达对李昌的哀思与怀念,整个过程朴素庄严、肃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