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东
兰州理工大学教授
李旭东,,汉族,中共党员,1959年12月生于上海。留英、留美博士。1985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随后进入电力部西安热工研究所材料研究室(现为国家电力公司热工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工作。在国际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多篇论文。
人物经历
1959年12月生于上海。留英、留美博士。1985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随后进入电力部西安热工研究所材料研究室(现为国家电力公司热工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工作。1991年初,在材料疲劳与断裂领域国际著名教授Keith J. Miller的邀请和资助下,到英国Sheffield大学的结构完整性研究所(SIRIUS)进行为期两年的访问研究,主要研究316L不锈钢中短裂纹在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的扩展。此后,在英国Open大学材料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及博士后研究,从事钎料蠕变破坏方面的研究。1998年初赴美国Utah大学冶金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多晶体材料微结构的计算机模拟、微裂纹各向异性应力场强度因子的数值计算,在微裂纹评定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研究成果。
2001年7月由美国归来,现为兰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出任校学术梯队及特色研究方向的带头人,并在我校率先为本科生开辟了双语教学。2002年,作为项目负责人,成功地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2003年,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成功‘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同时作为中方执行人,申请成功科技部中国-匈牙利科学技术国际合作项目和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05年又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现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出任‘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副主任,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并被推选为甘肃省侨联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社会任职
李旭东教授现任中国新材料技术协会副会长,
中国兵工学会非金属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甘肃欧美同学会●甘肃省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
中国防弹(爆)新材料与装备产业联盟副理事长职。
学术成绩
数值计算方法;在国际上首先具体总结了“材料结构弱点”之物理概念与几何意义,提出了“材料结构弱点”特性理论,为“材料性能设计与材料失效行为预报”的一体化整合,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在国内率先开发出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ProDesign、TransMesh和CIPKA软件,分别解决了材料微观组织结构计算机可视化仿真与有限元网格划分、各向异性应力场强度因子的数值计算等问题;在国际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多篇论文。
李旭东教授2005年荣获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授予的全国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2007年荣获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授予的“科技创新人才奖”;2009年被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评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同年作为甘肃省推荐的“优秀留学回国人才代表”,受到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并于10月1日荣幸地登上天安门西观礼台,出席建国60周年国庆观礼。
代表性报告
1,一代飞机一代材料,“仿真的力量—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仿真大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兵工学会联合举办,2013
2,从仿真看3D打印及其若干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仿真技术专业组主办的“第八届中国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高层论坛”,2013
3,复合材料仿真与设计— I:状态仿真与行为模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仿真技术专业组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高层论坛”,2012
4,模拟性工程科学在材料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第五届军民两用新材料应用研讨会”邀请报告,2012
5,转变科技进步模式,提高科技实战能力,“第八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书面报告,2011
6,装备材料技术一体化进步与启示,中国兵工学会非金属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暨功能与结构材料研讨会邀请报告,2011
7,先进材料创新之途—建筑式复合材料,“2011军民两用新材料应用研讨会暨展览会”邀请报告,2011
8,雷达吸波材料/结构的发展与设计,中国兵工学会非金属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的“隐身材料与隐身技术研讨会”邀请报告,报告收于“隐身材料与隐身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内部资料)”pp.15-109,2010
9,复合材料预制体技术工程应用中的若干问题,中国航空学会制造工程分会和复合材料分会主办的“复合材料创新与发展论坛”邀请报告,2010
10,从虚拟材料科学走向工程实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仿真技术专业组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高层论坛”大会报告,2009
参考资料
李旭东.兰州理工大学.
引用.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0 13:5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