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彬
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三师师长、抗日英烈
李文彬(1902年—1939年9月13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三师师长,黑龙江省双城县人。1937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0年,李文彬参加东北军,曾先后担任班长、连副、连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李文彬随部参加丁超领导的吉林自卫军,进行抗日斗争。1934年,李文彬任依兰县伪森林警察大队副大队长。1935年秋,李文彬任宁安县伪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长。1937年7月,李文彬带领100余名森林警察投奔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被编为第五军警卫旅,由李文彬任旅长。11月,警卫旅改编为第五军第三师,李文彬任师长,率部在宝清富锦依兰勃利等地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多次打击日伪军。1938年春,日伪军向下江地区的抗联部队进行了全面大围剿,李文彬率领五军三师联合景乐亭率领的七军三师行动,同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战斗中,李文彬的第三师涌现了抗联十二烈士等著名英烈。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2年,李文彬出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县三姓屯。其父是个农民,家境贫寒。李文彬早年在本屯私塾读了三年书。
1916年,李文彬14岁时因家贫辍学,回家帮助父亲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后随全家搬到顾乡屯。他种过地,赶过马车,又到哈尔滨铁路工厂(十六棚)当学徒。艰苦的童年生活使李文彬饱尝了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痛苦,也培养了他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嫉恶如仇的性格。
1920年,李文彬18岁时,怀着朴素的救国救民的志向,告别亲人和家乡,投身到东北军第十八旅当兵。虽然身在旧军队里,但李文彬却不与世沉浮、同流合污,救国救民的初衷始终不改。每当和好友在一起谈论国耻民痛时,李文彬总是慷慨激昂地表明自己甘愿舍生忘死,为国为民而战斗。由于李文彬为人正直,性情豪爽,注重义气,,加上军事素质过硬,深为同伍所尊重,很快由士兵升为班长、连副、连长等职,先后率部驻防在马家沟、小山子等地。后来,李文彬调到穆棱县下城子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第六十六团骑兵营第一连任连长。
抗日战争时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疯狂地向吉林、黑龙江两省进犯。李文彬随同十八旅参加了丁超领导的吉林自卫军,投入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行列中。他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士兵奋勇杀敌。平时,李文彬对部下态度和蔼,且治军严谨,故其所部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因此,李文彬深得部下的拥戴和民众的赞扬。
1933年春,吉林自卫军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下全部溃散,丁超投降日寇。李文彬所在部队的上层军官投降了日军。李文彬离开了部队回到家里。严峻的现实教育了李文彬,使他认识到,要赶走日本侵略者必须掌握武装,同日本侵略者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于是,李文彬常与一些好友一起探讨如何加入武装部队的事。
1934年,经原东北军旧同事介绍,李文彬到依兰县伪森林警察大队当了副大队长。李文彬知道森林警察队是一支侵略者的走狗部队,但为了掌握一支武装,实现今后的举义,只好暂时采取这一权宜之计。
1935年春,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中国的森林资源,在宁安县三道河子建立了大满木材公司,由日本人经营。日本侵略者疯狂掠夺森林资源的行径引起当地人民的强烈反对,木营地经常遭到抗日队伍的袭击。日本侵略者为了保护这块基地,从宁安、依兰、密山三个县调来一些地方大排队(地主武装),组建了宁安县森林警察大队。当年秋,在部队有威望的李文彬调任宁安县森林伪警察大队大队长,率部驻扎三道河子(今海林市三道河子镇)。全大队设三个小队,共150多人。日本人还派几名指导官到森警大队,名为协助李文彬管理部队,实则对他进行监督。日本侵略者企图利用李文彬这支武装力量来对付活动在该地区的抗日部队。但是,李文彬从不率部向抗日部队进攻。上司命令他去打反日部队时,李文彬便带着队伍转了一圈敷衍了事,打几枪空枪后返回,或者明攻暗助。李文彬曾几次对驻大队的日本指导官说:“这么多的反日队伍,咱们这几个人怎么能打得了,不用说打人家,连咱们这几个人也保不住!”由于李文彬已经掌握了武装,日本人不得不听从安排。李文彬率队在三道河子驻防近两年的时间,从未打过抗日队伍。日本指导官和驻扎在宁安的日军虽然对李文彬“讨伐”不力甚为不满,多次想搞掉他,但李文彬深受部下拥护,因此无可奈何,不了了之。
1936年秋,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周保中派五军一师参谋长张镇华到宁安县做三道河子伪森林警察大队的策反工作。张镇华通过其拜把兄弟王亚东和李文彬是表兄弟的关系,很快和李文彬取得了联系。在张镇华的工作下,李文彬耳闻抗联五军在三道河子一带兵强马壮,受到人民群众拥护,使李文彬更加坚定了等待时机率队哗变、易帜抗日的决心。自此,李文彬以大队长的身份秘密地进行联络争取工作。三道河子森林警察大队的士兵很多是原吉林自卫军、救国军的军人,其中多数人是有爱国思想、不甘心当亡国奴的。日本指导官和教官对这些士兵非常刻苛,经常辱骂和鞭笞稍有小过的士兵,使士兵们敢怒不敢言。有的士兵实在受不了这窝囊气,就向李文彬诉苦,有的还提出不如打死日本人,拉起队伍上山打游击去。李文彬见部下反日情绪日益高涨,心中暗自高兴,但鉴于条件尚未成熟,于是一再告诫部下要谨慎行事,不可鲁莽。李文彬在士兵中极有威望,大家都听他的话,忍辱负重,枕戈以待时机的到来。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出现了新形势,全面抗战爆发,极大地鼓舞了李文彬等爱国志士。就在这时,日军又从五虎林调来50人的武装队,监视李文彬部活动。李文彬决定,等第三小队从牡丹江执行任务回来后立即举行起义。7月11日,第三小队外出归来,李文彬把费广兆、蒋继昌、张成地、李海峰、王亚东等起义骨干分子召集在一起,将起义行动做了秘密部署。12日深夜两点多钟,李文彬率第二小队直奔日本军官营房,第一、第三小队向监视队摸去。日本教官踢田听到外面有声音,还以为是遭到了胡匪的袭击,拼命喊李文彬的名字,希望他来率队解围,同时拿枪往外跑,被第二小队队长蒋继昌一枪打倒。枪声惊醒了酣睡中的其他7个日本人,他们刚要起来反抗,就一个个被击毙了。剩下一个日本人藏在面包烤炉里,让士兵们拖出来也打死了。与此同时,第一、第三小队顺利地将监视队缴了械。一切进行完毕后,李文彬将全大队官兵集合起来,宣布森林警察大队起义,参加抗日部队,同时告诉大家,参加抗联要根据本人意愿,不愿参加的也不勉强。大队官兵平日里受日本人压迫,不满情绪积压心中,大队长亲自率众起义,都一致表示拥护。全大队150多名士兵都愿意跟他走。随即,李文彬率起义部队烧毁了营房,破坏了军事设施,携带机枪4挺、步枪146支、手枪10支和子弹3万余发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走上了抗日救国的光明道路。李文彬成为了全面抗战后东北第一个起义的伪警察大队长。李文彬率领起义部队在抗联五军一师的接应下,来到五军驻地——三道通,受到了周保中张镇华等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在这里,李文彬以自己和几个小队长的名义发表了《三道河子森林警察队反正抗日救国告各地民众及满军满警书》,宣布正式参加抗联五军。他们号召:“所有东北中国人都应当团结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共同抗日作战。只有这样,才能把日贼驱逐出东北去,夺还我锦绣河山!各地同胞们,满兵满警们,暴动起来吧!哗变出来吧!”7月15日,起义部队举行誓师大会,会后被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警卫旅,下编第一、第二两个团,李文彬任旅长,原五军一师参谋长张镇华任政治部主任,森警大队原第二小队队长蒋继昌任参谋长,原第一小队队长费广兆任第一团团长,原第三小队队长张成地任第二团团长。五军党委调五军政工干部充实部队。起义的150人编成五个连,又从五军一团选拔一部分人编成一个连,全旅共六个连200余人。每个连队都配备了政治指导员。在宁安县三道河子森林警察大队反正抗日的影响下,吉东各地伪军伪警纷纷哗变抗日,仅勃利县伪军第二十九团就有600余人哗变,带出大炮三门,轻重机枪20挺和大批枪弹、物资,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极大恐慌。敌人调集大批日伪军警向起义部队扑来,企图一举将他们消灭,借以稳定军心。为了避开敌人的疯狂追扑,五军党委决定,警卫旅及部队家属立即撤离三道通,向宝清一带转移,同活动在那里的五军二师会合。警卫旅在军长周保中亲自指挥下,由李文彬率队向下江转移。7月下旬,李文彬率部在七大户与日军激战,毙敌20人。部队于8月初到达依东地区。8月16日上午,部队在十大户一带与日军骑兵四五百人遭遇。敌人携带两挺重机枪,10余挺轻机枪,并配有迫击炮。李文彬沉着应战,命令两个团从日军两侧迎了上去。激战中,第二团政委赵永新不幸中弹牺牲。危急时刻,李文彬赶到第二团阵地亲自指挥,稳定了军心,与此同时战士们更加猛烈地还击,再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战斗持续到下午3点多,军长周保中命令部队在抗联第八军骑兵部队掩护下撤退。这次战斗打死日军军官两名,士兵36名,战马50多匹。不久,第五军二师师长王光宇从宝清来到依东,周保中返回牡丹江。警卫旅由王光宇率领继续向宝清地区转移。途经佳木斯南太平川时,李文彬和王光宇率领警卫旅伪装伪“讨伐队”,攻打了反动地主谢大屯、李春华三个连环大院,缴获了全部武装。警卫旅经过几天的行军到达了宝清,与活动在这里的五军二师胜利会师,加强了宝清地区抗日武装力量。8月下旬,抗联第五军二师、警卫旅与活动在宝清的抗联第三军四师、第四军、第六军一师联合行动,兵分两路,一路围困七星泡警察署,另一路埋伏在平安堡东大岗公路两侧,截击了由宝清县城前往七星泡增援伪警察署的伪军第三十团一个连,打死日本教导官3人,打死伪军20多人,击毁汽车3辆,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30余支。龟缩在七星泡的伪警察署长黄佐贤慑于抗联兵多势众,自知孤镇难守,便趁黑夜带着部下和家眷逃往七星河镇。李文彬率警卫旅北进,直逼七星河镇。七星河镇位于宝富公路中段,是宝清通往富锦的咽喉重镇。日本侵略者为了把好宝清这个北大门,掐断活动在宝清和富锦的东北抗联的相互联系,在这里设置了伪警察署和警察中队。李文彬率警卫旅兵临城下,向七星河镇发起了猛烈攻击。伪警们抵挡不住弃镇逃走。李文彬率战士们将缴获的武器弹药及军用物资全部运到山里。10月下旬,警卫旅与第五军二师攻破富锦、宝清之间的大孤山伪军防所,击毙敌军10余人。日本指导官和伪署长狼狈逃窜,团总以下50余名伪军被俘,缴获步枪50余支、手枪2支。警卫旅为了坚持在宝清一带开展长期的抗日游击活动,李文彬派副官张云晋在李炮营的西沟里建立了密营。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到达第五军二师和警卫旅密营,检查了五军二师和警卫旅的工作,召开了抗联第五军东部部队的干部会议。会上,周保中分析了抗日斗争形势,传达了中共吉东省委9月会议精神,部署了工作任务,指示部队: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做好同敌人进行更加残酷斗争的思想准备;大量储备给养和军需物资,后方老弱病残人员实行部分自耕,以防敌人的经济封锁;部队准备于1938年西征。会上,周保中对第五军军师干部做了部分调整,同时决定将抗联第五军警卫旅改编为第五军第三师,李文彬任师长,王效明任政治部主任。警卫旅原第一团改为第八团,费广兆任团长;原第二团改为第九团,蒋继昌任团长。五军三师改编后,师长李文彬按照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制定的改造部队的具体措施,将染有鸦片烟瘾的20多名战士送到后方戒烟,将较优秀的青年干部和部分战士送到联军教导队进行训练。这些干部战士经过学习,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抗联第五军三师部队的骨干力量。第五军三师指战员在李文彬的领导下作战勇敢,爱护群众,纪律严明。李文彬不仅严格要求部队,也能严格地要求自己,使得三师无一违纪现象。李文彬本人也在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下,克服了在旧军队中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和作风,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于当年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冬,日本侵略者加强了对下江地区的统治,加紧实施归屯并户、保甲制、连坐法,进一步实行坚壁清野和经济封锁,同时不断向伪三江省地区增派日本关东军和伪军兵力。
1938年春开始,日伪军向下江地区的抗联部队进行了全面大围剿。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李文彬率领第五军三师同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2月,五军三师和景乐亭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第三师联合行动,在宝清县城北的双柳河子北大岗成功地伏击了进剿锅盔山的驻宝清日军骑兵团。不久,五军三师在李文彬带领下,成功地袭击了二道山子伪警察分驻所和凉水泉子警察署,缴获步枪40余支。由于敌人开始向宝清西部的锅盔山、岚棒山一带的抗联部队大举进攻,根据第二路军总指挥部的命令,五军三师第八团、第九团向李炮营集结。3月18日,在五军三师密营头道卡子担任警戒任务的八团一连在向李炮营集结途中,在大尖山子附近的小孤山被百余名日军和300名伪兴安军包围。八团一连16名勇士凭借小孤山的有利地形,与400多敌人浴血奋战一整天,打退敌人多次冲锋。激战中,除张凤春等四人趁黑夜脱险,八团一连连长李海峰以下12名勇士壮烈牺牲。因路远雪深,当李文彬率八团、警卫队和骑兵连前往增援时,战斗已经结束。为了给战友们报仇雪恨,李文彬命令部队隐蔽疾进,于19日早赶到敌人回宝清县的必经之路——大顶子山北五里深谷转弯处。当敌人一步步走进伏击圈中,李文彬指挥部队突然开枪,只打得敌人叫四处逃窜,当场击毙日伪军60余名,打伤20余名,获军马20匹,军用品若干。为悼念抗联十二烈士,五军三师党委将李海峰等烈士献身的小孤山命名为“十二烈士山”。为了使活动在下江的抗联部队冲破敌人的封锁,粉碎敌人的进攻,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于6月14日召集在宝清活动的总部参谋长王效明、第五军三师师长李文彬和第九军二师政治部主任王克仁等人开会,讨论吉东抗日游击战争形势,并对反“讨伐”斗争作了具体部署。第二路军总指挥部还决定抗联第五军分为两部:军部和第一、二师为一部编入西征部队,同抗联第四军共同西征;第三师和总部机关为一部留守下江,继续在富锦、宝清、虎林饶河等地活动,以牵制敌人。师长李文彬根据总指挥部的决定,将第三师部队重新作了部署。第八团由宝清转移到依兰东部,以桦南驼腰子为中心,在依兰、勃利等地活动,担任掩护四、五军西征任务;李文彬率领第九团由宝清向东部伸展,到虎林北部和饶河西部与抗联等七军三师组成联合部队共同行动。不久,三师九团在梨树沟与宝清县三区伪警察署长喻殿昌带领的伪警察“讨伐队”相遇。激战两个多小时,伪警察抵挡不住九团的攻击,败退到夹信子。6月17日,李文彬和九团团长蒋继昌率九团到达宝清东部的雁窝岛,与第七军三师会合,组成了五、七军联合部队,并研究了联合部队行动计划。6月19日,五军三师九团团长蒋继昌率二连在双鸭子煤矿韩家木营与200多伪兴安军遭遇,激战3个多小时,将敌人打退。激战中,团长蒋继昌壮烈牺牲,由九团二连连长戴克政继任九团团长。7月初,第五、第七军联合部队为纪念全国抗战一周年,以截断密(山)宝(清)公路敌人交通为目的,积极在宝清南部开展活动,有力地打击了敌人。7月10日,第五、七军联合部队在李文彬率领下,夜袭了宝清县四区警察署,击毙日本指导官7名,解除伪警全部武装,俘虏伪警察30人,缴枪30余支。不久,李文彬又率部将三区二、三甲及四区一甲的“集团部落”捣毁。8月,敌人进一步加紧对富锦、宝清一带进攻。8月初,李文彬率领第九团向宝清东部的索伦岗一带移动,在小团山子建立了临时密营。密营临时关押着伪警察、特务10人。8月12日,师长李文彬、九团政委姜信泰(姜健)带领九团二连到索伦岗一带筹集给养,团长戴克政率一连在小团山子看守犯人。由于密营地址选择不当,日军侦察机发现了建在山坡上的小草房和散在山坡上的战马,暴露了临时密营的目标。13日拂晓,200多名敌人在飞机、大炮的配合、掩护下,向九团临时密营扑来。团长戴克政指挥14名战士与敌人奋战了3个多小时,终因寡不敌众,团长戴克政、连长齐惠明等11人壮烈牺牲。戴克正牺牲后,刘学悦任九团团长。此后,第五军、第七军联合部队一直处于敌人“讨伐队”的追击之中。8月21日,召开了第五、七军联合部队干部会议,讨论了队伍转移方向、解决给养、建立密营等问题。会后,李文彬、景乐亭两位师长带第五、七军80多骑兵部队于8月23日从蛤蟆通河出发,奔赴大旗杆,进出富锦同江一带,与第七军第九、十团取得联系,同时担负解决服装和给养的任务;骑兵部队出发后,姜信泰率领第五军三师九团三连仍活动于双鸭子一带;第七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刘廷仲留在蛤蟆通河南负责筹建后方密营。当年,第五军西征部队的第一、二师遭到了极大的损失。但是,由李文彬率领的第五军三师留守部队在依东和下江却异常活跃,在十分困难的环境下同敌人进行了多次战斗。
1939年初,敌人进一步加紧了对活跃在下江一带的抗联第五军三师的进攻,战斗越来越频繁。五军三师部队伤亡越来越大,兵源几乎断绝,人数越来越少。5月7日,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率第二路军总部机关和警卫队冲破敌人冬季长期“大讨伐”后,胜利地到达宝清西部山区,在岚棒山建立了“京石泉”后方基地,并着手研究抗联部队在新形势下的斗争任务和作战计划。周保中派总指挥部政务处主任黄玉清到虎林、饶河去巡视活动在那里的抗联第五军三师和第七军的工作。7月初,黄玉清带总部警卫队的几名战士,经过几天的艰苦跋涉,到了虎林北部山区的第五军三师密营,找到了三师师长李文彬和九团政委姜信泰。随后,他们准备一同去饶河找第七军负责人王效明。由于敌人在虎饶交界处加强了封锁,无法找到七军,所以李文彬和九团政委姜信泰率领两个连200人随同黄玉清一同去宝清县总部,找周保中请示今后的战斗任务。部队在途中袭击宝清日伪仓库输送车马的队伍,缴获牛马十余头。9月12日,李文彬带所部九团一连到达五军密营附近的宝清县西沟板石河子。黄玉清先去总部向周保中汇报,李文彬率部驻扎待命。
牺牲
1939年9月13日,从穆棱县调至宝清参加”讨伐”的伪穆棱警察大队长崔景泰、骑兵中队长白广仁、日本指导官深泽和伪军第三十五团约90余人得到抗联消息后跟踪追来。下午3时许,由于哨兵警戒不周,李文彬的队伍被搜山的敌人发现,对李文彬等形成三面包围之势。李文彬见敌人包围上来,立即指挥战士应战。敌人见抗联人少,应对仓促,于是肆无忌惮地发动了猛烈进攻,一边疯狂射击,一边缩小包围圈。三师阵地不时有人中弹身亡。激战中,李文彬壮烈牺牲,年仅37岁。敌人对李文彬恨之入骨,在搜索战场时将李文彬信件、日记等遗物一抢而光,并毁坏了他的遗体。当抗联第二路军总部增援部队赶到之后,敌人已经撤走了。战士们将师长李文彬等7位烈士的遗体焚化于战地,将烈士的忠骨埋在“十二烈士山”西南五军二道哨所山岭上。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李文彬牺牲的消息后,十分震惊和悲痛。他在日记中对李文彬短暂、战斗的一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写下“文彬精忠报国,为民族争生存死而后已之精神,其英威千古不灭”,号召抗联第二路军全体将士学习李文彬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誓死与日本侵略者战斗到底。
墓址
李文彬烈士衣冠冢位于双城区烈士陵园。
纪念
2015年8月24日,李文彬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3 16:3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