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蕃
朝鲜王朝初期大臣
李叔蕃(1373年—1440年),字伯应,号芸亭,朝鲜王朝初期大臣,朝鲜太宗李芳远的心腹。
人物生平
李叔蕃本贯安城,1393年文科及第,在太祖朝历任左拾遗、知安山郡事,在河仑的推荐下成为靖安君李芳远的腹心,利用他所率来京的迁移贞陵(神德王后陵)的兵力助李芳远取得第一次王子之乱的成功。其后又参加第二次王子之乱,并平定赵思义之乱,先后被策为二等定社功臣、一等佐命功臣,封安城君,为李芳远夺取王位与巩固政权立下汗马功劳。1413年任兵曹判书,翌年任议政府判事,1415年封安城府院君
史载,李叔蕃“自成大功后,恃功骄傲,视同列宰枢不啻如仆隶,君命召则称疾不往,中使候者络绎不绝,而丝竹闹于内室,或欲注人官爵,则书名于小简,伻人奏之,以故亲朋布列膴仕。大起甲第于敦义门内,恶闻人马之声,奏塞门禁行人,奢僭日甚”。1416年夏发生旱灾,李芳远感到忧虑,李叔蕃数月称病不朝。六月初四日,李芳远传旨承政院曰:“叔蕃近来何不出入乎?”接着举出其六件不敬无礼之事,说:“有如此之臣矣,天何雨乎?”左代言徐选趁机揭发李叔蕃妄议朝政等不敬之举。李芳远召见右议政朴訔、兵曹判书李原,讨论李叔蕃所犯之罪,他不仅在自己退朝后潜伏阶下窃听河仑与李芳远的对话,还在诸闵伏诛后想要接近世子李褆。李芳远遂命其出居黄海道延安农庄。
李叔蕃在流放期间继续私下联络世子李褆的宠臣具宗秀,等翌年具宗秀因违法乱纪而被处死之际,李叔蕃也受到弹劾。李芳远本欲处死他,但李叔蕃恳求李芳远思考昔日的“保全之言”,因此李芳远只是将他流放到江原道的咸阳。
1438年,申概上疏称献陵碑文中“炳几歼除”一语不当,因为李芳远发动第一次王子之乱是被迫反击,而非先发制人。为了求证李芳远的动机,朝鲜世宗决定召李叔蕃来京。等询问完当时的情况后,世宗决定让李叔蕃在京城外任意居住(外放从便),并表示“叔蕃功甚大矣,太宗每每不忘,予所亲闻也”。1439年正月,世宗正式命他“外方从便”。第二年三月,李叔蕃死去。
人际关系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19:2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