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鸿钧
朱自清的父亲
朱鸿钧(1869年—1945年),字小坡,朱自清的父亲,出生在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在海州生活了近30年,因此他的口音中带有浓浓的海州腔。因朱自清《背影》一文为后人所知。
人物简介
朱鸿钧,字小坡,妻周氏,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出生,是个读书人。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朱鸿钧由东海县扬州府邵伯镇上任。三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最后在徐州做到徐州榷运局长,即“烟酒公卖局长”,又续娶了一房姨太太。1917年,在宝应的潘姓姨太太得知此事后,跑到徐州大闹。这一闹,就把朱鸿钧的“差事”给闹得“交卸”了,朱鸿钧被撤职。
从此,朱鸿钧仕途坎坷、生活渐拙、老境颓唐,1945年4月9日于扬州逝世,终年76岁。
人物轶事
朱自清在《我是扬州人》一文中回忆道:“我家是从先祖才到江苏东海做小官。东海就是海州,现在是陇海路的终点。我就生在海州。四岁的时候先父又到邵伯镇做小官,将我们接到那里。海州的情形我全不记得了,只对海州话还有亲热感,因为父亲的扬州话里夹着不少海州口音。”
朱家是书香门第。朱自清是家中长子,父亲朱鸿钧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他将来有朝一日能光宗耀祖。所以从小就对朱自清既格外宝贝,又严加培养,一方面尽力保证小朱自清的生活无忧,同时对小朱自清学习督教甚严。朱自清小时候,科举初废,新学刚兴。父亲对新式学校的教学方法和读书效果很是怀疑,便把他送到秀才或举人那里学习古文和诗词。
朱鸿钧毕竟是封建式家长,朱鸿钧凭借与校长的私交,与朱自清的个性自由解放思想的要求产生冲突,使朱自清非常不满,他愤然离开扬州,到外地宁波、温州等地执教 。1921年冬天朱自清接出妻儿,在杭州组织了小家庭。这又使朱鸿钧感到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结婚也不告诉他,十分气愤,父子从此失和。
事实上,是朱鸿钧先不准朱自清一家进家门的,他也认为自己没有错。
不过,晚年的朱鸿钧只是表面上对朱自清很冷漠。实际上,朱鸿钧曾以惦记孙子的名义和儿子书信往来。
1917年冬,其母病逝,朱鸿钧与长子朱自清从徐州一道返扬州奔丧。借钱办完丧事,朱自清返校,朱鸿钧去南京谋职,于是父子同行,至浦口火车站分手。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即取材于此。
朱鸿钧失去官职,在扬州赋闲时,和江泽民家相距不远,对童年的江泽民多有教导。1998年朱自清百年诞辰时,江泽民专门题诗忆及此事,称“我们两家是三代世交”。此外,1926年出生的江泽民与朱自清次子朱闰生(1925年生)是中学同班同学,经常往来,结下深厚友谊。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3 11:2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轶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