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仕琇(1715年—1780年),字裴瞻(一作斐瞻),号梅崖,福建
建宁人,
朱仕玠之弟。
年十五,补诸生,博学多通。从汪世辚学为古文。尝代人作书求文于副都御史
雷鋐,为所称许,遂知名。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
进士,改翰林院
庶吉士。选山东夏津县知县,因足疾改福宁府教授。后归主鳌峯讲席者十年。
仕琇工古文辞,始学
韩昌黎,其后更博釆秦汉以来诸家之长,醇古冲澹,自成一家。
朱仕琇,字斐瞻,建宁人。资性朗悟,而记诵拙,日可数十言,援笔为文辄立就。从南丰汪世麟学古文,临别请益,世麟曰:“子但通习诸经,则世无与抗矣。”仕琇惊诧其言,遂以己意求之经传,旁及百家诸子书,一以昌黎为宗。副都御史
雷鋐见其文,叹为醇古冲澹,近古大家,自是名大著。乾隆九年,举
乡试第一。逾四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出知夏津县,民为之谣曰:“夏津清,我公能。”在任七年,以河决,改福宁府学教授。归,主鳌峰讲席者十年,卒,年六十六。
仕琇以古文辞自力,其意欲追古之立言者。以为清穆者惟天,澹泊者惟水,含之咀之,得其妙以为文者惟人。尝与友人书曰:“为文在先高其志。其心有以自得,则吾心犹古人之心也,以观古人之言,犹吾言也。然后辨其是非焉,究其诚伪焉,定其高下焉,如黑白之判於前矣。於是顺其节次焉,还其训诂焉,沉潜其义蕴焉,调和其心气焉,久则自然合之,又久则变化生之。於是文之高也,如累土之成台,如鸿渐之在天,有莫知其所以然者。”仕琇与大兴
朱筠及弟珪友善,筠推服其文甚至。著《梅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