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塔位于
建湖县宝塔镇(原名辛庄乡)
宝塔村朦胧庄北,
射阳河与
西塘河交会处。为密檐楼阁式砖塔。现仅存三层八面,高约16.7米,底边长约2米。各层
腰檐仍见
叠涩砖数层和石制
角梁。底层南向开门,其上二层各有四门,门位上下相闪。塔内2米高处砖砌穹窿顶,北部置有
佛龛,中部有扶梯可盘旋而上,现已毁。
塔下地宫
1934年,省文管会来此勘探,在底层地坪往下42厘米处发现地宫。地宫为八角形,边长55厘米,深147厘米,南向开有羡道,长2l4厘米。地宫北面有弥座,高69厘米、长39厘米,其上置有一
石函,高34.4厘米、长65.7厘米、宽35.2厘米。盖顶端有阴刻正楷“葬
舍利函”四字,函内葬有“太平通宝”铜钱百余枚和一黄绢裹着的银棺。银棺长9厘米、宽5.5厘米、高6.7厘米,上盖隐见“……元丰八年……”铭文。其内有“舍利子”、“玛瑙”、“玻璃(水晶)”、“赤珠(玉石)”和数块植物杆茎。
清光绪《
阜宁县志》载,朦胧塔在
净慧寺前,为唐
武德三年(620)建。现从塔身结构、式样、手法等方面考证,该塔为明代重建。但其地宫向下74厘米处置木板,木板下为数根木桩中间夯筑石块为基础,是宋代常见技法。因此,塔应始建于宋。其内
舍利函则为明代重建时取出并再次置于地宫之中。该塔对于了解当地宗教历史和明代砖塔地宫结构提供了宝贵实例,其中出土的“葬舍利函”是一件历史
艺术价值较高的宋代遗物。
历史起源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率师东征时,兵驻盐城一带海滩上。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
李世民单人匹马夜巡大营,不慎闯入了临近敌营的一片滩涂,被敌方巡营的主帅
盖苏文发现,立即策马挥刀追来,李世民急催战马,落荒而走。可是马不择路,陷身于淤泥河中。他只得跳下马来,徒步逃命。当他见有一口枯井时,便跳入井中藏身。盖苏文追到水井处,却不见人影,只看到那眼井口上结着一张完整的蜘蛛网,料定井里不会有人,便策马回营去了。后来李世民做了皇帝,为感激蜘蛛结网的救命之恩,即派
尉迟恭在这口井处建了一座塔。鉴于李世民是“真龙天子”,又被蒙在井口的蜘蛛网掩护逃生,因此有了“
朦胧”一词,所以此塔取名为“
朦胧宝塔”。并在塔后建了一座规模较大的
净慧寺。塔的东北方还有一条洗泥河,据传说就是唐太宗当年马陷淤泥河,脱险后洗马的地方 。
朦胧塔原建在朦胧院内。据《淮郡古寺院》所载,朦胧院创建于唐初。相传,唐王
李世民率师东征,夜巡民营,信马闯进敌阵,被敌方主帅发现,李世民急催战马,落荒而走,不慎马陷淤泥河中,只得弃马逃命。危急之时,见有一口枯井,便跳入井中藏身。敌军追到井边,不见人影,又见井口上结着一张完整的蜘蛛网,料定井里无人,便策马回营去了。李世民后来做了皇帝,为感激蜘蛛结网救命之恩,即派
尉迟恭元丰为北宋神宗年号。元丰八年即公元1085年,《太平通宝》系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7一984年)所铸钱币。却没有发现任何唐代遗物。据有关专家鉴定,其塔建筑特点近似明代风格,故新修 《
建湖县 朦胧街
“我父子射阳河里常嬉水,登瀛桥头遥望西天飘余晖,忘不了三仓(应为便仓)
枯枝牡丹美 ,
大纵湖畔秋蟹肥,玉带大糕薄如蕊 ,丹鹤翩翩掠天水,朦胧塔下论是非,
镇淮楼历尽沧桑一岁岁,高沟酒香飘心扉,做官踏上青云路,梦断故园一回回”,这是
扬剧《
十把穿金扇》里的一段唱词,所咏风物除了高沟酒镇淮楼是原淮阴的,其他可都是
盐城之宝,这明明白白的盐城颂,真真切切袒露着的作为盐城人的骄傲,在戏文中可真是稀罕,搁今天不使钱也是进不了“文艺”的。(《十把穿金扇》这剧目,淮剧扬剧
柳琴黄梅戏安徽琴书(淮北琴书)
河南坠子都有,一出戏画出
淮河两岸这一条文化走廊,沿着河流,古代东西向的文化传播要比南北畅通,河流是古代社会的命脉。)
站在戏文中唱到的射阳河的轮渡上,阳光恬然自安,大河静流无声。“当我们进入祖先所居住的地方,我们就成了明确的尘埃与阴影。”大水之上,天高地迥,让人肃穆不已。如果沿着射阳河,像拉一根渔网的绳索,拉起沿河大大小小的湖荡,什么马荡
九龙口缩蒲荡兰亭荡花粉荡
大纵湖蜈蚣湖等等,当可以拉起一个碧波万顷的古
射阳湖。射阳河在
盐阜大地夭矫放纵翻覆盘旋,可想古射阳湖的浩瀚与伟力,自然的伟力总是令人敬畏。人类的河流也在大地上奔走,两条河流的交叠,朦胧的塔影在波光中浮沉晃荡。
西塘河是射阳河的上游,潮河汇入后,下游就叫射阳河了,河流的
三岔口,水势凶险,古人建塔镇妖,所谓宝塔镇河妖,这塔戏文中也唱到了,就是朦胧塔。朦胧塔在岁月中的倒影也朦胧,被各种传说沉埋。朦胧塔的来历,一说叫砻糠搓绳拉宝塔,说宝塔是个叫张邋遢的神仙从江南拉来的,用砻糠搓的绳,要九头牛拉,张邋遢只牵到七头,就逮了两头蜗牛,趁夜拉到此地蹾好,黎明一看,塔歪着,他跟做豆腐的借了块豆腐一垫,天黑做豆腐的想起来要钱,看到豆腐已成了汉白玉石板。一说是蜘蛛神救真龙,讲唐太宗
李世民作战落败,逃入枯井,追兵看到井口结着完整的蛛网,就离开了,李世民登基后,派
尉迟恭在井上建塔,皇帝为龙,蛛网蒙龙,所以塔名蒙龙,误传误写为朦胧。朦胧塔为三层八面重檐砖塔,塔身向东北斜了两三砖,塔下也真有块白石板;塔内两米高处砌穹窿顶,呈蛛网状,壁中镶有砖刻菩萨,即为蜘蛛神了,二说附会得有根。当地还相传拾个砖片塞入塔缝可除腰疾,又盛传取块塔砖回家可生麟种,宝塔在传说的烂漫蓬勃中塌毁,上个世纪中叶,千年宝塔只剩两三层断壁,旷野暮云,野树凌欺着断塔,残砖支离,塔门洞废,历史的粗蛮力量,岁月风暴的击打激越,那景象是如何的触目。其实,废墟的挣扎,才让历史令人敬畏。上世纪九十年代,朦胧塔修建,“景不够,菩萨凑”,旁边又建了寺庙,工程拖延至今,游人寻至,稻田间老奶奶大婶们跑来簇着卖香,这也会成为朦胧塔的朦胧往事。
特殊位置
水运交通的特殊位置,朦胧塔下应有商市,一问,果然,日本鬼子烧光了。隔河,射阳河,便是阜宁的永兴,史称小香港,可见昔日繁华。有渡船相通。那些四通八达的车道,径直而明确地将平原缩微。河流之上,平原广阔。平原,重叠的土,重叠的水。摆渡,让平原依然悠长。从渡口的碎石坡上岸,一丛高大的芭蕉出墙浓密,翠绿袭眼。走入窄窄的青砖巷道,踏上千年生民的脚印,永兴独特的“三步两庵”“十步九墩桥”景观早已毁灭,阴暗潮湿的巷道,完整的一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青砖建筑的小街,代表建筑就是那废弃的堡垒式的高墙粗棱葵花黄的供销社,小街叫
朦胧街,已是衰败之地。南巷口横着条小沟,两条小渔船,满船架着鱼鹰!夕辉镀着鱼鹰,静默如铸,告白了河流依然鲜活。鱼鹰出自青沟,荡区,据说那还有专育鱼鹰的,那儿应更多自然的生机。
详细情况
朦胧塔位于盐城市境内的建湖县宝塔镇(旧属阜宁县)宝塔村,古射阳河与西塘河交汇处,距建湖县城35公里,西邻阜宁县的永兴镇。90年七月被公布为盐城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02年十月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朦胧塔始建年代文献上无详细记载,仅有清光绪《阜宁县志》记:“朦胧塔在沿西南朦胧镇净慧寺前,寺为唐武德三年建,塔当同时兴建。”净慧寺早已在战争年代被毁于战火,仅剩残塔。按此说塔应建于唐,但根据朦胧塔的型制、结构及残留的典型的宋式条博脊等做法遗迹,及1981年地宫出土宋代石函、银棺、太平通宝等文物,可以认定始建于宋。
维修前的朦胧塔残损极为严重,塔体向北偏西倾斜,顶部偏离中心85厘米,塔三层顶上仅剩三四层叠色砖,塔刹皆毁,塔顶通天,各楼层阁板及楼梯早已不存,塔身长期受风雨侵蚀致使裂缝数条,杂草灌木丛生,各层腰檐出檐叠色砖皆残毁,平座不完整,木斗拱全无。鉴于朦胧塔严重残损的状况,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省专家组对塔保护维修的基本意向,江苏省文化厅授权盐城市文化局批准,对朦胧塔实行保护性修缮,工程实行招标,由常熟市文管办古建维修队承接,1998年4月8日正式开工,到7月1日完工。中途江苏省文管办专家曾做了中期验收,并及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朦胧塔坐北朝南,为三层八角砖木混合楼阁式塔,底层有副阶,各层腰檐与平座以出一跳的木制斗拱承托,各层塔室设木制楼板,各层间以扶梯盘旋而上,塔顶装塔刹,修复前塔残高15米,整个塔身清水作,用长29、宽16、厚7厘米的宋式青砖,以糯米灰浆砌筑。
为更好地保护朦胧塔,当地干群在朦胧塔四周建起了围墙,院内占地面积为12000平方米,塔地面积为9平方米。
朦胧塔特征明显。首先,它不同于江苏的砖身木檐阁室塔,它虽是砖身砖檐平座,却用
金丝楠木做头拱、木构副阶。其次,一般塔为五、七、九层,三层塔的实例不多,但朦胧塔确实只有三层,也是江苏省内唯一的三层塔。再次,底层穹窿顶楼面的做法也是比较少见。总之,朦胧塔为研究苏北地区的古代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起源与历史沿革
朦胧古塔为盐城市尚存的两座古塔之一,亦为苏北唯一的三层断塔,坐落于建湖县宝塔西部射阳河与西塘河汇合处的宝塔村境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高16.7米,塔形为三层八面,呈木檐楼阁式,古朴雅致。塔内有地宫,呈现八角形,每边长55厘米,深1.47米,宫内有葬舍利的函。据清乾隆、光绪年间《阜宁县志》记载:“朦胧塔在治西南朦胧镇净慧寺前,寺为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塔当同时建”。“相传塔下有井,昔有王者避兵井中,适有蜘蛛网口,幸免于难乃为塔履之。”该书释注:“井上其事无据,然理人盛传之。”
朦胧古塔建于何时,素有争议。80年代初,省、市有关专家、学者专程实地考察求证,打开塔下石板,发现有一地宫,地宫的神台上摆放着一具石函,内有一口银棺,棺内放着舍利子、玛瑙和玉石,并有数枚植物杆茎和多枚太平通宝”铜钱,银棺上镌有“元丰八年”字样。经查元丰八年为北宋神宗年号,“太平通宝”系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7-984年)所铸钱币。根据塔内地宫藏物,专家认定此塔建于北宋。但塔的外表建筑结构又近似于明代风格。故《建湖县志 名胜古迹篇》记载:“朦胧塔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复修于明代”。
朦胧古塔在千年漫长的岁月流逝中,饱经苍桑,除风霜雨雪的自然剥蚀外,还遭受了生灵的涂毁。改朝换代狼烟四起的频繁战乱、日寇侵华时的炮火轰击、“文革”时期红卫兵的折椽撬砖等都给塔身留下了累累伤痕,形成了微向西北倾斜。为加强文物保护,弘扬传统古建筑文化,在县、镇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下,筹集了数十万元资金,重修了塔身,增加了塔顶,把这座千年古塔恢复了古姿风韵。
显著的特色和特点
朦胧古塔是苏北唯一的三层断塔,建筑结构极为独特,有九个半塔门,上两层均为3个塔门,下层为三个半门,这是外地古塔少见的。古塔的文化氛围极为浓重,从文化遗迹亦可洞察:有流传民间的著名剧作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的遗诗《朦胧淤口有感》;有盐民诗人吴嘉纪、“扬州八怪”郑板桥等名流三宫殿斋房奕棋,旁观游客争相参与,常使对奕者为难,拂袖抛下“三宫殿下棋——不由主家做主”的歇后语;有迁客骚人游览观赏赞美的十大奇景:“一河两水映双月”、“十门不足一零头”、“一里不到九座桥”、“墙头菩萨砸不倒”、“稀奇古怪懒榆树”、“槐树对心五尺三”、“莆沟九扭十八弯”、“两头七尖风火山”、“石龙玉柱系马柱”、“西庙东殿南北院”等。朦胧古塔的风俗民情极为独特。当地农家人不怕邪、不惧鬼,唯一敬畏的是“塔神”,求财保平安、上梁立柱,合婚嫁娶等都要挑个吉日良辰到塔上抽个签、许个愿、烧柱香,这种民俗起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当地农家人的解释却颇有说服力:“这是祖辈留传下来的”。在该村民风纯朴,无论族大族小,还是单姓独户,只要敬重“塔神”,不做恶事,都能和睦相处。偶尔邻里、家庭、宗族之间有个“三句高、两声低”,调解人一句“头顶三尺有神灵”,矛盾双方就会即刻“偃旗息鼓”、“息事宁人”,化“干戈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