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社是1928年11月在
上海成立的一个社团。得名于
鲁迅、
柔石、
王方仁、
崔真吾、
许广平创办的《朝花》刊物。
刊物由来
王方仁与
柔石、
崔真吾都无固定的经济收入。1928年10月的一天,王方仁提出合伙办刊物和出版图书的动议,说
景云里居住着众多文化名人,他哥哥的教育用品社可帮助先垫付印刷的油墨、纸张,还可帮助代售。
崔真吾与
柔石很感兴趣,去与
鲁迅先生商量。
鲁迅1925年在
北京时,曾扶助
韦素园兄弟与
李霁野、
曹靖华等几位青年创办
《莽原》周刊和
未名社,所以对此事也表示支持。几经商议,大家决定创建一个文艺社团,出版一种刊物,每人的股金为50元。
柔石一时交不出钱,
鲁迅帮他垫付。为使有钱好办事,
鲁迅让
许广平也参加了一股。这样
鲁迅用自己的稿费,实际负担全社五分之三的资金。鲁迅想起《文选·陆机〈文赋〉》中“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的话,提出把这个文艺社团命名为朝花社,拟办的刊物也就名为《朝花》周刊。
《朝花》周刊第一期于1928年12月6日面世。这虽然只是一个16开8版的小刊物,
鲁迅却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精心选用了
英国阿瑟·拉克哈姆的一幅画来饰刊头,又为刊名“朝花”书写了
美术字。他手把手地指导
柔石说:办刊物既要求文章内容扎实,版面设计、编排形式也要生动活泼,不能搞得密密麻麻,给人压抑感。他还主张版面可以选登一幅以木刻为主的外国
美术作品,这在当时国内文艺刊物可说是个创举。
柔石在
鲁迅的指导下初做编务,还常常到文具社、印刷所跑
制图、校字之类的杂务,热情很高。
早在学生时代,
柔石就爱好
美术。如今看到
鲁迅亲手书写了雅致的
美术字“朝花”二字,并找来恰当的名画作饰题,一种同调共鸣的惊喜感油然产生。他想方设法搜集整理国外有关木刻的资料,一心做好
鲁迅的助手。《朝花》周刊第八期于1929年1月24日出版,
柔石与
鲁迅合编的《艺苑朝华》第一辑《近代木刻选集》 (1)和第二辑《谷虹儿画选》 ,也以朝花社的名义于26日印成。这两个集子的出版,开创了我国介绍国外进步木刻艺术的先河。
一次,
柔石听
鲁迅介绍说,
英国著名木刻家吉宾斯(R.Gib-bings)对于黑白的观念常有意味深长的独创。为求印刷效果的逼真,他径自去信向吉宾斯求商。结果吉宾斯夫人来了复信,并附寄三幅
黑白木刻拓片。
柔石高兴地把拓片和信件都交给了
鲁迅。
鲁迅为之妥为保存。这宗珍贵的历史文物,见证了
鲁迅与
柔石倡导中国木刻运动的劳绩。
朝花社这套《艺苑朝华》文艺丛刊,按当时的计划,一共要出12辑,即还要出《新俄画选》 、《法国插图选集》、《英国插图选集》 、 《近代木刻选集》等。可惜
柔石不懂经营,王方仁那个开教育用品社的哥哥,给朝花社供应的纸张,多是从拍卖行里兜来的次货,油墨也是廉价的,用来印制木刻图版,影响了质量和销路。他为朝花社代售书刊,还常常借故不付书款。朝花社经济上遭受极大损失,
柔石只得用自己的一点稿费去抵债。
鲁迅曾愤慨地说:“我这回总算大上了当”,最后他“以百廿元赔朝花社亏空”。
1930年1月朝花社“社事告终”。然而
柔石所展现的人格魅力,赢得了
鲁迅的称赞与信任,他对柔石的评价是:“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柔石自得到
鲁迅的关爱后,更加“忠心于文艺”。1929年是
柔石著译成果最为丰硕的一年,他创作了
《二月》等中短篇小说20篇、散文随笔3篇、独幕剧2部、诗歌3首、翻译作品17篇,共约三十余万字。1930年他又出版了短篇小说集
《希望》 ,并发表了短篇新作
《为奴隶的母亲》 。
办刊宗旨
鲁迅先生对“朝花”真是情有独钟:1926年的回忆散文十篇,就取
《朝花夕拾》为书名。两年后的1928年12月,他和
柔石、
崔真吾、王方仁等人组织了一个
小小的文艺编刊社,又取名“朝花社”,先后编印了《朝花周刊》和《朝花旬刊》。而在朝花社甫一成立,另一种名为“艺苑朝花”的画集五种就陆续编成面世。这五种是《近代木刻选集(一)》、《近代木刻选集(二)》、 《蕗谷虹儿画选》 、
《比亚兹莱画选》 、《新俄画选》 。其实,这还只是开端,
鲁迅先生在《艺苑朝花·广告》中还开列有七种:
《法国插图选集》 、 《英国插图选集》 、 《俄国插图选集》、《近代木刻选集(三)》、 《希腊瓶画选集》 、 《近代木刻选集(四)》、《罗丹雕刻选集》 。可谓雄心勃勃,要有一点作为的;也可以说,朝花社的使命之一就是为了介绍木刻的“朝花”。十二种已刊或未刊书目中,都是取之于域外的朝花嘉卉,而且大部分为木刻。
在《近代木刻选集(一)》的“小引”里,
鲁迅先生第一次提出了“创作木刻”的概念,他提倡的、寄
希望于
美术青年的,正是“创作木刻”的出现:
“所谓创作的木刻者,不模仿,不复刻,作者捏刀向木,直刻下去——记得宋人,大约是苏东坡罢,有请人画梅诗,有句云:'我有一匹好东绢,请君放笔为直干!这放笔直干,便是创作的版画首先所必须,和绘画的不同,就在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中国的刻图,虽是所谓‘绣梓’,也早已望尘莫及,那精神,惟以铁笔刻石章者,仿佛近之。”
“艺苑朝花”为中国的创作木刻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从1929年初开始,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拉开了帷幕,《艺苑朝花》就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源头;高举“朝花”的
鲁迅先生就是这个运动的开拓者。自此而后,诚如郭沫若所言:“木刻艺术,实开风气之先。……木刻作家们在人民解放的斗争中,确确实实是走在最前头了。”现代版画史上,
鲁迅先生翻译过果戈理的
《死魂灵》 ,还编印了
《死魂灵百图》,郭沫若翻译过歌德的
《浮士德》 ,后也编述了一部《浮士德百卅图》 ,显然是向鲁迅先生学习了,他对鲁迅先生的开拓之功,也确是悠然神会,心仪已久的了。
《朝花》周刊第一期于1928年12月6日面世。其中,共刊载了5篇文章:译作3篇,内有采石(即
崔真吾)译的法朗士原著
《三诗人》 ,
梅川(即王方仁)译的Swinbume原作
《第一步》 ;创作2篇,内一篇为
柔石的短篇小说
《死猫》 。这虽然只是一个16开8版的小刊物,
鲁迅却把它视作进行革命文学活动的重要阵地,为之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精心选用了英国阿瑟。拉克哈姆的一幅画来饰刊头,又为刊名“朝花”书写了
美术字。他手把手地指导
柔石,说:办刊物既要求文章内容扎实,版面设计、编排形式也要生动活泼,不能搞得密密麻麻,给人压抑感。在校对上,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马虎不得。他还主张尽版面可以选登一幅以木刻为主的外国美术作品。这在当时国内文艺刊物出版史上可说是个创举,让读者耳目一新,增添审美情趣;为
美术工作者开拓艺术视野,提供创作借鉴;于中外文化交流,也颇具积极意义。
主要人物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
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
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
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
南京临时政府和
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
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
《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
《呐喊》 、
《坟》 、
《热风》 、
《彷徨》 、
《野草》 、《
朝花夕拾》、
《华盖集》 、
《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阿Q正传》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年8月,因支持
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
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
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年10月到达
上海。
1930年起,
鲁迅先后参加
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1936,创作了
《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
《而已集》 、
《三闲集》 、
《二心集》 、
《南腔北调集》 、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
《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
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
《国民新报副刊》 、
《莽原》 、
《奔流》 、
《 萌芽》 、
《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
《中国小说史略》 、
《汉文学史纲要》 、
《唐宋传奇集》 、
《小说旧闻钞》等等。
发表作品
第1辑:《近代木刻选集》(一),1929年1月26日出版,印1500册。
第2辑:《花路谷虹儿画选》1929年1月26日出版。
第3辑:《近代木刻选集》(二),1929年2月26日出版,印1500册。
第4辑:《比亚兹莱画选》,1929年4月26日出版。
第5辑:《新俄艺术图录》,因朝花社停办,交
光华书局更名《新俄画选》,于1930年5月出版。其他各辑未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