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舌是通过察看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方面的变化测知病情变化的一种独具特色的
诊法,在
中医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舌质(舌体)柔软、活动自如、舌色淡红。
简介
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舌质(舌体)柔软、活动自如、舌色淡红。
望舌质
从舌质外观,测知脏腑病变。一般以
舌尖诊心肺的病变,
中诊脾胃的病变,舌的两边诊肝胆病变,舌根诊肾的病变。
淡红舌:舌质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其形成是由于
心血充足,阳气旺盛为健康人之舌色。
淡白舌:舌色较淡红舌质浅,红色较少而白色偏多。一般为气血亏损。
红绛舌:舌色较淡红舌质红。鲜红色者称为红舌;深红色者称为
绛舌。多为热证。舌尖红者为心火太盛;
舌边红者为肝胆火盛;
舌中红者,为胃火太盛。
青紫舌:全舌呈均匀青色或紫色,或舌的局部见青紫色斑块、瘀点为青紫舌。一是热毒太盛,二是阴寒内盛,气血不畅。多为热证、
寒证、瘀血证。舌绛紫而深,干枯少津液,多为热毒太盛。舌淡紫而润,多为阴寒内盛。舌色暗紫,舌青紫为血瘀较重;局部舌紫斑、瘀点为血瘀较轻。
望舌形
舌形多指舌的形状。正常舌体大小适中。异常舌分为
老舌、
嫩舌、
胖大舌、
瘦薄舌、
裂纹舌、
芒刺舌、
齿痕舌。
老舌:舌质纹理粗糙、为苍老舌,热盛主实证。
娇嫩舌:纹理细致,多为
气血运行不畅,内有水湿,多为虚证。
胖大舌:舌体较正常舌大,舌肌松弛,称胖大舌。胖大舌是由于
脾肾阳虚所致,主水肿、痰饮。
肿胀舌:舌体肿大,舌肌呈现胀大状,甚者不能闭口,不能缩回,称肿胀舌。多因心脾热盛,或酒毒上攻中毒。多为实证。鲜红肿胀,为心脾热盛,舌青紫而肿胀,为酒毒攻心。
瘦薄舌:舌体较正常舌小而瘦薄者,称瘦薄舌。多见阴血耗伤、脾虚精亏、舌肌萎缩、舌体瘦薄,主阴虚血亏虚证。
裂纹舌:舌面有明显的裂痕、可呈现人、一、川字等不同形状。由精血亏虚所致,主
血虚证(先天裂纹舌者除外)。
芒刺舌:舌体上有红色颗粒突起像刺,摸时感觉
刺手,主邪热太盛,
舌边芒刺为肝胆热盛,舌中有芒刺主胃肠热盛。
齿痕舌:舌体边缘有压迫痕迹,为齿痕舌。舌体肿大,出现齿痕。主
脾阳虚衰,水湿内停。
望舌态
正常舌,舌体活动灵敏,伸缩自如。病理舌态有强硬、震颤、歪斜等重病的变化。
强硬舌:
舌质红而强硬,多见于
中风先兆,多因外感邪热,内伤痰湿内阻心窍,肝风夹痰上扰神志。
震颤舌:舌体不停颤动。多为肝病,舌质淡白而颤动者为血虚,舌红绛而颤动者为热极生风。
歪斜舌:舌体不正,伸舌时偏斜于一侧。多为中风或中风先兆。
短缩舌:舌体紧缩不能伸长,甚则不能抵齿。(天生
舌短者除外)舌红绛而短缩者,属热病,多为昏迷病人。
吐弄舌:舌体反复地伸出口外,其中伸出时间较长,慢慢收回的为吐舌,稍微伸出立即收回,上下左右舐弄者为弄舌。多为小儿智力发育不良。
望舌苔
主要观察舌苔的薄厚、润燥、腐腻、剥落苔等的变化。
薄厚苔:透过
舌苔能见舌体为
薄苔。透过舌苔不见舌体为厚苔。薄苔为疾病初起,厚苔为病情较重。
润
燥苔:舌苔湿润适度为正常苔,苔干、粗糙为燥苔。苔的润燥程度表示体内津液的盈亏情况。若舌红绛而
苔润为热盛,舌红而苔燥为湿阻遏制阳气。
腐
腻苔:苔质疏松,颗粒较大,
舌边、舌中厚,刮之如豆腐渣样为
腐苔。苔质细密颗粒细腻。观察苔的腐腻可知阳气与内湿的程度。腐苔多为食积胃肠或痰浊。腻苔因阳气被遏阻,多见于湿浊、或痰饮证。
剥落苔:舌面本有苔但部分剥落,胃气或胃阴受损。若舌苔骤然退去,光洁如镜者为光剥苔,是胃阴胃气俱损的危重现象。
苔色
白苔:多主表证、寒证。苔薄白而干,舌尖红者为燥热
肺火盛。厚白苔主痰湿。
黄苔:多为热证,从黄的程度辨别热的的轻重。
灰黑苔:苔色为浅黑色是
灰苔,深者为黑苔。灰黑苔多为里热重证,越黑病情越重。如苔灰黑而润为阳虚寒、
痰湿内阻,苔色灰黑而干为
里热证。
望舌可查胃病
中医看病讲究
望闻问切,更是看重舌苔的改变。透过
舌象的观察来了解和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胃病的治疗也是,舌苔变化确实能反应一些脾胃病的规律。
胃病患者如果仔细留意自己的舌苔,常会发现一些与众不同之处:有的特别厚腻、有的发黑、有的发黄、有的剥落。一个人长期舌苔不正常,旁人也会好意提醒:去看看有没有胃病吧!事实上,舌苔变化确实能反映疾病尤其是一些脾胃病的规律。
如何观察和分析舌象
伸舌也有学问伸舌时要自然,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口尽量张大(但不要过分用力),使舌体充分暴露。如伸舌过分用力,或舌体紧张、蜷曲、都会影响舌的
气血运行而引起
舌色改变或舌干湿度的改变。
望舌要有顺序望舌一般先看舌尖,再看
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同时看舌体(舌质)的色质和舌苔的厚薄、颜色等。
观察两个重点
舌诊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体---呈什么颜色?形状是胖是瘦?质地是荣是枯?活动是否灵活自如?
舌苔---苔质是厚是薄,是润是燥?苔色是白是黄还是棕褐?
舌象变化规律一般来说舌苔由薄变厚为病进,由厚变薄为病退。胃病患者的常见舌象为:
薄白苔---病初起,病轻浅,胃气未伤;
舌苔由薄变厚,颜色由白渐有点黄色,
舌边舌尖由淡红变红,而且舌边有齿印---病情加重,提示
消化不良、胃肠积滞有宿食等;
舌苔由白变黄,舌边尖红---有热象;
舌苔由黄变棕,或者由棕变黑,而且干燥少津,舌边尖变深红---热盛,多伴大便干结;
舌苔白厚腻,舌表面有一层白黏液---痰湿;
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痰热;
舌边尖红绛色,甚至变紫色---痰浊血淤;
舌红无苔,舌面光滑如镜---
胃阴虚;舌苔光剥,舌质淡---
气阴两虚。
根据以上不同的
舌象表现,再结合闻、问、切等其他诊断手法,中医就可做出综合分析,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可以自己调养的异常舌象
舌苔厚、有口气一个人如果常年舌苔很厚,而且有口气,一般说明胃有点小问题。如果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可先从饮食起居调养入手。保持生活规律,情志舒畅愉快,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异常
舌苔和口气有望自愈。
舌苔发黑、黏腻如果仅见这种异常舌苔而
舌边丽珠得乐黑苔,而且大便亦发黑;服用抗生素,有时亦可出现黑苔。以上情况不属病态,不必紧张。但平时胃病较重的患者观察到黑苔就要警惕,如果舌边尖呈深红色,甚至发青发紫,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舌红、苔厚、便秘有的人几天不解大便,
口臭、
舌苔厚、
舌边尖红、尿黄,此属
胃火盛。胃中火热内盛,浊气上逆、熏蒸口舌,故出现口臭、
舌苔发黄、热伤津液、肠道失润,故出现大便干结。此时可服用大黄、黄连、黄芩、山栀之类中药
清热泻火,在饮食上需忌酒、忌食辛辣热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等,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多喝水。
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
舌象表现完全不同,症状和
中医诊断也不同,治疗原则和用药当然也各异,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所在。
舌象:舌苔薄白,舌质淡紫,舌尖瘀点
症状:上腹部隐痛反复发作,喜热怕冷,泛吐清水
诊断:胃中痰热夹瘀
舌象:舌苔薄白微黄,舌中、舌前部苔剥,舌红少津
症状:上腹部隐痛,不思饮食,口干舌燥诊断:
胃阴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