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据说是
夏朝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善于射箭。当时
夏王「
启」的儿子「
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被后羿所逐。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四弟
仲康为夏王,实权操纵于后羿之手。但后羿只顾四出打猎,后来被亲信「
寒浞」所杀。
相传,
启的儿子
太康常到野外打猎。有穷氏的酋长
后羿乘他在外时,袭占了国都斟浔。后羿的义子
寒浞与后羿少妃
纯狐通奸合谋,在三年时间内,陆续害死了后羿的亲信大臣
武罗、
伯因、熊髠、
尨圉等人。到后羿十九年(
己卯,公元前2022年),朝中的大臣几乎都成了寒浞的死党。寒浞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打算找机会杀死他。不久,他与纯狐通奸时,被酒醉后的后羿捉奸在床。后羿盛怒之下欲杀死
寒浞,但他哪里是寒浞的对手,反而被寒浞把
他杀死在寝宫的床上。寒浞随即升殿宣布了
后羿的罪状,然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寒,立纯狐为
正妃,以庚辰年(公元前2021年)为寒浞元年。乘他出猎回来时,把他杀死,霸占了他的位子和妻子纯狐。
太康失国后,逃到洛水之滨。他的侄孙相住在
帝丘(近河南濮阳西南),又为寒浞所灭。相的儿子
少康长大后,在
有虞氏(主要活动在今河南丘东)的帮助下,经过多年努力,终于灭掉寒浞,复兴夏朝。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
少康中兴”。
“有穷“的“穷”是什么意思?《左传·襄公四年》孔颖达疏:“羿居
穷石之地,故以穹为国号,以‘有’配之,犹言‘有周’、‘有夏’也。”清代
李玄伯认为,穷石为穷丘之误,穷是羿的图腾(《中国古代社会新研》)。
穷(
上古音gĭwəm)是穷的简化字,又通穹(上古音ķĭwəŋ)。《
尔雅·释天》:“穹、苍苍:天也。”发明弓箭以后,便以ķĭwəŋ来命名“弓”。试比较壮语kuN¹(弓)、傣语kuN¹(弓)、
仫佬语cRN¹(弓)、毛南语cRN¹(弓)。《释名·释兵》:“弓,穹也。”有穷氏可能是以善于造弓而得名。人类是先认识天空以后才发明弓的,而不能是相反。“有穷后羿”很可能就是在以善于造弓而得名的有穷氏基础上加工创造出来的人物。
穹本义指半圆的、弓形的
弯曲空间,比如天空、毡帐等。南岛语Hula(圆)在
高山族阿眉斯语中作kimulu(圆球);在壮侗语中的
水语作qoºlu5(圆)或qoºlo3(圆)。以后沿着两个方向发展,其一:一分为二,断裂为两个词;其二:急读为一个音。比如在
仫佬语中变为kon6(圆),在
黎语中变为gom4(圆)、hwom¹(圆)、lun5(圆),在壮语中变为lu:n2(圆),在傣语中变为lɔm6(圆)。到了汉语形成的时代,加之受汉字用
独体字表示词的影响,也沿着两个方向发展。断裂的例子很多,前一个音节有:壶或瓠(
葫芦)、窠(巢穴)、窟(洞)、窖(地室)、窍(
孔穴)、窥(从孔隙处往外看)、窾(中空)、管(圆筒)等;后一个音节有:瘤(圆疙瘩)、瑠(圆珠)、搂(圆抱)等。最有意思的是“窭”字,既读ju,
又读lou,可见仍处于尚未完全断裂的状态。这是“窭”源于
古越语的证据之一。急读的例子有:窟窿/孔(中空)、空(孔也)、拱(合两手)等。王力把孔(khong)与好(xu)也作为
同源词。壮语kuN¹(弓)、傣语kuN¹(弓)、
仫佬语cRN¹(弓)、毛南语cRN¹(弓),与仫佬语kon6(圆)、
黎语gom4(圆)、hwom¹(圆)都是同源词,写成汉字,就是“穹”。有穷氏,就是以“弓”为标志的部落。这个部落属于
东夷的一部分,其首领为羿。它与北方以“日”为图腾的夏人发生冲突,并一度取代了夏的统治。这便是“
后羿射日”的历史真相。
当然,“有穷氏”得名还可以作另一种解释,就是与后羿族所住的房子有关。蒙古人用树枝和细棍构成的
蒙古包,是圆的,象
帐幕一样,
蒙古语称为gər,意为“家”。古代汉族称其为穹庐。《
黑鞑事略》云:“其居穹庐,即毡帐,无城壁栋宇,迁就水草无常”,“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
柳木为骨,…可以舒卷,面前开门,上如
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背以毡为衣,马上可以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织定硬圈,径用毡挞(搭)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水草尽则移,初无
定日。”《马可波罗游记》云:“其房屋用竿结成,上覆以绳,其形圆,行时携带与俱,交结其竿,使其房屋轻便,易于携带。”帐幕以一个用交错的棍棒做成圆形的骨架,现今草原上所用者为舒卷式或拆折式,拆折式的柳笆墙多为六块或八块,舒卷式者不多见。这些棍棒的顶端汇合成一个小圆圈向上伸出,以便射入光线和排烟,在帐幕中央生火。帐的侧面和帐顶都以毛毡覆盖,帐门也是以毛毡制成的,帐幕的门,朝向南方。主人的
床榻安置在帐内的北边,妇女在左边,男人在右边。帐幕大小,视其主人地位的贵贱而定。蒙古包的最大优点是,就地取材,发挥了林木和牧业副产品的积极作用。
制毡、捻绳用的毛,制墙、做顶、支架、门框、搭杆用的木料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地方产品。蒙古包与高轮车不同,高轮车在
经济类型的不断演变中,已经失掉了它的本来面目,以至失传。蒙古包则不然,沿用至今无大变化。解放后除增加了地板、壁炉、
钢丝床外,内外造型保持原样。
穹庐的历史久远,在汉代已见记载,并为草原民族
柔然、
突厥等继承使用。穹庐又作穹庐、穹闾、穹窿、庐帐。柔然之穹庐毡帐,当与上面所述蒙古人之蒙古包无异,所异者,突厥
牙帐东开,蒙古则门朝南开。柔然无记载。《
长春真人西游记》云:“
克鲁伦河两岸多高柳,蒙古人取之以造庐帐。” 穹庐适应了草原牧民生产生活的需求,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穹庐呈
流线型,圆而不锐,迎风而立,巍然不动,因其不兜风,不挡风,不受风力牵动。拆装容易,搬迁方便,设计巧妙,计算精确,易于掌握,妇幼老弱都能拆会搭。以
牲畜驮运,一头牛拉就足够了,最大的穹庐也有用四头牛以上搬运的。出发作战或去任何地方,必然要携带穹庐。
蒙古包,蒙古语称为gər,所谓“
穹隆”不是蒙古语的音译,那么它源自什么语言呢?《汉书·匈奴传》“匈奴父子同穹庐卧”颜师
古注:“穹庐,旃帐也。其形穹隆,故曰穹庐。”也就是说,“穹庐”的命名是由于它的外形“穹隆”。很明显,“穹隆”是古越语Hula(圆)的意思。“圆”,指天;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于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着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于是“
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于是天就获得了苍穹的称号。
穹庐可简作穹。《晋书·刘曜传》:“唯皇不范,迩甸居穹。”[唐]李如璧《明月》:“昭君失宠辞上宫,娥眉婵娟卧毡穹。”如是,则上文“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的“穷门”应指穹庐之门。当时居民住的房屋是在圆形地坑上建盖起的圆形尖顶屋,中间有主柱,四周竖许多
小柱,覆草为顶棚,编草或树枝为围墙,中柱下设
火塘,中柱直伸出顶棚,顶端或立相风鸟,或饰氏族标志,火塘永不熄灭,氏族成员围中柱火塘而食而居。这种蒙古包样式的住屋与蒙古包不同的地方是一半建在圆坑上,不是直接建盖在地面上的(见
仰韶文化半坡、
临潼姜寨居民遗址)。这是与
有巢氏(干栏式)不同的居住方式,故称有穷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