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尾目(学名Caudata)是终身有尾的
两栖动物,一共有8科60属300多种,幼体与成体形态上差别不大,主要包括蝾螈、
小鲵和
大鲵。有尾目有发展完全的前肢和后肢,大小大约一致。没有鼓膜或外耳开口。牙齿位于下颌。身体没有鳞片或尖锐的爪子。通常行
体内受精。
科学介绍
有尾目是
两栖动物中最不特化的一目,终身有尾,多数有四肢,幼体与成体比较近似。有尾目有水生的也有陆生和树栖的,有些水生成员还终生保持幼体形态。有尾目成员中的个体差异是两栖动物中最大的,其中最大的中国
大鲵Andriasdavidianus身长可达1.8米,而最小的墨西哥的一些索里螈Thoriussp.身长不到3厘米。有尾目出现于侏罗纪,则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其中半数以上的科和种都分布于
北美洲,东亚和欧洲也有一定数量,南美洲
只有少数成员,而非洲
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大洋洲则没有分布。有尾目可分为原始的
隐鳃鲵亚目和进步的
蝾螈亚目。
有尾目动物现有8~9科60余属350余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中国已知有3科15属和35种左右。小鲵科和蝾螈科的特有属较多。
有尾目颈部较明显,四肢匀称。成体两栖鲵类体长而四肢细弱,有些种类如鳗螈类光滑湿润,紧贴皮下肌肉,全无小鳞。形体适于在水中迅速游动,在干很少抬起离开地面,以交替的迈步动作和躯干与尾的波状弯曲而移动前进。
对有尾目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1、直接起源于
总鳍鱼类扇骨鱼的孔鳞鱼类;2、起源于壳椎类, 特别是石炭纪的弛顶螈,甚至有人把它从细螈目中分出, 隶于有尾类最原始的弛顶螈目。这些论点都还没有足够的论据。
有尾目以动物为食,再生能力强,食用、药用的种类不多,多用于实验和教学。
分类地位
分布范围
有8~9科60余属350余种。主要分布于
全北界。非洲热带和大洋洲无有尾目动物。中国已知有3科15属约35种左右。
小鲵科和
蝾螈科的特有属较多。例如,蝾螈科的
东方蝾螈,小鲵科的
极北小鲵,
隐鳃鲵科的
大鲵。
形态特征
终身有尾,尾较长侧扁,适于游泳。幼体及成体体形近似,最不特化。体长形,分头、躯干和尾3部,颈部较明显,四肢匀称(
两栖鲵类体长而四肢细弱,
鳗螈类只有前肢)。皮肤光滑湿润,紧贴皮下肌肉,富于皮肤腺,全无小鳞。耳无鼓膜和鼓室。幼体用
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也有些种类终生具鳃,肺很不发达或无肺,而
皮肤呼吸却占重要地位。循环系统显示了比
无尾目更为原始的特点,如心房间隔不完整,左右心房仍相通;静脉系统出现了后腔静脉,但终生还保留着
后主静脉。有些种类终生还保留着鱼类特有的
侧线。一般不能发声。舌不能从后端翻出撮食。上下颌均有小齿,仅
鳗螈类覆以角质片。椎体双凹型或后凹型,有肋骨。肢带软骨质成分多,肩带仅肩臼周围的部分骨化,适于在水中迅速游动,在陆上活动时,躯干很少抬离地面,以交替的迈步动作和躯干与尾的波状弯曲前进。能疾走或树栖的种类,其四肢较长,或尾有攀援能力。
体皮肤无鳞,多数具有四肢,少数只有前肢而无后肢。变态不显著。有的具有
外鳃,终生生活于水中,有的在变态后移到陆上湿地生活。雄性无交接器。有的
体外受精,如
小鲵、
大鲵;有的
体内受精,如蝾螈,雄性先排
精包,雌性将精包纳入
泄殖腔,当排卵时,精包释放
精子,受精是在输卵管内进行。多卵生。幼体先出前肢再出后肢。在我国分布的种类不多,约20余种,如小鲵、大鲵、蝾螈等。
有尾目动物大多数为水生的类群,体长,正如目的名称所示,终生保留有尾。身体可分为头、颈部、躯干和尾部。皮肤紧贴于肌肉,绝无残留的真皮鳞。吻端至颈褶为头部,头较扁、颈短,但头部和颈部分明。躯干部长圆柱形,有两对附肢,前、后肢大小差不多,均较弱,指4,趾5或4,一般无蹼或蹼不发达。躯干和尾以泄殖孔后缘为界。尾长,尾肌发达。在水中游泳时前后肢贴体,体尾左右摆动、蜿蜒前进。口裂较宽,舌圆形或椭圆形,舌后端不完全游离,不能翻出摄食,上下颌均具细齿,犁骨齿排列形式不一,是科属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头骨边缘不完整,额骨与顶骨不愈合,一般没有方轭骨,上颌骨不与方骨相接。脊椎数目较多,最多的可达百枚以上。有肋骨,但肋骨较短,某些种类还有一个发育不良的原始胸骨。带骨保留较多软骨成一般第二性征不明显,无交接器,体外受精或体内受精,体内受精方式是雌体以泄殖腔接纳雄体排出的精包或精子团,储入泄殖腔壁的贮精囊内。绝大多数有尾类是卵生,在水中或阴湿的地方产卵。卵单粒产出(如蝾螈),或以卵带(如大鲵)、卵胶囊(如小鲵)的卵群产出,个别种类是卵胎生(ovoviviparity),幼体极像成体,上下颌具真正的牙齿,而不是角质齿。幼体先长出前肢芽,后长出后肢,有外鳃而无内鳃。幼体一般在水中生活,尾鳍褶发达,除常鳃类Perennibranchs终生保持幼体那样,到成体还保留鳃和鳃裂,其余有尾类变态后外鳃和侧线都消失,鳃裂一般封闭。在演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尾两栖类没有像其他四足动物那么广泛地适应辐射。虽有水生种类,也有陆生种类,还有既可陆地生活也可以水生者,甚至还有挖洞地下生活的,许多热带种类已成为树栖的,如在凤梨科植物bromeliad上生活和繁殖,但大多数种类必须停留在潮湿的地方或生活在水中。
生活习性
适应于水栖生活,大多生活于淡水水域,也有些种类变态后离水而栖于湿地。生活在池塘、江河、湖泊、山溪、沼泽中的多为半水栖,其他以终生水栖或陆栖为主。
繁殖方式
无交接器;多为卵生。个别种类
卵胎生或
胎生。
体外受精或
体内受精。体内受精者,雄性
泄殖腔内腺体分泌的胶质,能将大量
精子粘在
精包内;雌性的泄殖腔边缘突出,能将雄性排出的精包纳入泄殖腔内,完成
受精作用。某些种类的成体保留多种幼态性状。即已达性成熟阶段者称为童体型或幼态持续型。
科学分类
分类具体介绍
隐鳃鲵亚目
隐鳃鲵科和
小鲵科在外表上和习性上相差很大,但共同拥有一些原始的性状,如体外受精并有不少幼态性状,因此被同归入隐鳃鲵亚目,作为有尾目中最原始的代表。隐鳃鲵亚目的成员分布基本限于亚洲特别是东亚,但是隐鳃鲵科的隐鳃鲵分布于北美而
极北鲵除了分布于亚洲北部外,也分布于欧洲北部。
隐鳃鲵科Cryptobrachidae
隐鳃鲵科有2属3种,即美洲东北部的隐鳃鲵(美洲
大鲵)和中国和日本各一种大鲵。隐鳃鲵科成员终生生活在活水中,成体仍然保持有鳃裂,体侧有皮肤褶皱以增加皮肤面积用于在水中呼吸,前肢4趾后肢5趾。隐鳃鲵科的三个成员是现存最大的三种两栖动物,其中
中国大鲵身长可达1.8米,
日本大鲵身长1.5米,隐鳃鲵身长0.75米。中国大鲵也是我国有尾目中最著名的代表,由于叫声似婴儿啼哭,又被称为
娃娃鱼。欧洲没有大鲵分布,但是史前时期却有大鲵生活,而在亚洲的大鲵被科学界发现以前在欧洲就已经发现了大鲵的化石。当1726年大鲵的化石初次被发现时,人们还以为是诺亚时期在洪水中死去的人类的遗骸,大鲵也被称作洪水的见证者。
小鲵科有9属35种,中国就有7属15种。小鲵科成员体型很小,身长不超过25厘米。小鲵科依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群,一类为陆栖,包括小鲵、
极北鲵、
爪鲵等,生活于林间潮湿的地面,仅在繁殖栖回到溪流中;另一类为水栖,包括北鲵、
山溪鲵等,多生活在寒冷山溪中,不远离水源。
小鲵科分布基本限于东亚一带,但是
极北鲵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北至
北极圈,西到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极北鲵也十分布最北的
两栖动物,另有一种分布限于伊朗。
蝾螈亚目
有尾目的大多数成员属于蝾螈亚目,这个亚目代表有尾目中比较进步的成员,均为
体内受精,其中有些成员为
胎生或
卵胎生,有部分成员终生保持幼体形态。蝾螈亚目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分布于
北美洲。
鳗螈科有2属3种,分布于美国东南部和墨西哥东北部,其中
大鳗螈Sirenlacertina身长接近一米,小鳗螈Sirenintermedia身长约70厘米,而拟鳗螈Pseudobranchusstratus身长只有25厘米。鳗螈是有尾目中最奇特的一类,身体细长,没有后肢,外形似鳗,终生有外鳃,并可能是体外受精,其中大鳗螈和小鳗螈有三对
鳃裂,4个手指,而拟鳗螈只有一对鳃裂,3个手指。
鳗螈终生水生,生活于流动缓慢的浅水中,有时上岸,在干旱时身体分泌粘液形成与
非洲肺鱼类似的硬茧。鳗螈是高级类型还是原始类型尚不明确,有时被单列为一个
亚目。
两栖鲵科为中生水生的大型蝾螈,终生有鳃或者鳃裂,身体细长似鳗而又被称为刚果鳗螈,四肢微小而不易被注意到。特产于
北美洲,生体细长似鳗,四肢很小。两栖鲵科仅分布于美国东南部,由1属3种,这三种的脚趾数分别不同,其中一趾两栖鲵Amphiumapholeter身长只有30厘米,而二趾两栖鲵Amphiumameans和
三趾两栖鲵Amphiumatridactylum身长超过一米。
洞螈科是终生保持幼体形态的水生蝾螈,长有
外鳃。洞螈科有2属6种包括欧洲巴尔干半岛的洞螈和美国东部和中部的5种泥螈。洞螈Proteusanguinus身长不到30厘米,由于生活于洞穴中,身体呈粉红色,眼睛则隐藏在皮肤下,如果离开洞穴受到阳光照射身体会呈黑色而回到
洞穴中则恢复成浅色。泥螈中的
斑泥螈Necturusmaculosus身长可以超过40厘米而其它4种泥螈身长不到28厘米。
钝口螈科Ambystomatidae
钝口螈科有2属34种,分布几乎遍及从
阿拉斯加到墨西哥的整个
北美洲。
钝口螈的成体穴居于地下,只有在繁殖期返回水中。
钝口螈中的有些种类终生保持幼体特征而生活于水中,其中最著名的是仅分布于墨西哥的一个湖泊中的
墨西哥钝口螈Ambystomamexicanum或称美西螈,基本上终生保持幼态,只有极少数完成变态,而主要分布于美国的虎纹钝口螈Ambystomatigrinum在东部低地很短时间就完成变态而在西部高山区则保持幼体形态,虎纹钝口螈也是体型最大的陆栖蝾螈之一,身长最大可达到40厘米。
陆巨螈科Dicamptonidae
陆巨螈科有2属4种,特产于美国西北部。与
钝口螈相似,陆巨螈也穴居于地下而只有繁殖期返回水中,也有时会终生保持幼体形态,但是陆巨螈喜欢在山溪中产卵而钝口螈喜欢在静水中产卵。陆巨螈和
虎纹钝口螈同属于体型最大的陆栖蝾螈。
无肺螈科Plethodontidae
无肺螈科的成员完全无肺而用
皮肤呼吸。无肺螈科有大约27属220种,是有尾
亚目中的最大一科,主要分布于
北美洲南部地区,但是也可以见于北至阿拉斯加最南部,南到巴西和
玻利维亚的广大地区,这些到达中南美洲的种类也是有尾亚目在中南美洲仅有的代表。无肺螈科还有一属拟穴螈属Speleomantes分布于
南欧。无肺螈科的成员适应多种生存环境,陆栖、水栖、树栖和
穴居的都有代表,体形相差也比较大,大型的如贝利涓螈Pseudoeuryceabelli身长超过30厘米,小型的如索里螈Thoriussp.身长不到3厘米。
蝾螈科是
蝾螈亚目的进步成员,有14属60余种。蝾螈科中的4个属为陆生,它们分布于欧洲、北非和中东,其余的10个属主要为水生,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其中在亚洲有少数种类进入热带、
亚热带地区,是有尾目中分布最广的一类。蝾螈科多数成员在水中产卵,但是也有少数为
胎生或卵胎生。蝾螈科在中国多分布于南方,其中有不少种类为我国所特有。
蝾螈科有不少种具有毒素,如分布于我国西南以及邻近的东南亚地区的
红瘰疣螈Tylototritonverrucosus。红瘰疣螈是泰国北部一带仅有的
有尾类,还有一些种类的疣螈则为中国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