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看天姥
2008年初山的微画雕刻作品
《月夜看天姥》是一件微画雕刻作品,该作品选用一块半透明的寿山坑头冻做材料,把乳白色部分布局成皎洁的月光流泻下天姥山明媚夜色,在其上面还微刻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全文;而以其底部深灰色部分,则用三维图像化方式,刻画出月夜在天姥顶峰放目四野,“一览众山小”的秀丽景观。但见月光照射在天姥岩壁上,反射出朗朗清辉,把天姥山野照耀得如同白昼。作品把一幅“月夜看天姥”直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们带来了在明朗秋月下夜游天姥山的奇妙享受。
作品赏析
天姥月夜更显壮观
夜色中的天姥山月光明媚,照耀得如同白昼,作品以散点透视法在拨云尖顶向下俯瞰,但见“一览众山小”,夜色中的天姥山层峰叠嶂,千态万状,苍然天表。天姥月夜一片银光世界。
月夜看天姥,让人如梦如仙
天姥山高入云端,风光绮丽,其山顶常常萦绕云霓。
作品画面呈现出月光照射在天姥岩壁上,反射出朗朗清辉,把天姥山野照耀得如同白昼…这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给人如梦如仙的感受。
在云霓银光中读天姥
李白有首诗叫《梦游天姥吟留别》,着意奇特,意境雄伟。作品空白处特意微刻了这首诗全文。“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为该作品做了写照。
杜甫在《壮游》中唱道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
在云霓银光中背李诗,读天姥,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白诗全文由著名的微刻家怀禅先生(详见“怀禅八大刻”)微刻。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读《月夜看天姥》,怀禅先生赋诗十五首
怀禅先生读《月夜看天姥》后,赋《太姥揽胜》诗十五首:
(一)太姥山传说二首
福地仙都早慕名,丹邱此日访容成
刀圭井臼今何在,巧啭还听叶底莺。
注:容成 又称容成子,相传为黄帝之师。太姥山历史悠久,容成子先太姥娘娘居岩洞庵修炼。《力牧录》载:“黄帝时,容成先生尝栖之,今峰下,石井、石鼎、石臼尚存。”唐薛令之诗亦有:“为问容成子,刀圭乞驻颜”之句。
传闻太母自尧封,海上神仙岁一逢。
天下名山三十六,东方曼倩独情钟。
注:尧封太姥山旧称才山,因何改名,传说不一。一说尧帝奉母出游,母恋才山胜境,一直留在一片瓦中,世称太母娘娘;一说尧帝登才山,见一老妪,酷似生母,当即封为太母;一说尧时才山下有老母,种兰为业,家于路旁,往来者不吝给之。后仙去,乡人尊之为神明,称太母娘娘。
太姥山背山面海,风景绝胜,素有“海上仙都”美称,传说东海神仙每年均到此一聚。天下名山句汉武帝遣东方朔(字曼倩)为天下名山授封,太母山被封为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母”为“姥”。据说,摩霄庵左慧明塔后石壁上,镌有“天下第一山”五大字,即为东方朔所题。
回首千年一刹那,乾符宫殿记嵯峨。
无边惆怅宏模在,一片废墟石柱多。
注:国兴寺始建于唐乾符四年(877年)。据载,当时“宫殿瑰丽,壁嶂柱础,尽是玄晶。”宋淳佑三年甲辰年间(1244年)被火。遗址上大石柱尚有七根,连同地上、地下,约360根。此外,还有南宋石刻、人物、鸟兽图案,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三)萨公岭
层层蹬道赖重修,接岭沿崖脚力遒。
拾级从容三百六,论功谁与萨公俦。
注:萨公岭民国初年,海军上将萨镇冰为方便游客登览,募捐重修了从国兴寺抵一片瓦磴道,凡三百六十级,人称萨公岭。
(四)将军洞
脱靴挂剑卸寒盔,十八将军奏凯归。
阵阵杀声犹未厌,还从洞里听喧豗。
注:将军洞为一个洞群。洞顶有三石,分别形如将军鞋、将军剑、将军帽,故名将军洞。又因洞中有洞,洞洞相连,略计十八,又称“将军十八洞”。洞内共有13个天井,7个厅堂,可供游人娱乐、憩息。洞内还有一个特殊景观,即“洞中听泉”。春雨入洞,泉水如瀑,轰鸣回荡,令人惊心动魄。
(五)仙人锯板
仙人锯板有神奇,内乃良材外乃皮。
架屋铺桥皆适用,长年弃置欲何为?
注:仙人锯板在夫妻峰下,有一座巨大石屏从上而下,分成三片,若锯板然,外一片为粗糙板皮,中二片为上好板料,称“仙人锯板”。板皮内还有一巨鳖,作上爬状。
(六)鸿雪洞
鸿雪幽深狭路赊,当年丹井泛烟霞。
白猿玄虎俱仙去,洞顶犹留绿雪芽。
注:鸿雪洞在太姥墓右,洞深800米。进洞首见一井,人称“丹井”。相传太姥曾炼丹於此。白猴玄虎相传为太姥弟子。丹成后,太姥赐一丹让其分食,原拟用石砸成两半,不意丹大部落入井中,只馀丹屑少许。服后虎色变黑,猴色变白。绿雪芽一株岩茶名,在鸿雪洞顶,为白琳功夫茶之祖。据载,“性寒凉,功同犀角。”
(七)金龟爬壁
木果和闍究可哀,不贪女色却贪财。
当年傥得升天去,免在岩头曳尾来。
注:金龟爬壁此景在一片瓦顶上一高峰处,作上爬状,栩栩如生。相传太姥娘娘在此羽化登仙。故此峰称飞仙峰,又称升仙石。
和闍古代於阗、疏勒等地称僧人为和闍,音转为和上、和尚。传说此金龟修炼已久,早成人形,取名木果和尚,但贪财本性未改。欲随太姥升天,未遂,现了原形。
(八)从陀九岭上望天桥
香山寺出路非迢,千级蛇行魂胆销。
九鲤诸峰佳景处,凝眸须上望仙桥。
注:陀九岭亦称天梯岭,宋王头陀(当行九)修造,长600米,凡1017级,岭极峻,一侧临深渊。1987年用石板重新铺设,险要处安上护栏。望仙桥别名御风桥,俗称天桥。桥长5.2米,宽1.27米。清嘉庆元年阮绥猷曾写道:“望仙桥,石桥两片,跨接悬崖,下临万仞,竖人毛发。回望九鲤诸峰,若揖若送,怆然神飞,几不能去。”在望仙桥上,看“九鲤朝天”胜境最妙。
香山寺位於望仙桥脚,1981年由犀牛洞庵扩建而成,有太姥娘娘殿、大雄宝殿各一,殿宇巍峨壮观。
(九)九鲤朝天二首
九尾如生六六鳞,未甘东海作波臣。
相呼泼剌岩群上,只待鸣雷化此身。
注:九鲤朝天为太姥山最大石景,御风桥上向东眺望,可见一排绵亘千米,高耸百仞之岩群,活象冲天九鲤,鳍鳞可辨。
六六鳞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鲤,脊中鳞一道,每鳞有小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
妙手丹青未足夸,输他岩际水梭花
待看曙起云生候,颁首扬鳍意更赊。
注:水梭花 即鱼。僧人素食,讳言鱼肉,谓酒为般若汤,鸡为钻篱菜,鱼为水梭花。见《东坡志林》。
(十)二佛谈经
二佛西来对海东,天花乱坠证空空。
闲翻贝叶无声里,妙谛参於不意中。
注:二佛谈经与“九鲤朝天”并列,而面对东海。左者右手捧经,右者左手垂而立,作谈经状。群峰环拱,或立或坐,若众僧听说法然。
(十一)从三折腰进滴水洞出七星洞
别有洞天三折腰,叮当滴水胜闻韶
挤身石弄抬头看,落照七星明九霄。
注:三折腰、滴水洞、七星洞三洞紧紧相连。过“玉猴照镜”,只见两旁悬崖峭壁,前面巉岩挡道,初疑无路可寻,近前才觉一小径从横架之大石下通过,右刻“别有洞天”四字。大石贴近地面,人须折腰而进,如此凡三折,故称“三折腰”。过“三折腰”便是滴水洞,洞有五六层楼房高。洞顶滴水,常年不断,细心静听,大小、落差不同之水滴,落在结构不同之石块上,发出高低、疾徐之“叮当”声,若奏木琴然。再进,便是七星洞,洞如石弄,宽处勉强容两人并进。弄顶悬石七,似北斗七星,嵌於两壁间,危危欲坠。当夕阳西下,或雾迷山谷时,七石尤灿。
(十二)美女献花
天生尤物觑还羞,口说莲花是导游。
崇拜图腾源有自,莫嗔男界尽轻浮。
(十三)秦屿二首
秦屿又称小福州,人情风土略相侔。
半边临海莲花屿,凭著乡音好应酬。
注:秦屿地名由来说法不一。据《闽书·方城》卷三十一记载:“吾州有秦屿,为秦人避乱所居也,所以得名。”秦屿又别称小福州。因秦屿与福州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讲福州方言,有榕树等,故云。秦屿城堡特点是半边临海,形如出水芙蓉,故又有莲花屿、莲川之别称。
卜地聚居为避秦,反遭盗寇扰频频。
残垣败垒今虽在,已换风光处处新。
注:明清以还,秦屿盗寇骚扰频频。在抗御寇患中,代有英雄,忠烈义勇,可歌可泣。秦屿旧城堡。始建於明嘉靖,万历间重修,清康熙间全面修葺,乾嘉间又两次加固。周长七百六十丈,均较福鼎、宁德县城为大。清末,因现代武器发展,城堡作用不大,故多年失修。1956年城拆,仅留下临海处一段断垣,作为防潮之用。
作者简介
初山,曾用名邵山,出生于福州马尾朏头村,现已退休居福州市鼓楼区。 八十年代开始便致力于微观雕刻艺术的研究,走出一条用现代画技巧来表现文化、历史、社会、人生和科普知识的微画雕技法。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每个作品都流露出鲜明的个性。其作品文化底蕴深厚,深受艺术爱好者推崇和喜爱。 近期作品有《神女雕》、《三山缱绻几千秋》、《雾里月里看峨眉》、《白牡丹养生瓶》、《夕曛仙岩》等。(详见初山_百度百科)
写作背景
数年前作者与朋友数人一起壮游去过仙岩后,又向北直奔天姥。天姥山历史上有400多位诗人曾行吟于此,留下2000多篇诗文,形成了著名的文化景观。白居易在《沃洲山禅院记》中吟咏:“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尤其李白的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传唱千古,这次去天姥就想看看月夜中的天姥风光。
天姥山旧有鸟道可攀,今有盘山公路盘旋而上。那几天秋高气爽,他们在拨云尖山上选了块可以俯瞰四周的地方,“安营扎寨 ”下来。一连几个夜晚趁着明朗月色俯视天姥。还带了红外线望远镜,见到的似梦似仙景象至今仍难以忘怀。
这次去天姥壮游,听说拍了很多照片,尤其月夜天姥奇观。这些照片时不时会拿出来欣赏一番,以唤起当时“月夜看天姥”的感受。后来得到一块寿山坑头冻石头,在色泽中发现这正是雕刻“月夜看天姥”的好材料。又经过一段时间琢磨,于2008年初完成了微画雕创作,怀禅在这件作品空白处微刻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全文,作品始完全脱稿。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0 18:43
目录
概述
作品赏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