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是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至
24小时后能抑制
培养基内
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是测量
抗菌药物的
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
指标。
几种测定方法
1.1.2.
药敏试验用抗菌药物浓度范围 根据
NCCLS抗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操作标准,药物浓度范围应包含耐药、中介和敏感分界
点值,特殊情况例外。
1.1.3. 培养基 NCCLS推荐使用Mueller-Hinton(MH)肉汤,pH7.2~7.4。
需氧菌及
兼性厌氧菌在此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测试
葡萄球菌对
苯唑西林的
敏感性时,应在肉汤中加入2%(W/V)
氯化钠,按制造厂家的要求配制
需要量的MH肉汤。
嗜血杆菌属菌使用HTM肉汤,
肺炎链球菌和其它
链球菌使用含2%~5%溶解马血的MH肉汤。
1.1.4.
接种物的制备 有2种方法配制接种物,一是细菌生长方法,用
接种环挑取形态相似待检
菌落3-5个,接种于4-5ml的水解酪蛋白(MH)肉汤中,35℃孵育2-6h。增菌后的
对数生长期菌液用
生理盐水或MH肉汤校正浓度至0.5麦氏比浊标准,约含1~2×108CFU/ml。二是直接菌落悬液配制法,对某些
苛养菌,如
流感嗜血杆菌、
淋病奈瑟菌和链球菌及
甲氧西林耐药的
葡萄球菌等菌株,推荐直接取培养18~24h的菌落调配成0.5麦氏比浊标准的
菌悬液。用MH肉汤将上述菌悬液进行1∶100稀释后备用。注意应在15分钟内接种完配制好的接种物,并取一份接种物在非选择性琼脂平板上
传代培养,以检查接种物纯度。
1.1.5.稀释抗菌药物的制备及菌液接种 取
无菌试管(13×100mm)13支,排成一排,除第1管加入1.6mlMH肉汤外,其余每管加入MH肉汤1ml,在第1管加入抗菌药物原液(如1280μg/ml) 0.4ml
混匀,然后吸取1ml至第2管,混匀后再吸取1ml至第3管,如此连续倍比稀释至第11管,并从第11管中吸取1ml弃去,第12管为不含药物的生长对照。此时各管药物浓度依次为256、128、64、32、16、8、4、2、1、0.5、0.25μg/ml。然后在每管内加入上述制备好的
接种物各1ml,使每管最终菌液浓度约为5×105CFU/ml。第1管至第11管药物浓度分别为128、64、32、16、8、4、2、1、05、0.25、0.125μg/ml。
1.1.6.孵育 将接种好的稀释管塞好塞子,置35℃普通空气孵箱中孵育16~20h;嗜血杆菌和
链球菌在普通空气孵箱中孵育20~24h;对可能的耐
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应持续孵育满24h。
1.1.7.结果判断与解释 在读取和报告所测试菌株的
MIC前,应检查生长对照管的细菌生长情况是否良好,同时还应检查
接种物的
传代培养情况以确定其是否污染,质控菌株的MIC值是否处于质控范围。以肉眼观察,药物
最低浓度管无细菌生长者,即为受试菌的MIC。
甲氧苄胺嘧啶或
磺胺药物的肉汤稀释法终点判断,与阳性生长对照管比较抑制80%细菌生长管药物浓度为受试菌MIC。
根据
NCCLS推荐的分界点值标准,判断耐药(
resistant, R)、敏感(susceptible, S)或中介(intermediate, I)。S表示被测菌株所引起的感染可以用该抗菌药物的常用剂量治疗有效,禁忌症除外。R指该菌不能被抗菌药物的常用剂量在
组织液内或血液中所达到的浓度所抑制,或属于具有特定耐药机理(如β-内酰胺酶),所以临床治疗效果不佳。I是指MIC接近药物的血液或组织液浓度,疗效低于
敏感菌。还表示被测菌株可以通过提高剂量(如
β-内酰胺类药物)被抑制,或在药物生理性浓集的部位(如尿液)被抑制。另外,中介还作为“缓冲域”,以防止由微小的
技术因素失控,所导致较大的错误解释。
微量肉汤稀释法
1.2.1.抗菌药物和培养基制备 同常量肉汤稀释法。
1.2.2.MIC板制备
无菌操作,将倍比稀释后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溶液分别加到灭菌的96孔
聚苯乙烯板中,第1至第11孔加药液,每孔100μl,第12孔不加药作为生长对照,冰冻干燥后密封,-20℃以下保存备用。
1.2.3.
接种物制备 将用生长法或直接菌悬液法制备的浓度相当于0.5麦氏比浊标准的菌悬液,经MH肉汤1∶1000稀释后,向每孔中加100μl,密封后置35℃普通空气孵箱中,孵育16~20h判断结果。当试验
嗜血杆菌属,
链球菌属时,孵育时间为20~24h,试验
葡萄球菌和
肠球菌对
苯唑西林和
万古霉素的
药敏试验时孵育时间必须满24h。此时,第1孔至第11孔药物浓度分别为128、64、32、16、8、4、2、1、0.5、0.25、0.125μg/ml。
1.2.4.结果判断 以在小孔内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IC。当
阳性对照孔(即不含抗生素)内细菌明显生长试验才有意义。当在微量肉汤稀释法出现单一的跳孔时,应记录抑制细菌生长的最高药物浓度。如出现多处跳孔,则不应报告结果,需重复试验。通常对革兰阴性杆菌而言,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得的MIC与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得的结果相同或低一个
稀释度(1孔或2倍)。
2.
琼脂稀释法是将不同剂量的抗菌药物,加入融化并冷至50℃左右的定量MH琼脂中,制成含不同递减浓度抗菌药物的平板,接种受试菌,孵育后
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抑制细菌生长的琼脂平板所含最低药物浓度为MIC。本法优点是可在一个平板上同时作多株菌MIC测定,结果可靠,易发现污染菌;缺点是制备含药琼脂平板费时费力。
2.1.培养基制备 使用MH琼脂,按
商品说明书进行配制,pH7.2~7.4。
淋病奈瑟菌使用GC琼脂基础加1%添加剂;其它
链球菌使用含5%(V/V)绵羊血的MH琼脂(当试验
磺胺药时,使用溶解的马血)。
2.2.含药琼脂平板制备 根据实验设计,将已倍比稀释的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分别加入已加热溶解,并在45~50℃
水浴中平衡的MH琼脂中,充分混匀倾倒灭菌平皿,琼脂厚度3~4mm。通常按1∶9比例配制药物琼脂平板,根据需要来选择药物浓度范围。配制好的含药琼脂平板应装入密封塑料袋中,置2~8℃冰箱可贮存5天。
2.3.
接种物制备与接种 制备浓度相当于0.5麦氏标准比浊管的菌悬液,再1∶10稀释,以多点接种器吸取制备好菌液(约1~2μl)接种于琼脂平板表面,每点菌数约为104CFU,形成直径为5~8mm的菌斑。接种好后置35℃孵育16~20h(
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耐药
肠球菌孵育时间应满24h),观察结果。
奈瑟菌属、
链球菌属细菌置5%
二氧化碳、
幽门螺杆菌置微需氧环境中孵育。
2.4.结果判断 将平板置于暗色、无反光物体表面上判断试验终点,以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IC。在含
甲氧苄胺嘧啶或
磺胺琼脂平板上可见轻微细菌生长,与生长对照比较抑制80%以上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作为终点浓度。
如果出现有2个以上
菌落生长于含药浓度高于终点水平的琼脂平板上,或低浓度药物琼脂平板上不长而高浓度药物琼脂平板上生长现象,则应检查
培养物纯度或重复试验。
3.
E试验
(E-test) E试验是指
浓度梯度琼脂扩散试验,其原理基本同
扩散法,即浓度呈
连续梯度的抗菌药物从塑料试条中向琼脂中扩散,在试条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受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透明的
抑菌圈。E试验综合了稀释法和扩散法的原理和特点,同时还弥补了二者的一些不足,可以像稀释法一样直接定量测出抗菌药物对受试菌的MIC。
3.1.培养基、菌液制备和接种 同纸片扩散法。
3.2.贴E试验条 同纸片扩散法,E试验条的刻度面朝上,不得贴反,一旦接触琼脂后不得再移动。直径150mm的平皿内可放置6根E试验试条,90mm者一般只能放置1根。
3.3.孵育时间和温度 同纸片扩散法。
3.4.结果阅读 孵育后围绕试条可形成一个椭圆形的抑菌圈,在抑菌圈和试条的
横切相交处试条上的读数刻度即是测定抗菌药物对受试菌的MIC。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见供应商的
产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