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菌
弯曲菌目弯曲菌科细菌
螺旋菌(spirillum)是细菌界,ε-变形菌纲,弯曲菌目,弯曲菌科的一种菌类。又称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旋菌。 幽门螺旋菌简称HP(Helicobacter pylori),此种菌类是由澳大利亚学者马歇尔首先从人胃粘膜标本培养中发现的,也是近年来国内研究的热题。
简介
幽门螺旋菌是一种在胃黏膜上发现的革兰氏阴性螺旋杆菌,生长在微氧环境,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有光滑的细胞壁及1-5根鞭毛,后者套入鞘内且末端呈球状。
螺旋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菌,呈螺旋状,身体细而长,为5-50μm。它们极其活跃,呈螺旋状移动。螺旋菌可分为好氧、绝对厌氧、厌氧三类。它们通常在废水或废水样品处于有氧和无氧间的过渡状态时繁殖。该种菌类具有高度多样性。虽然有些螺旋体是致病的,如导致梅毒的病原体,但大多数都是自生生活于土壤中的。它们通过流入物和渗入物进入活性污泥工艺中。
分类
细胞呈弯曲状的细菌。根据细胞弯曲的程度和硬度,又常将其分为3种类型。
也有人主张将以上3种类型各自分出为独立的类型。此外,螺旋菌中有的种类具鞭毛,有的则不具鞭毛。
幽门螺旋菌属于螺旋菌。
感染
螺旋菌感染主要是指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幽门螺杆菌为革兰染色阴性,菌体呈弧形、S形或螺旋形,有鞭毛,运动活泼,无芽胞。该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对干燥和热均很敏感。各种常用的消毒剂很容易将之杀灭。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与它产生的毒素、有毒性作用的酶破坏胃黏膜和促使机体产生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发炎症和免疫反应,在其感染的胃黏膜中可见细胞变性、坏死和炎细胞浸润,血清中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幽门螺杆菌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相关性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食管反流病等多种疾病有关。
产生
幽门螺旋杆菌是感染得来的。遗传有可能与易感性有关。幽门螺旋杆菌病病是后天传染的,这一点已是各国学者的共识。其传播方式还不十分明确,但最可能的途径是口口、粪口传播。
1999年,俄罗斯莫斯科市《CMB3》兽医中心学者萨多夫尼科娃等研究了犬胃内存在螺杆菌类细菌及其同胃炎发生的关系,按2016年南京市犬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防治效果的研究,八成的狗有幽门螺杆菌,而且会传染给人,而且这种幽门螺杆菌多数是高空泡毒素的,痤疮、酒槽鼻也可能是狗舔脸过程传染到皮肤的幽门螺杆菌诱发的,HP抗原及羊抗鼠抗体检测,某些痤疮人群和他们的皮肤生理盐水采样检测和狗唾液和他们排泄物是阳性,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在半闭合生物环境可增殖。
危害
幽门螺旋菌会降低胃内的酸度,使原来不能在胃内存活的细菌得以繁殖,破坏胃粘膜,使胃酸腐蚀正常组织,溃疡经久不愈,溃疡长期存在容易穿孔,细胞异生,癌变
2017年10月27日国际卫生组织首次将幽门螺旋杆菌收录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药敏试验
检查
碳14呼气试验与碳13呼气试验是用来检测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的。
发现
2024年10月,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丹尼尔·法鲁什团队发现了一种起源于数十万年前的幽门螺杆菌亚种,这种新发现的亚种专门适应生活在肉食者的胃中,揭示了土著人群的饮食习惯。该成果10月16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04:11
目录
概述
简介
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