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随文化
南方地区周文化的代表
曾随文化是周文化在南方地区杰出的代表和领跑者,是周文化影响南方地区的支柱之一。曾随文化是中国青铜礼乐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周代礼乐文明的正统代表。曾侯乙墓看到的是曾随文化鼎盛的阶段。
基本概念
曾随文化是周文化在南方地区杰出的代表,是周文化影响南方地区的支柱,其代表有曾侯乙编钟等曾国文物。在曾侯乙墓看到的是曾随文化正在走向鼎盛的阶段
曾随文化承载着周文化的鲜明特质对南方地区有着深远影响。有学者认为曾随文化是楚文化的“老师”,早在东周时期楚文化发源之时,曾随礼乐文化就已高度成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就是音乐、礼制、铸造、科技的集大成者。
相关历史
西周早期,汉东之地是周王朝经营南方的战略要地。周王朝为加强对荆楚地区的控制,在汉水以东以北区域分封了包括随(曾国)、鄂、唐、蔡、应、息等众多姬姓邦国,史称“汉阳诸姬”。作为“汉阳诸姬”的领头者,“汉东大国”随(曾)国承担着为周王朝镇守南方的重要使命。
曾随文化是周代礼乐制度的经典呈现。曾国(随国)一开始作为西周王室为遏制南方蛮夷而“空降式”分封的诸侯国,其文化自然源于周文化曾国礼乐文明的正统代表。
礼乐文化青铜文化是曾随文化最突出的亮点。各个时期的曾国墓葬中都出土大量青铜器,都有丰富的音乐文物,尤其是编钟,从西周早期至战国时期一脉相承,到公元前5世纪曾侯乙时达到巅峰。
曾随编钟采用“周原音列”,是“华夏正声”的代表。曾随礼乐文物体现了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发展成就。西周初年,周公在革新殷商典章制度的基础上,“制礼作乐”,制定了具有宗教、政治、伦理多重功能的礼乐制度,明确规定了王、诸侯卿大夫等阶层的乐悬制度以及在不同场合应演奏的钟乐曲目。
曾随作为周王室镇抚淮夷的诸侯国,倚靠“方城夏道”,居于“随枣孔道”,掌控“金道锡行”,是中原铜矿资源供给线路的安全守卫者。
相关报道
央视曾多次来随州寻访曾随文化,报道有关内容,拍摄了大量叶家山和文峰塔出土文物,采访了有关专家和当事人,制作了三集纪录片《曾随之谜》。
历史意义
西周时期,中原王朝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礼乐制度,通过分封诸侯实现对广阔区域的比较稳固的统治或控制,推动了中华文明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曾(随)国作为“文王四友”之一南宫适的封地,战略意义重大。曾(随)国是西周王朝控制长江流域、控制铜料来源的重要据点,是当时中国版图中非常关键的区域。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曾随文化对于认识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中原王朝对广阔区域的控制,具有非常深远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0 18:49
目录
概述
基本概念
相关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