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诸姬
周朝诸侯国
西周初年,武王灭商,王族功臣,大封四方。在汉水以北、大巴山大别山一带等地,周人建立或保留了一系列的诸侯国,以姬姓以及姻亲为主,汉水以东以北,诸侯林立,史称“汉阳诸姬”。随国(曾国)是其中最大、最核心的存在。“文宗史圣”左丘明在其《左传》一书中称:汉东之国随为大
历史背景
西周初年,武王灭商,王族功臣,大封四方。汉水以东以北,诸侯林立,史称“汉阳诸姬”。随(曾)国是其中最大、最核心的存在。“文宗史圣”左丘明在其《左传》一书中称:汉东之国随为大。
由于周昭王的连续南征,周王国的疆域向南大幅度扩张,直抵汉水,在周昭王、周穆王时期,在汉水以北建立了一批诸侯国,称为“汉阳诸姬”,在西周后期的周宣王时期,又对“汉阳诸姬”进行了加强。
汉阳诸姬的任务,先是为了防御“淮夷诸嬴”。当“淮夷诸嬴”被周穆王击败后,任务又变为守卫青铜战略大通道。当楚国开始崛起,任务又变为防备楚国,但那时已经是春秋时期,周王室自身难保,汉阳诸姬失去后援,被楚国逐一吞并,史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
曾国为首
曾国(随国)重视农业生产和青铜冶铸业发展,内修国政,外盟兄弟,综合国力始终居“汉阳诸姬”之首,也是迄今考古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曾国(随国)700年的历史是通过考古发掘逐步揭示的,这在周代的诸侯国历史研究上绝无仅有。
2009年随州文峰塔曾侯與墓出土的编钟,长篇铭文记录了曾国的由来:其始封君,是“左右文武”的西周开国功臣、重臣、“文王四友”之一南宫适。同时,铭文还记载了一场吴楚之战,在这场战争中,曾侯與保护了楚昭王,楚昭王与曾侯與立下盟约。专家们据此比照史籍认定,曾国与随国是“一国两名”。
曾国(随国)是周王朝“空降”式分封到汉东地区的,担负为周王朝经营汉水流域及淮夷区域的重要使命。这个重要使命与其地处“随枣走廊”的特殊地理区位密切相关。
随枣走廊”位于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是连接中原南阳盆地与江汉平原的一条重要通道,因其中有随州、枣阳两座城市而得名。两周时期,“随枣走廊”是周人南下和控制汉江地区的交通要道,也是楚人东出北进的主要线路。随枣走廊还是周王朝运输铜锡矿料的战略通道上重要一段。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5 18:50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曾国为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