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三代被称为
青铜时代,金道锡行指国家控制大量青铜原料的运输和流通。
周代开始使用专有名词来描述青铜原料的远距离运输,出土的青铜器铭文称之为“金道锡行”。
夏、商、周三代被称为
青铜时代,铸造用于
祭祀和战争的青铜礼器与武器,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最高等级大事。铸造青铜器,首先需要青铜原料,国家直接控制大量青铜原料的运输和流通,
周代出现了名词来描述青铜原料的远距离运输,称“金道锡行”。
“金道锡行”的开辟和流通,兴盛与凋敝,决定了
商代和
周代,一些地方诸侯国的兴与衰,影响了先秦时期整个社会的进程,更推动了中华
礼乐文明的形成、延续与发展。
在丝绸之路、茶叶之路之前,中国青铜时代就有一条“铜锡之路”。 古人把青铜当金,铜、锡是铸造青铜必需的物质,这条古老铜路也被称为“金道锡行”。考古证实, 在将铜料从南方运往中原王朝的“铜锡之路”上,
曾国扮演了重要角色。
曾国在
西周早期立国,属周王室同姓诸侯国,始封地位于古代一条重要的南北通道——
随枣走廊上,而随枣走廊正是“金道锡行”的主线路,即铜路的南方线路。曾国大规模青铜冶炼遗存及青铜器出土的京山
苏家垄遗址揭示了早期铜路之谜。曾国承担着控制、运输、管理南方铜锡资源的职责。
铜作为当时重要的战略物资,由国家掌控。国家对外赏赐的是独有资源,比如青铜礼器、玉器或是用优质陶土做的陶礼器。而接受纳贡,或用武力获得的,主要为原材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做青铜器的原料——铜和锡。伴随着“金道锡行”通往周王朝的都邑,大量的铜、锡资源运到中原,为创造辉煌的
青铜文明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