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说之
宋朝文学家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一字伯以,自号景迂生。占籍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巨野县),世居澶州清丰(今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中国北宋文学家。
人物生平
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元符三年(1100),知无极县。应诏上言祗德、法租、辨国疑、归利于民、复民之职、不用兵、士得自致于学、广言路、贵多士、无欲速无好高名等十事。
晁说之后历任监陕州集津仓、监明州船场,通判廊州、提举南京鸿庆宫、知成州康初,召至京,任秘书少监兼渝德、寻以中书舍人兼詹事。力言三镇不可割,谏止钦宗不可弃汴京出狩。
主要影响
高宗即位,接猷阁待制兼侍读。其说颇杂,不专一师。从司马光学《太玄》之学;又以邵雍弟子杨贤宝传其先天之学,以穷三《易》之旨;于泰山孙复之门,从姜至讲《洪范》;在关中留心张载之学。创景迂学派,主要弟子有朱弁、王安中。他守司马光疑孟之说,不喜《孟子》,奏请去《孟子》于讲筵。认为“六艺之志在《春秋》”,而纷然杂于释、老、申、韩不知其弊,是因不学《春秋》之过。其说经不苟同于先儒,以为博学而不阙疑,是诬先哲而欺骗后生。攻击王安石“新学”,尤不遣余力,指责害教,则三纲五常绝灭。言天不足畏,凶德不足忌,百姓或可骚扰之类,是害教。指鹿为马、一时跋扈之言论,颠倒破坏先王的格言,以天下为鹿而指之;不亦甚乎!又言王安石不应配享神宗,也不该配享孔子。他承袭张载之说,强调“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崇尚《中庸》,其书曰“戒慎”、“恐惧”,是言诚。事上之道莫若忠,待下之道莫若恕。无为其所不为,能正其行为。无欲其所不欲,则能够正其心。主张人应志于道德,功名不足论。志在功名,富贵则不足论,志在富贵,则其与功名背道而驰。古人则顾是非,不顾利害。若顾利害,为古人所耻。而今人连利害亦不顾。古人责名必责实。但责名为古人所耻,今人名亦责。治学主张,论理,论自己之所当为,应以根本论。论事,论人之所当为,须从事势上论。其说专主北学,凡诂训多取许叔重《说文解字》、陆德明《音义》。亦采掇僧一行李鼎祚陆希声王昭素、胡翼之等人所论。
晚年颇信佛学,日诵《法华经》,自称“国安堂老法华”,又称“天台教僧”。吕东莱评谓“其学固杂,然质厚而少穿凿,可取者多”《宋元学案·景迂学案》)。在理学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
主要作品
主要著作有《易商瞿大传》《书论》《易商小传》《商瞿易传》《商□外传》《亲氏易式》《晁氏诗传》《诗论》《晁氏书传》《晁氏春秋传》《春秋辩文》《春秋年表》《古论大传》《论语讲义》《壬寅孝经》《五经小传历谱》《周易太极传》三卷、《太极外传》一卷,均佚亡,《易玄星纪谱》《易规》《中庸传》《景迂生集》《因说》一卷、《易归》一卷、《尧典星日岁考》一卷、《洪范小传》一篇、《诗序论》一卷、《易玄星纪图》一卷。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参考资料
晁说之.中国大百科全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7 23:5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