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头啄木鸟
啄木鸟科鸟类
星头啄木鸟是䴕形目啄木鸟科啄木鸟属鸟类,又称北啄木鸟、红星头喯打木、红星啄木等。头顶灰褐色,虹膜褐色,嘴铅灰色,脚灰黑色。雄鸟眼后上方具红色条纹,宽的白色眉纹一直延伸到颈侧,后颈、上背和肩黑色,上背、两翼和腰黑色且具白色横斑,尾黑色,外侧尾羽白色具黑斑,胸部淡棕色而具细黑褐色纵纹,腹部污白色而具淡褐色纵纹;雌鸟似雄鸟,但眼后上方无红色。
形态特征
星头啄木鸟雄鸟前额和头顶暗灰色或灰褐色,有时缀有淡棕褐色,鼻羽和眼先污灰白色,眉纹宽阔,白色,自眼后上缘向后延伸至颈侧,并在此形成白色块斑。枕部两侧各具一红色小斑。耳覆羽淡棕褐色。枕、后颈、上背和肩黑色;下背和腰白色而具黑色横斑;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污白色或棕白色,具黑色横斑,有的横斑模糊而不明显;翅上攫羽和飞羽黑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具宽阔的白色端斑,飞羽内外网均具白色斑点。领纹白色或暗灰褐色,头侧和颈侧棕褐色;耳覆羽之后有一块黑斑。颊、喉白色或灰白色,其余下体污白色或淡棕白色和淡棕黄色,满布黑褐色纵纹。下腹中部至尾下覆羽纵纹细弱而不明显。
星头啄木鸟雌鸟和雄鸟相似,但枕侧无红色。
星头啄木鸟虹膜棕红色或红褐色,嘴铅灰色或铅褐色,脚灰黑色或淡绿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27-30克,♀20-30克;体长♂140-163毫米,♀143-175毫米;嘴峰♂16-19毫米,♀16-21毫米;翅♂102-103毫米,♀104-110毫米;尾♂55-69毫米,♀65-68毫米;跗蹠♂15-17毫米,♀15-18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星头啄木鸟主要栖息于山地和平原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也出现于杂木林和次生林,甚至出现于村边和耕地中的零星乔木树上。分布海拔高度可达2500米以上。
生活习性
星头啄木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仅巢后带雏期间出现家族群。多在树中上部活动和取食,偶尔也到地面倒木和树椿上取食。飞行迅速,成波浪式前进。主要以天牛小蠹虫、蚂蚁、蝽象金花虫、甲虫以及其它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为食,偶尔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叫声为尖厉颤音。
分布范围
星头啄木鸟在中国以内分布于黑龙江东南部、吉林长白山、辽宁南部、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浙江、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和海南岛。中国以外分布于印度、缅甸、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
繁殖方式
星头啄木鸟的繁殖期为4-6月。3月中下旬即开始成对和相互追逐,边飞边叫。营巢于心材腐朽的树干上,巢位较高,一般距地高多在3-15米。由雌雄亲鸟共同啄巢洞。洞口呈圆形,直径多为4.2-4.5厘米,洞内径11-12厘米,洞内无内垫物。每窝产卵4-5枚,卵白色,为卵圆形,大小为18-21毫米×13-15毫米,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12-13天。雏鸟晚成性。
亚种分化
(以上内容来自:)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星头啄木鸟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星头啄木鸟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星头啄木鸟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危物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3 22:3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