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宫(Imperial Palac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Beijing and Shenyang),是
北京故宫与
沈阳故宫的合称,分别位于
北京市东城区和
辽宁省沈阳市。其中,北京故宫始建于明
永乐四年(1406年),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沈阳故宫始建于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明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
朱棣在封地
北平发动
靖难之役,起兵南下,与其侄子
朱允炆争夺帝位。
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朱棣进入南京皇宫(今
南京故宫)。同年六月十七日,朱棣在南京即皇帝位。
明永乐元年(1403年),时任
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京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
明太祖对
凤阳的做法,立为
陪都。朱棣于是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
顺天府,称为“
行在” 。同时开始向北迁发百姓以充实北京;被强令迁入北京的包括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山西商人等。
明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下诏以南京皇宫为蓝本,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朱棣先派出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然后运送到北京。采集的物资包括来自四川的楠木、来自房山等地的丹陛石、来自苏州的金砖、来自临清的贡砖等。
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京的事宜。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修建北京皇宫的物资基本采集完毕,包括奉天殿(太和殿)在内的北京皇宫主要建筑开工建设。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初步建成,朱棣下诏正式迁都,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京顺天府为京师,但在南京仍设六部等中央机构,称南京某部,以南京为留都。同年建成的建筑包括午门、奉天殿(太和殿)、华盖殿(中和殿)、谨身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角楼等。
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朱棣在新建成的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同年四月初八,北京皇宫前三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遭遇火灾。
明正统五年(1440年),北京皇宫前三殿及乾清宫进行重建。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北京皇宫大火,前三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北京皇宫被焚毁的主要建筑重建完工。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北京皇宫前三殿由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改称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北京皇宫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
明天启七年(1627年),北京皇宫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完工。
后金天命元年(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
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
后金天命六年(明天启元年,1621年),努尔哈赤由赫图阿拉迁都辽阳,改沈阳为盛京。
后金天命十年(明天启五年,1625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在盛京城中心兴建“四贝勒府”。
后金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承汗位。他没有使用父亲努尔哈赤居住的皇宫,而是将自己的“四贝勒府”改建为新的皇宫,续建了由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麟趾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组成的大内宫阙。
清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改为“大清”;同年,盛京皇宫建成。
清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迁都入关后,盛京皇宫成为“陪都宫殿”,以开国先皇“龙兴重地”之宫阙圣迹的崇高地位,受到清历代帝王特殊的重视。
清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同年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皇宫武英殿举行即位仪式。同年四月三十日,即李自成即位后的第二天,李自成撤离北京,并焚毁北京皇宫,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北京,北京皇宫被清军接管,并修复北京皇宫受损建筑。同年十月,顺治帝迁都北京。同年十月初一,顺治帝在皇极门向全国颁布登基诏书,清朝正式定都北京。
清顺治二年(1645年),皇极殿改名太和殿,中极殿改名中和殿,建极殿改名保和殿。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太和殿被焚毁。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太和殿重建。
清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殃及交泰殿。同年,交泰殿重建。
清嘉庆三年(1798年),乾清宫重建。
清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烧毁正殿、后殿、殿门、东配殿、浴德堂等建筑共37间,书籍版片焚烧殆尽。同年,武英殿重建。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西逃,八国联军随后进入北京皇宫。北京皇宫由美国、俄国、日本三国军队把守,美国、日本的侵略者还制定了《游览紫禁城章程》8条,规定各国士兵和商人持美日两国指挥官的介绍信后,可于每周二、五上午10点至下午2点,由午门进、神武门出,游览北京皇宫。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返回北京皇宫。
民国元年(1912年),辛亥革命后,北京皇宫改称北京故宫,但国民政府拟定《
清室优待条件》,允许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居住在北京故宫后宫部分,沈阳故宫仍作为“皇室产业”归“盛京内务府办事处”管理。
民国二年(1913年)3月29日,隆裕太后去世,民国政府为其举行国葬,并在太和殿公祭三天,由时任交通总长朱启钤负责治丧事宜。治丧期间,民国政府实际上接管了北京故宫外朝部分区域。随后即由调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出面与清宫内务府交涉,将包括三大殿在内的紫禁城外朝正式收归民国政府管理。逊清皇室在面临按照《清室优待条件》第三款规定迁居颐和园的压力下,不得不同意将紫禁城前朝部分交给民国政府,换取继续“暂居”紫禁城后宫的默许。
民国三年(1914年),北京故宫前朝设置北平古物陈列所,沈阳故宫的11万余件藏品被迁往北平古物陈列所。北平故宫部分殿宇对外开放,陈列文物。
民国十三年(1924年),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组织摄政内阁,修改对清皇室优待条件,将溥仪逐出宫禁,接管了北京故宫,同时奉天省政府接管沈阳故宫。
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10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并在乾清门前举行开业典礼。
民国十五年(1926年)11月16日,沈阳故宫成立东三省博物馆筹办处。
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北平故宫博物院。
民国十八年(1929年)4月,设在沈阳故宫内的东三省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博物馆改称“奉天故宫博物馆”。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北平故宫博物院内文物开始南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七七事变爆发以后,侵华日军掠夺了大量北平故宫内的文物。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再次接管北平故宫;同年,东北地方政府在沈阳故宫内设立“辽宁省民众教育馆”。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接管北平故宫。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北京故宫内的建筑进行了保护,增设了避雷针,并清点统计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文物。
1955年,沈阳故宫内设立“沈阳故宫博物馆”。
1958年9月,《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草稿)》提出要拆除北京故宫部分房屋,使之成为北京市中心的一个大花园。同年12月15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向北京市文化局递交了《清除糟粕建筑物计划和1959年第一批应拆除建筑物的报告》。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有关部门提出方案,欲将北京故宫文华殿、武英殿整改为群众娱乐场所,该方案被时任文化部部长陆定一否决。
1966年6月至7月,“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北京故宫奉先殿工字形大殿被改建为长方形,殿前清代祭祖所用焚帛炉被毁。同年,北京故宫顺贞门、天一门、文华殿、乾隆花园内的门额被摘,中和殿宝座被拆。
1967年5月26日,周恩来总理派北京卫戍区一营进驻北京故宫博物院,实行军事保护,使故宫免遭直接破坏。
1981年,沈阳故宫博物馆更名沈阳故宫博物院。
建筑格局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北京故宫有四座城门,分别为南面的午门,北面的神武门,东面的东华门,西面的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角楼,角楼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北京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内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沈阳故宫东路建筑包括大政殿和十王亭(包括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和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十王亭两侧呈八字形排列,构成一组视野开阔的庭院。
沈阳故宫中轴线上,有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等建筑,多为硬山殿顶五开间式。此外,还包括居高临下的高台寝宫与相对平地建造的金銮殿,形成了沈阳故宫特有的“宫高殿低”的现象,与北京故宫“三大殿”建于高台基之上而后宫居住区建于平地的“殿高宫低”形成较为鲜明的对照。
沈阳故宫中路两侧的东西二所是乾隆时期增建的皇帝行宫,西路主要包括皇帝东巡驻跸盛京行宫时举行宴会和赏戏的戏台、嘉荫堂、文溯阁等。
主要景点
午门
午门是北京故宫(紫禁城)的正门,位于北京故宫轴线最南端。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分上下两部分,下为墩台,高12米,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俗称“明三暗五”。墩台两侧设上下城台的马道。五个门洞各有用途:中门为皇帝专用,此外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从中门进宫,又通过殿试选拔的状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试结果后可从中门出宫。东侧门供文武官员出入。西侧门供宗室王公出入。两掖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墩台上正中门楼一座,面阔9间,60.05米,进深5间,25米,重檐庑殿顶。墩台两翼各有廊庑13间,俗称“雁翅楼”。廊庑两端建有重檐攒尖顶的方亭。正楼两侧有钟鼓亭各三间,每遇皇帝亲临天坛、地坛祭祀则钟鼓齐鸣,到太庙祭祀则击鼓,每遇大型活动则钟鼓齐鸣。午门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凤楼”之称。
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时,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也在午门举行。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
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米、重约4300千克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
太和殿内装饰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米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音录)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米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乾清宫
乾清宫,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檐角置脊兽9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乾清宫在明代是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明朝皇帝曾在此居住。由于宫殿高大,空间过敞,皇帝在此居住时曾分隔成数室。据记载,明代乾清宫有暖阁9间,分上下两层,共置床27张,后妃们得以进御。由于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寝之处很少有人知道,以防不测。皇帝虽然居住在迷楼式的宫殿内,且防范森严,但仍不能高枕无忧。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壬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万历帝的郑贵妃为争皇太后闹出的“红丸案”、泰昌妃李选侍争做皇后而移居仁寿殿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清代康熙以前,这里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雍正元年曾下诏,密建皇储的建储匣存放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康熙、乾隆两朝这里也曾举行过千叟宴。
御花园
御花园位于北京故宫中轴线上,全园南北纵80米,东西宽140米,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座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
御花园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但也有祭祀、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
崇政殿
崇政殿在沈阳故宫中路前院正中,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出廊硬山式,辟有隔扇门,前后出廊,围以石雕的栏杆。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前月台两角,东立日晷,西设嘉量;殿内“彻上明造”绘以彩饰。内陈宝座、屏风;两侧有熏炉、香亭、烛台一堂;殿柱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陛见臣下,宴请外国使臣以及处理大政的常朝之处。崇德元年(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东巡”诸帝于此举行“展谒山陵礼成”等庆贺典礼。
崇政殿室内的宝座、屏风等陈设,并非清太宗时期的原貌,而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根据皇帝的旨意重新设计制做的,堂陛之内的屏风宝座,是乾隆特命仿北京故宫乾清宫所用加以缩小精心制作的,宝座、屏风各以九条龙做为主要装饰,全部罩以金漆。屏风上的四言十二句铭文,与乾清宫屏风上的完全相同。陈设在龙椅前后的鹤式烛台、熏炉、塔式香亭、端、“太平有象”等,都是乾隆年间宫中精制的珐琅礼器。
文物价值
北京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的典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它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制文化和宫廷文化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见证;它传承和凝练了轴线布局、中心对称、前朝后寝等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宫城建设的传统;它的宫殿建筑技术与艺术对清朝300年间的中国官式建筑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它的宗教建筑见证了14世纪之后满、汉、蒙、藏等民族在建筑艺术上的融汇与交流;它所拥有的上百万件的珍贵皇家藏品、皇家生活用具,以及大量古代工程技术的文字、图纸、烫样等材料,见证了中国明清时期的宫廷文化和典章制度。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北京故宫的皇宫建筑,是清王朝在中国东北地区创立和发展的见证,后来成为北京故宫的附属皇宫建筑。沈阳故宫以满族独特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为依据的建筑布局,是世界宫殿建筑中较为特别的建筑群。
文物保护
1961年3月4日,故宫(即北京故宫)、沈阳故宫二者同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北京故宫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4年,沈阳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与北京故宫项目合并,合称“明清皇宫”。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内,南为天安门,北靠景山,西依中南海,东临王府井。
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内,南有张氏帅府,东临朝阳街。
开放时间
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采用旺季开放时间:
开放入馆时间:08:30;停止入馆时间:16:10;闭馆时间:17:00。
每年11月1日至来年3月31日采用淡季开放时间:
开放入馆时间:08:30;停止入馆时间:15:40;闭馆时间:16:30。
注: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每年4月10日至10月10日采用旺季开放时间:
开馆时间:08:30;停止售票时间:16:15;闭馆时间:17:00。
每年10月11日至次年4月9日采用淡季开放时间:
开馆时间:09:00停止售票时间:15:45;闭馆时间:16:30。
注: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信息
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为旺季,北京故宫大门票60元/人
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为淡季,北京故宫大门票40元/人
故宫博物院门票优惠规则如下:
1.18周岁以上学生,本科(含本科)以下学历(不含成人教育和研究生),凭学生证或学校介绍信,可购学生票,淡旺季均为20元/人。
2.未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含港澳台及获得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免费参观。
3.60岁以上(含60岁)老年人凭身份证原件,门票半价优惠。
4.持有本市社会保障金领取证的人员,门票半价优惠。
5.离休干部凭离休证,免票参观。
6.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儿童免票参观。
7.残疾人凭残疾人证件,免票参观。
8.“三八”妇女节,妇女享受门票半价优惠。
9.“六一”儿童节,14周岁以下儿童(含14周岁),随同家长一人享受半价优惠。
10.“八一”建军节,现役军人、离退休军人、武警、消防救援人员、烈属、遗属、现役军人家属,凭有效证件,免票参观
沈阳故宫门票票价为每人50元。
(一)凡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享受门票半价:
1.未成年人: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凭有效证件;
2.学生:全日制本科或本科以下学生凭学生证(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阶段);
3.老人:60周岁(含60周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
(二)凡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享受门票免费:
1.儿童: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3米以下儿童;
2.老人:70周岁(含70周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
3.残疾人:残疾人凭残疾证(由中国残联制发),对盲人(视力残疾二级及以上)、双下肢残疾人、中度智力残疾人(智力残疾三级及以上)和精神残疾人、允许一名陪护人员免票。残疾军人、残疾警察凭有效证件;
4.军人、公安民警:现役军人、公安民警凭有效证件,军队退休干部凭有效证件;
5.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未成年子女免费。
交通信息
乘坐
北京地铁1号线至
天安门东站下车,B口出,后向北沿南池子大街步行500米,再向西沿护城河步行至午门,即可进入北京故宫。
乘
沈阳地铁1号线到
中街站或
怀远门站下车,步行10分钟即可到达沈阳故宫。
乘坐北京公交1、120、2、52、82、夜1路,以及北京公交观光1线、观光2线,在天安门东站下车,后向北沿南池子大街步行500米,再向西沿护城河步行至午门,即可进入北京故宫。
乘坐沈阳公交117、118、132、140、213、222、228、257、276、287、290、292、294、296路及环路,在故宫站下车,步行5分钟可到达沈阳故宫。乘坐沈阳公交105、113、117、131、133、150、168、218、219、237、248、273、298路,在大东门站下车,过大东门(抚近门)往西步行10分钟可到达沈阳故宫。乘坐沈阳公交207、212、224、227、326、333、334、503路,在大西门(怀远门)站下车,过怀远门往东步行10分钟可到达沈阳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