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
明朝人物的传奇故事
公元1430年,明朝政府决定任命一批“部级干部”出任“省长”,明宣宗亲手书写了于谦的名字授予吏部,昔日因义正辞严出口成章面斥汉王谋逆而深受明宣宗赏识的于谦被任命为河南、山西巡抚于谦在三十三岁这个年富力强的年龄赴任之后,轻车简从,足迹踏遍了河南、山西各地,体察民情,革除时弊,政绩卓著。一年旱情严重,于谦星夜启程,亲赴晋祠祈雨,竟然求得甘霖普降,“愿将一掬灵祠水,散作甘霖遍九州。”我们今天仍然能够从于谦的两首诗作中映证这令人感动的传奇故事。
公元1430年,明朝政府决定任命一批“部级干部”出任“省长”,明宣宗亲手书写了于谦的名字授予吏部,昔日因义正辞严出口成章面斥汉王谋逆而深受明宣宗赏识的于谦被任命为河南、山西巡抚。于谦在三十三岁这个年富力强的年龄赴任之后,轻车简从,足迹踏遍了河南、山西各地,体察民情,革除时弊,政绩卓著。一年旱情严重,于谦星夜启程,亲赴晋祠祈雨,竟然求得甘霖普降,“愿将一掬灵祠水,散作甘霖遍九州。”我们今天仍然能够从于谦的两首诗作中映证这令人感动的传奇故事。于谦巡抚河南、山西十九年,深得两省百姓拥戴,当明廷准备将他调任京城的时候,两省吏民千余人上书请求于谦留任,就连太原的晋王和开封的周王也极力挽留。
于谦回到京城的第二年就发生了土木堡之变与北京保卫战,此后,再次兴盛的蒙古势力屡屡南侵,先后多次袭击太原。1514年,鞑靼骑兵从阳方口南下,攻到太原城北三十里的阳曲湾。嘉靖年间,由于明朝统治者的平庸和戍边将领的无能,鞑靼铁骑连续三年兵临太原,1540年,鞑靼骑兵攻破宁武关,一直打到清源县、太原县。1541年,鞑靼骑兵再次突破宁武关,兵临太原城下,劫掠榆次、太谷而去。1542年,明廷诱杀鞑靼贡使,鞑靼军队疯狂报复,第四次南侵太原,由于太原守将的顽强抵抗,鞑靼骑兵绕城南掠,一直杀到上党,成为明代山西最大的一次浩劫。1567年,鞑靼骑兵攻陷石州、汾阳,四处窜扰,前锋部队到太原近郊侦察,发现太原守军严阵以待后引兵从石州退走。
光临太原的,除了这些不期而至带来灾祸的不速之客外,也有翩翩而来留下温情与浪漫的绝代佳人。“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未曾开言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这是一段大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戏曲唱词。当年,这位美丽的女囚告别洪洞监狱,一路风尘来到了省城太原。《魂系山西》一书曾提到,洪洞县司法科直到民国初年还保留着苏三的案卷,苏三与王景隆是同乡这一细节就是从苏三的供词中发现的。至于这份珍贵史料的详细内容如何,又为什么会遗失,书中没有述及。
带着满腔哀怨踏入这座陌生城市的苏三并不知道,当年情深义重的王公子如今已是巡案山西的王大人,正是他在寻访旧日情人的同时发现了这桩冤案的疑点,而将苏三等涉案人员全部押到太原会审。于是,这才有了《玉堂春落难逢夫》,人世间又多了一段爱的传奇。
“虎头牢里羁红妆”,洪洞监狱因为关押过苏三而成名,以至于被改称为苏三监狱,可惜的是,当年太原城中会审苏三的察院却没有这么幸运,如今已经没有几个人还能记得起它。会审、羁押苏三的山西省提刑按察司署衙旧址就在今天的钟楼街中段,从明朝起,这里一直就是山西省最高司法机构的所在地,建国后,山西省高级法院也以此为驻地,直到1997年才搬迁到南内环桥西新址。如今,太原还有一个叫“察院后”的地名,顾名思义,它位于明清察院之后,这里聚集着十几家门面不大甚至有些简陋的小饭店,以提供别具风味的拉面、焖面、拌汤、烙饼等家常便饭而享誉省城。“察院后”甚至已经成为太原餐饮业的知名品牌,许多建在别处的大饭店都挂着“察院后”的名字,就象太原的羊杂割店十有六七要挂上“鼓楼街”的招牌一样。
有句话叫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比察院更能映证这句话的是山西省府。山西省政府位于府东街,这里从北宋潘美设置帅府开始就一直是山西省最高军政机关所在地,府东街、府西街也由此而得名。山西省府历经一千余年风雨沧桑,伴随着一次次的改朝换代而几经改建、扩建,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阎锡山以此为督军府时留下来的建筑,据说,这里是全国唯一保留下来的督军府旧址,所以它也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政府院内有一处名为梅山的园林,里面保存有两通御碑,一块为乾隆得知山西下了五寸大雪后作诗嘉奖山西巡抚农起,一块为乾隆对山西巡抚鄂弼的勉励。此外,还有阎锡山立于民国九年的一通石碑,上面记录了从清代顺治到民国初年117位山西巡抚或提督的名字。
乾隆皇帝微服私访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而事实上,他那些游山玩水与风流韵事比起浪子皇帝明武宗来说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关于明武宗的五次出巡,民间故事与戏曲中都有体现,“大圈圈里面有个一个小圈圈,小圈圈里面有个黄圈圈”,这是一句令后世溥仪皇帝顾影自怜的京剧唱白,当年,放浪形骸的明武宗就是厌倦了黄圈圈里刻板而又缺乏刺激的生活,走出皇宫,醉卧酒肆,夜宿娼家,他与酒家女李凤姐的邂逅,在京剧《游龙戏凤》里被演义成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1518年,第四次出巡的明武宗来到了太原,正史上对于他在太原的行迹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记载,因为他出巡的目的本来就不是为了江山社稷,自然难有什么政绩与训诫值得留之青史,但是,一部《明武宗外记》却将他在太原的绝对隐私暴露无遗。
来到太原之后,这位二十八岁的年青皇帝和以往一样,广索美女与乐工,众多美艳的歌妓中,明武宗找到了他一生中最为宠幸的女人,她就是乐户刘良的女儿、晋王府乐工杨腾的妻子刘美人。色艺双绝歌喉婉转的刘美人很快就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明武宗饮食起居都与她形影不离,左右侍从都称其为“刘娘娘”,谁要是惹得武宗生气,只须美人莞尔一笑,天子之怒便烟消云散。
第二年,宁王在南昌发动叛乱,尽管局势已在王阳明的掌握之中,一意孤行不听群臣阻谏的明武宗却趁机了却南巡的愿望。出征前,率军先行的明武宗与刘美人相约日后接她到军中随行,刘美人拔下头簪作为使者的信物。不巧,这枚头簪却在芦沟桥遗失,不见信物,刘美人对迎接她的使者耍起了小脾气,于是,明武宗丢下南征大军不顾,星夜兼程,乘小船亲自回去迎接刘美人。然而,此次南巡回到北京不久,纵欲无度的明武宗还没有来得及给刘美人留下任何名份与封号就病死在他的豹房之中,刘美人从此不知所终,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浪漫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明朝的政治危机终于在陕北的饥荒之后全面爆发,农民起义的风暴很快就席卷而来。先后击败了杨嗣昌、孙传庭等明军主力之后,1644年正月初一,已经转战十几年的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国号大顺,随即挥师北上,渡过黄河,取道山西,向北京进发。病入膏肓的朱明王朝此时已经无力抵御农民军锐不可当的兵锋,沿途州县大多望风而降,太原城危在旦夕。
当时担任山西巡抚的,是万历四十七年进士蔡懋德,这个崇拜王阳明的读书人颇有骨气,既不懂得向手握权柄的同乡跑官要官,也不趋炎附势跟着同僚们去拜谒魏忠贤的生祠,而是凭借自己的才干艰难地跋涉于明末黑暗的仕途。1641年的冬天,蔡懋德被任命为山西巡抚,仅仅两年之后,李自成就进占西安威胁山西,做为一省长吏的蔡懋德匆匆赶赴平阳部署河防,然而,内缺粮饷外无援兵,疲卒三千难挡百万雄师,晋王朱求桂又催促他回太原守城,他只得又匆匆返回了太原。李自成的大军不久突破黄河攻取平阳,刚刚回到太原的蔡懋德被朝臣弹劾擅自弃守平阳,崇祯皇帝立即将他就地解职听候处理,另派郭景昌接任山西巡抚。
重兵压境,从北京出发的援军却以日行三十里的速度逡巡于河北山西著名学者傅山先生只得赶赴河北李建泰军中请求他急救太原。自告奋勇代替崇祯皇帝亲征的大学士李建泰原本想回到家乡曲沃用自己的私财募集军队,然而,曲沃很快就被大顺军占领,李建泰的计划也就无从实现,他从北京带出的三千禁旅也溃散大半,只得率领剩下的几百名士卒滞留于保定。尽管傅山先生言辞恳切大义凛然,昔日在崇祯皇帝目送下慨然出征的李建泰却是有心无力。
与李建泰一样,新任山西巡抚郭景昌也在故关逗留不前。二月初六,大顺军兵临太原城下,蔡懋德以革职官员的身份召集同僚们商议对策,也许是已经意识到大厦将倾,蔡懋德泪流满面,他的同僚们也跟着哭泣,一个战前准备会开得凄凄惨惨悲天悯人。处于那样一个地位和身份,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感染的蔡懋德不可能象那些见风使舵反复无常的滑吏一样向他眼中的“流寇”投降,也不愿意象吴三桂、洪承畴那样抛却“夷夏之防”到异族王朝去做一个贰臣,更何况他在人们的眼中又是那样的迂腐,蔡懋德没有退路,除了牺牲自己去成就一个殉国死节的虚名外,他别无选择。擦干眼泪,蔡懋德带领他的下属们按照封建士大夫修身立世的原则与命运做了最后的抗争,无可奈何而又义无反顾地成为朱明王朝的殉葬品。
然而,无论蔡懋德与他的同僚们为明王朝尽忠的决心多么坚决,也无论晋王朱求桂用多少两白银来激励士气,他们却根本无力挽回早已注定的败局,就象本非亡国之君的崇祯皇帝仅凭自己的勤勉无力阻止积弊深重的明王朝走向覆亡一样。
一份以陕西百姓的名义指责农民军残暴的帖子贴遍了太原,“马在门内难行走,今年又是弼马温”的童谣也开始流传,虽然李自成起义军的主力果然在猴年遭受重创,但是,这些可笑的东西在大顺军的铁骑面前根本起不到丝毫作用,战场之上是要用实力来说话的,当时太原除了本地原有的军队,仅有来自宣府的三千援兵,但正是这支驻守太原南关的援军,在太原守军出战失败后率先投降。
大敌当前,一些腐败的官员仍不放过任何敛财的机会。晋王朱求桂拿出三千两白银赏赐守城将士,负责教育的官员黎志升却不忘雁过拔毛。几十名善于使用的鸟枪的太原居民自愿帮助守城,蔡懋德下令射中一人赏银二两,一时间应募的居民很多,但一些吝啬的官员却不愿拿出这笔赏金,这些民勇不久全部散去。
激战两日之后,大风突起,飞沙走石,驻守迎泽门的明将张雄投降,他的部下焚烧了城楼上的火药库,火势猛烈,守城明军纷纷溃散,大顺军于二月初八早晨从大南门攻入城内。太原城破,意欲自刎的蔡懋德被部下劝阻后向城外突围,行至水西门,蔡懋德下马拒绝出城,部将应时盛本来已经冲出城外,回头看不到蔡懋德便又入城寻找,与决意尽忠的蔡懋德一同退入三立书院,在三立祠的圣贤塑像前自尽,这个昔日留下蔡懋德琅琅授课声的山西最高学府成了他最后的归宿。除此之外,愚忠的太原官员还有四十五人自杀或因为不愿屈服而被处死,这其中,包括太原地区早期天主教徒毕拱辰。投降大顺军的,只有那个克扣军饷的黎志升。
在李自成从西安向北京的进军过程中,太原之战的激烈程度仅次于宁武关之战,直到一个月多后,已经攻破北京的李自成在与的他部下商议攻取李建泰据守的保定时,仍念念不忘榆林、太原、宁武关三镇的拼死抵抗。
李自成在太原停留八天,设置地方官吏,拘捕官宦士绅追赃助饷,向明王朝发布了最后通牒式的劝降书,也就是著名的永昌元年诏书。
二月十六日,李自成统率大军北上宁武,途经大同,于三月十九日攻破北京,明朝灭亡。然而,仅仅一个月后,这位中国历史是最富有喜剧色彩的悲剧人物就兵败山海关,退出北京城,取道山西向陕西退却,尾随而至的,是脑后留着一支长辫子的八旗兵。
李自成退守西安前夕,留下部将陈永福和韩文铨、李若星守卫太原。农民出身的陈永福早年从军,官至总兵,在1641年的开封之战中一箭射中李自成的左眼。两年后,明朝最后一位剿寇名将孙传庭兵败潼关,他的很多部下向农民军投降,陈永福因为射瞎李自成左眼的缘故而犹豫不定,李自成不计前嫌,折箭为誓,终于招降了这员勇将。
按照李自成“坚壁清野”的指示,陈永福下令拆除城外关厢的全部建筑,以免被清军在攻城时做为屏蔽,同时派出军队侦察清军动向、搜捕可疑人员。
明朝最后一代晋王是朱求桂,李自成攻破太原后,将被俘的朱求桂押往北京。山海关之战时,朱求桂与秦王朱存枢以及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随军出征,用以堵塞吴三桂效忠故主的借口。李自成兵败山海关之后,晋王朱求桂不知所终,大抵是死在了军中,而留在太原的晋王家族,也在不久遭受灭顶之灾。为了消除内患,大顺政权将太原的一千余名明朝宗室处死于海子堰,与此同时,太原的官吏士绅也全部被押往西安。今天的海子堰已经成为儿童公园的一部分,昔日那片曾被鲜血染红的一汪碧水如今有个很动听的名字:文瀛湖。
九月十三日,横扫山西的满清大将叶臣率军进抵太原,不久,刚刚攻取长治的另一支清军也前来会师。八旗军队在入关初期的战斗力是无庸置疑的,但面对九边重镇太原的坚固城池与陈永福的坚决抵抗,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也是无机可乘。
明朝后期,先进的西洋巨型火炮传入中国,明朝政府先后三次从葡萄牙人手中购买了几十门这样的巨炮并迅速装备部队,清军入关之后,这些“西洋神炮”以及它们的仿制品大多落入清军手中。十月初三,清军将“西洋神炮”运到太原城外,集中火力轰击西北城墙,城垣被炸塌几十丈,清兵蜂拥而入,大顺政权山西节度使韩文铨战死,山西巡抚李若星投降,太原遂告陷落,清朝对太原的统治开始了。
太原失陷后,大顺军从东门突围,遭到埋伏在城外的清军截杀,伤亡惨重,陈永福向南突围而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销声匿迹,以至于有人以为他已经死在乱军之中。五年之后,在清政府给归降将领的授职名单里,出现了陈永福的名字,至于他是什么时候在何地投降的清军,已经不得而知了。
清军在山西的统治并不稳固,大同很快就发生反清兵变,一支反清义军在姜建勋的率领下南下太原,驻兵于晋祠。就在义军准备进攻太原县城的时候,日夜兼程的清朝援军已经赶到,将义军包围在明朝成化、万历年间修筑的晋祠堡内,激战五天之后,晋祠堡被攻破,姜建勋突围去了汾州,并最终牺牲在了那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12 12:1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