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起义是
明末农民起义的重要一方。明朝天启、崇祯年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李自成为闯王
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李自成约在
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加入了不沾泥张孟存的队伍。在起义的过程中,在牛金星等人的辅佐下,提出“
均田免赋”“平买平卖“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民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
历史背景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的军事将领,原名鸿基,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
崇祯二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1643年(崇祯十六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
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1644年正月,建立
大顺政权,定都长安,年号永昌;同年三月十八,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
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1645年5月17日在通城九宫山玄帝庙拜神后因劳累过度熟睡,遭山民误当贼打死。
纲领政策
起义军起义过程中,针对明朝
地权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
均田免赋”口号。攻占西安后,又以“贵贱均田”及“五年不征”相号召。在河南等地到处传播“不当差﹑不纳粮”的歌谣。后因“均田免赋”纲领属于
平均主义的空想,并未真正实行,只是个别地方官曾经实行过改变封建地权的措施。如山东
诸城县令到任之后,即以
劫富济贫之说,令产不论远近,许业主认耕;在某些地区
大顺地方官府还默许农民进行自发的夺地斗争。起义军亦实行籍没富室政策,以解决军饷,兼济贫穷。李自成初下洛阳,没收福王藩府及宦家巨室存积的粮食和大量金钱,以其中一部分赈济贫民。以后每攻占一个城镇,常采取类似措施。占领西安后,继续以“劫富济贫”相号召。但在这一口号下,劫掠平民﹑殃及无辜之事亦时有发生。起义军还针对地方为考中的举人进士树建牌坊,下“毁坊之令”。
起义军还实行平买平卖,保护工商的政策。这种政策自
崇祯十四年占领河南起,始终执行。起义军进北京后,令市民照常营业,不少地区工商业照常进行。山东畿辅运河航行的商船不绝。
起义过程
起义开端
当时正是明朝末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天灾人祸不断发生。明末
政治腐败,农村破产,压迫剥削日益加重,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连续多年闹
灾荒,土地都被
皇亲贵族、地主
豪绅霸占了。千百万农民身上无衣,口中无食,受着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李自成从小就因欠债被迫给姓艾的地主牧羊。21岁那年,他打伤了地主,逃到银川当一名
驿卒。当时,全国到处都有农民起义爆发。1627年,陕北白水县农民王二率领数百农民杀死知县张斗耀,揭开了
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陕北巡抚得报后,因怕受到朝廷怪罪,充耳不闻,起义队伍乘机迅速扩大。1628年,王嘉胤、王大梁、高迎祥和王左卦等纷纷起兵响应。李自成、张献忠约在1630年前后也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1630年,张献忠在陕西
米脂十八寨起义,自称“八大王”。李自成也杀死贪官造了反,在他舅舅
高迎祥领导的起义军中当“闯将”。1635年,明朝派
洪承畴出陕西,
朱大典出山东,两面夹攻起义军。斗争的实践教育了起义军,他们深深感到,只有联合作战才有力量。1635年,各路起义军会师于河南
荥阳,共13家,72营,在一起共商对敌之策。
中原鏖战
不久,自成投闯王
高迎祥,为八队闯将,转战陕﹑晋﹑畿南﹑豫楚等地。七年,高迎祥农民军被围困于汉中附近峡谷中,自成重贿明总督
陈奇瑜,伪称解甲归农,得脱围困。既出栈道,连破
麟游﹑永寿等七县,势力愈强。九年七月,迎祥在陕西盩厔(今
周至)战败,被俘牺牲,自成承袭闯王名号,转战于陕南及四川东北部地区。十一年,起义军败于
梓潼,被迫出川北上。自剑州(今四川
剑阁)入甘肃,又走避
宁羌(今陕西宁强)。六月至汉中。是时农民军首领大多败降,唯李自成农民军仍坚持战斗。是年冬,明
三边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
孙传庭设伏于潼关原,起义军损失过重,潜伏陕
南山区。十二年,避走
巴东。十三年二月,自成军又在
奉节鱼腹山失利,为避实就虚,乃走
大宁(今四川
巫溪)﹑
竹山,返陕南,再次潜伏商雒山(今陕西商县东南)中。 同年,河南省发生严重灾荒,农民纷起暴动。十一月中旬,起义军经陕南商州突出武关,转战河南,农民争附,连下豫西南各州县。不久,文士牛金星﹑
宋献策﹑李岩等先后投奔起义军。十四年初下洛阳,杀明福王朱常洵,开仓济贫,声势迅速扩大。此后,三次围攻开封,连获
项城﹑襄城﹑朱仙镇﹑
郏县﹑
汝宁五次战役的胜利,执杀明
兵部尚书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及陕督
杨文岳等,大败陕督孙传庭。明军主力被消灭,起义军控制河南全省,部众近百万,其它农民军首领如
罗汝才﹑
袁时中等多归附自成,李自成起义军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主力。
自占领洛阳始,李自成渐将过去的流动作战改为每得一城,分兵据守的军事战略,十六年正月克承天(今湖北钟祥),打出“剿兵安民”旗号,散发“三年不征”传单。寻移檄
黄州,揭露
朱明暴政,宣传自己兴仁义之师﹑拯民于水火的作战宗旨。两年多席卷河南五府数十州县,及湖广荆﹑襄诸府。十六年二月,改襄阳(今湖北襄樊)为襄京,成立新顺政府,自成自号
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罗汝才为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辖区西起潼关,东至归德(今
河南商丘)﹑汝宁(今河南汝南),北滨黄河,南至
松滋﹑
枝江﹑澧州(今湖南
澧县),派遣地方官吏者凡七十多州县。
谋取西北
起义军雄据荆襄,遂图谋取京师。李自成采纳谋士
顾君恩之策,先取陕西,作为根据地。十六年九月,起义军与明孙传庭兵战于河南郏县,深沟高垒以疲明军,并利用连日阴雨,明军粮运不继之际,遣轻骑出
汝州(今河南临汝)断截明军粮道,大败孙传庭,杀伤明军四万多人,获器仗辎重数十万计,传庭奔潼关。此后起义军分两路进兵陕西,一路经
淅川下商州(今陕西商县)入陕南;自成则亲率大军趋潼关。十月,陷潼关,明军溃败,传庭战死。十七年正月,起义军攻克西安,乘胜取宁夏﹑兰州﹑
西宁﹑永昌﹑
庄浪等地。
起义军占领西安后,即正式定国号为
大顺,以
李继迁为太祖,改元永昌,以崇祯十七年为永昌元年。并改西安为长安。李自成改名自晟,称王。
攻陷北京
1644年二月,起义军分两路进攻北京,一路由先已进入山西的大将刘芳亮等率领,从
平阳(今山西临汾)经阳城,越
太行山出豫北,先下
卫辉(今河南汲县)﹑彰德(今
河南安阳)等地,然后经
真定(今河北正定)北上,以牵制明朝南路援军;一路由自成亲自率领,渡黄河,下太原,传檄各州县,揭露朱明种种罪状。山西农民群起响应,各府州县望风而下,自成遂率军北上,经
大同﹑
宣府(今河北宣化)南下,三月十八日围困京师。次日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自缢于
煤山(今景山)。
起义军占领北京后,北方的劲敌只余驻防山海关外的明总兵
吴三桂。自成虽认识到三桂拥有重兵,事关边防,但失于轻敌,仅派降将、权将军唐通和降官、兵政府 侍郎左懋第携金银锦缎前往招抚。三桂先接受招抚,后闻自成在北京向明官追饷,并闻家属被拘,遂归山海关起兵反叛,并向清军求援。自成大怒,率刘宗敏、李过 东征,四月二十一日至山海关。为防三桂东退,自成出奇兵二万绕至三桂军后,自己则率大军从西面合围夹击。
转战失败
山海关守将
吴三桂终于投向清军。李自成在北京得到
吴三桂降清的消息后,即派明降将唐通率二万骑兵出
一片石(今河北山海关北),绕道关外以切断吴三桂退路,并亲率二十万大军于四月十三日北上讨伐吴三桂。清军在接到吴三桂飞书告急后,连夜疾驰,二十一日,清军败唐通部于一片石,随即进入山海关。次日,清军、吴军与大顺军在山海关前对垒,清军统帅多尔衮先命吴三桂军与大顺军交战。两军酣战至中午,正当吴军被农民军包围难以支撑之时,隐伏于阵后的清军精骑突然从吴军右翼全部出击,猛攻大顺军左侧,农民军顿时阵势大乱,一朝溃散,向北京撤退。清军紧紧跟随,在
永平(今河北卢龙)再败李自成。
李自成回到北京后,连兵十八营反击尾随而至的清兵,失利。此时,农民军内外交困,形势严峻,李自成无心眷恋北地,于四月十九日在
武英殿匆匆登基后便放弃北京,向西安撤退。在大顺军撤退途中,清军先于
保定、
定州(今河北
定县)两挫农民军,接着向山西进攻。
大同守将
姜瓖投降,
平阳(今山西临汾)
陈永福被俘。全晋落入清军之手。同时,河北、山东大部分地区也被清军占领。
五月初,清军进入北京后,全国军事形势已呈现四分五裂的局面。清方控制着辽东、
畿辅、山西、山东等地区,大顺政权管辖着整个
西北和山西、河南、
湖广的部分地区,张献忠的
大西政权正在收取四川的进程中,大明则统治着整个南部中国。对此,清廷制定了新的军事方针:先“举大兵以收晋豫”,“次第定东南之局”,最后统一中国。清军因而将主要进攻目标转向农民军,对大明暂取不战不和的策略。为此,清廷将国都从沈阳迁到北京,宣告清朝是代明而兴的天下共主。
十月,清军分南北两路进攻大顺军:北路由英亲王
阿济格、
吴三桂、
尚可喜率领经大同、
榆林、延安南下,南路由豫亲王
多铎、孔有德率领经河南进攻潼关。同时,肃亲王
豪格率领的一部清军业已占领河南、山东一些地方。翌年(1645年)正月,多铎在潼关击败大顺军,李自成率主力连夜撤回西安。潼关为清军所占,入陕门户洞开。阿济格部清军进入陕北后,以一部分兵力围攻据守榆林、延安的李过、高一功部大顺军,自己领兵南下西安。自此,李过、高一功部被切断了往西安的退路,被迫放弃陕北,取道汉中,由四川入鄂。在清军两路重兵合击下,李自成不得不放弃西安,取道
商洛、豫西,转入湖广襄阳。
占领西安后,清廷命多铎部东进南京,摧毁弘光政权,命阿济格部继续追击大顺军。此时,50万大顺军已是军心涣散、纪律松懈、指挥混乱,在清军追击下,在襄阳、
九江等地连败十三仗,丧失了全部辖地。五月,李自成率兵一部退至湖北
通山县九宫山时,遭当地地主武装袭击,不幸牺牲,大顺政权遂而瓦解。其余部30余万后来在李过、
李来亨等领导下归顺大明,继续抗清,最后于康熙三年(1664年)失败。
余部抗争
李自成死后,其所建立的大顺便很快的分崩离析,其麾下的各大将军带着手下各自为战,企图分散清军注意力,为自己争取苟延残喘的时间,但是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被清廷一一剿灭的命运。
大顺军队分裂后,继续转战长江以南,在战斗途中,他们与当时在福京的明绍宗朱聿键合作。在朱聿键的帮助下整合人马,成立了一个10万多人的起义军队,史称“忠贞营”,表明了他们对于大明的忠贞,李自成的老婆
高桂英也在其中担当重要职位。
但是,此时中国的矛盾已经由农民与官僚的矛盾转化为汉满之间的矛盾了。此时满清大军刚刚攻下北京城,一个新的王朝刚刚建立。攻下北京城的满清对大明垂涎已久。失去依靠的“忠贞营”只好且战且退,转战广西,但由于军士水土不服,使得军中瘟疫横行,导致转战的“忠贞营”非战时损失大幅度上升。
除了外部的军士大幅减员,军中高层内部的矛盾也渐渐扩大,此时的高桂英已经不幸战死,起义军没有了主心骨,各大部将为了争权导致矛盾不断。直到起义军的最重要的一名元老级人物李过去世,军中争权夺利达到顶峰。最终,李过之子,素有“小闯王”之称的李来亨率兵分裂出去,继续与清兵进行抗争,其余部众很快被清兵剿灭。
最后,
李来亨的部队在与清朝抗争十几年之后也被剿灭,至此,李自成所有部众全灭。
历史意义
起义军起义过程中,针对明朝地权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
均田免赋”口号。攻占西安后,又以“贵贱均田”及“五年不征”相号召。在河南等地到处传播“不当差、不纳粮”的歌谣。“均田免赋”并未真正实行,只是个别地方官曾经实行过改变封建地权的措施。如在某些地区大顺地方官府默许农民进行自发的夺地斗争。起义军亦实行籍没富室政策,以解决军饷,兼济贫穷。但在这一口号下,劫掠平民、殃及无辜之事亦时有发生。起义军还实行平买平卖,保护工商的政策。起义军进北京后,令市民照常营业。山东畿辅运河航行的商船不绝。
所以说从一定程度上讲是推动了历史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