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乡人
17世纪迁入越南南部的华人明朝遗民
明乡人(越南语:Minh Hương/明乡),是指17世纪迁入越南南部的华人明朝遗民。
发展历史
西元1679年,中国大陆的”三藩之乱”接近尾声,满清军队胜利在望,乘”三藩之乱”之机反攻大陆的郑经部队也节节败退,在大陆已无法立足,郑氏南海舰队的基地广东雷州半岛岌岌可危。三千多忠于明朝的遗民迫于无奈,在南明将领陈上川杨彦迪、郑怀仁以及鄚玖等率领下,搭乘五十艘战船迁入当时由高棉人所控制的下高棉(今日越南南部)地区,随后南明复辟无望,这些移民于是在越定居。明乡人原称明香,意指明朝香火,1827年才被阮圣祖明命帝下令改称“明乡”。
这些明乡人曾先后开拓今天南越两个经贸重镇胡志明市及美荻,在胡志明市第五郡第11坊堤岸同庆大道陈兴道路380号(380 Trần Hưng Đạo, 11, Quận 5,)有一座已于1993年1月7日被越南政府列为国家保护的文化古迹的”明乡嘉盛会馆”(Ban Quản Trị Hội Đình Minh Hương Gia Thạnh)。”明乡嘉盛会馆”其实是一座庙,1863年曾获阮翼宗嗣德帝赐匾,正门口一副对联这样写着:
”明王治南天,天光日化;乡里居越地,地利人和。”
又有一副汉字门联这样写着:
“嘉献复振基光旧,盛德长留庙貌新。”
”明乡嘉盛会馆”正殿供的是中国明朝的历代皇帝,从明太祖朱元璋崇祯皇帝的神位,殿前一副主要对联这样写着:
“明圣先王,越国亦闻声教;乡党宗族,亚洲同此冠裳。”
正殿旁边供的是关羽和”明乡人”的始祖陈上川将军等人的神位。在陈上川将军灵位两边的一副对联,写着:
“耻作北朝臣,纲常郑重;宁为南国客,竹帛昭垂。”
“明乡会馆”里还有许多明代历史文物,即使今天在中国境内也很难见到了的,例如三百五十多年前明代官员戴的布帽子、穿的布靴,明代士兵戴的坚硬竹编镶铁皮军帽,都还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国籍
在1820年代后,他们与越南人享有同样的政治权利,一些阮朝官员更以明乡人自居,但阮朝不允其参加华侨商会及自称华侨华人法属印度支那时期,容许明乡人缴交一笔费用就能改籍,结果许多的明乡人选择了中国新移民一样身份,从此变成华侨
二次世界大战后,明乡人曾成为中法外交角力中的主题,中国与法国两国都希望把明乡人视为己国之公民。
根据法国的统计数据,1921年南越约有4.65万明乡人,占当地有中国血统居民总数的42%。到1950年,这个数字增至7.5万人,但只占南圻华人总数的10%左右。明乡人在华人总数比例下降,是因为在20世纪20至40年代有大批中国新移民涌往当地。然后,中方估计之明乡人口远高于此数,究其因应该是中法两国对明乡人,有不同定义。
17世纪中期,随着满清入关和朱明王朝崩塌,有很多汉人选择流亡海外。从东北亚的朝鲜、日本,到东南亚的安南、柬埔寨、暹罗,乃至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群岛,都有这些流亡者的身影。
初到当地的这些明人,依旧保留着自己的发式和文化特色,保留着从故乡带来的会党和宗族组织。而东南亚各土著政权,或者因为之前与明朝的密切联系,或者因为看重汉人的经济实力,或者因土著统治者自身实力有限,不足以直接统治这些有一定军事性质的移民集团。所以包容了这些华人自治组织的存在。
新加坡出土的“氵月”字墓碑
比如新加坡的“山仔顶”,出土过一些清代墓碑。上面写有 “氵月”字,有一种解释是“清”字没有了右上角的“主“字,意思是满清是僭主。另一层意思是这些人远走海外,右半边的月字象征着明,表示陆地上的明朝已经崩溃。但是“海上明朝”依旧存在。当时的东南亚地区,有很多这样流落的遗民小团体。
在越南则有着被称为“明香人”的明朝后裔团体。他们大都是因为满清入关而避难越南的汉人移民,本身有一定的宗族或者军事组织。在南下之初依然十分强调自己的文化传统,他们的称号“明香”就是延续明朝香火的意思,其聚居的社群则被称为“明香社”。
19世纪的越南明乡人照片 现藏于明乡人会馆
越南史书的记载,规模最早而且较大的明乡人团体,有相当一部分是明军的残余部队。当时越南北部后黎朝当政的郑主,担心收容明朝遗民会引发清朝的不满。就在其治下地区,要求中国移民改变北俗,遵守越南的风俗习惯,不能随意改变居住地。而南方的阮主政权则远离清朝的领土,而且需要有人帮忙壮大实力与开垦土地。所以对明朝遗民采取的是以宽待为主而不忘提防的政策,后来越南的明乡社主要分布于越南的南方。
据《大南实录》的记载,第一个明香舍成立于1650年前后,大约集中了5000左右的明朝遗民。随后又不断有明朝残兵流落到越南。
逃亡越南的明朝残部往往以水军居多
广东雷州的明朝遗民鄚玖,在1671年率400余部属和家眷乘船抵达柬埔寨南部的水真腊。获国王同意后负责开垦荒地,在河仙一带召集流民,将该地经营得比较繁荣。在鄚氏父子的自治下,这里的移民组建独立的武装,建立城寨自我保护。还设立起文武官署,并规划街市、招揽贸易,甚至征收过被称为“花枝”的博彩税,宛如一方诸侯。
1708年,鄚玖归顺越南南部的阮主政权。将先前开垦的土地献上,并且受封为“何仙镇总兵”。其在柬埔寨开拓的河仙一带,后来成为越南的河仙省。河仙政权因为完全复制明朝的文化,通粤语、识汉字、蓄长发、建文庙,建立书院传授汉文经典。所以被时人称为小广州,也被周边的柬埔寨等部族称之为港口国。
河仙镇政权发行的货币:安法元宝
1679年,郑成功旧部杨彦迪与陈上川总兵带着3000余士兵,乘50余艘船只在顺化地区登陆,请求越南的阮主收容。同一时期,另有170多名郑成功集团的成员自台湾流亡至会安。
阮主政权担忧收留明朝人会招致清朝不满,加之又不放心让这些明朝将士驻扎于腹地,故命其迁居水真腊。陈上川一行人在水真腊致力于农耕蚕桑,很快将当地开拓为商业港口,吸引了更多华商前往。1698年,阮主正式将嘉定一带纳入版图,设置嘉定府。 越南国王看重汉人的经济开垦能力,但又不希望明乡人保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所以阮主的态度是允许华人组成被称之为“明香社“的基层组织,但在政治级别上低于普通的县。
当今越南的陈上川祠堂
越南统治者根据所属地区和对政权的贡献情况,免除他们的兵役和劳役,让他们致力于经济发展和开荒活动。利用他们和两广还有福建的经济联系,开展国际贸易。同时也继承东南亚政权对于华人知识分子的招诱政策,让明乡人获准参加越南的科举考试。有的明乡人以此获得官爵,成为了越南的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等官员。
1869年法国人绘制的河仙城图
在经济上,这些人较早归附越南。这些人在方言和地域文化,以及宗教信仰上,大致与两广和福建地区是相通的。所以他们作为有着外贸属性的小社群,是维系对华贸易的主体。直到18世纪末,明乡人承担着检查船只、秤斤、价值。华船或外国船来会安时担任通事,并设订价格的职责。因为有着特殊的经济贡献,虽然他们也是越南的编户齐民,但在赋税方面享有不同程度的优惠。
除了开垦 明乡人的大量依靠为贸易服务为生
由于他们与越南女性通婚。因此明乡人不单保有最初“明朝香火”的含义,也被用以泛指一些与越南人通婚的华人之后代。
在文化上,这些人的祖辈在初来乍到之际,依旧维系着岭南的文化传统。明乡社民的衣冠和生活用品大致还有着前朝的影子。在他们的日历上,还保留着端阳、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
明乡社的祭祀活动表
在西山起义和阮朝建立时期中,华人的作用显著,这也促使阮朝比较优待华人。明命帝谕令明乡人不得加入越南人的村舍。每省仅有明乡社组织,其纳税较外国人为轻,且得仕公职。为了防止北俗的侵袭,阮氏皇帝甚至下诏禁止明香人自称为华人。明香人如果要自己结社,需要上报名册,并且不许像满清臣民一样剃发蓄辫。这些人的户籍应该与清朝移民区别开来。最后,明香人夫妇在越南落地生根之后,就不许北返了。
当然,这样做不是为了保留大明衣冠,而是单纯地为了维护自己的主体意识,并加速对这些明朝遗民的同化进程。所以最后到了1826年的阮朝时代,明香二字被改为明乡,意思是这些人逐步成为扎根于越南本土的越南人,要逐渐与华人身份脱钩了。
出身明乡人的潘清简 1863年代表越南出使法兰西帝国
到了殖民时期,法国人力图切断越南与中国的宗藩关系和各种联系。于是将有着汉人血统的明乡人极力算入越南人,以区别于华人。经过了历代的本地化和法国的殖民教育之后,这些明乡人在语言文化上最终与京族区别不大。和华人相比,他们和越南的主体族群反而更加接近。
今天的明乡人,已经不会说广东话和闽南话了,也只有老一辈的人才认识汉字。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18:44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