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财团
1962年成立的国际化非盈利慈善机构
创立于1962年的日本财团(Nippon Foundation)是一个国际化的非盈利的慈善机构,由日本著名的慈善家和企业家笹川良一出资创建。不仅在日本国内,也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财团成立以后,日本财团以海事和船舶事业为重点开展工作,力图通过财团的努力来推动岛国日本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团将工作扩展到教育、社会福利以及公共卫生等领域,活动范围遍及包括日本在内的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
财团简介
日本财团。资产总额为36万亿日元,雇员近24万人。核心成员有24家大垄断公司,其中银行2家、保险公司2家、工矿企业15家、商社1家、大百货商店1家、房地产行业1家和运输企业2家。由这些企业组成的经理会、称为二木会,是三井财团的最高领导机构。其中三井银行、三井物产、三井不动产公司是财团的三大支柱企业,这三大企业的首脑人物形成最高领导核心,对外代表三井财团。除了二木会成员企业外,还有未参加二木会而参加月曜会的16家直系子公司。此外三井财团还通过贷款、持股和人事关系,控制着一批旁系公司,其中持股率超过10%的联带公司达114家。
构成模式
以家族财阀为中心的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团是日本最早形成的垄断财团。如今,三菱、三井、住友、芙蓉、第一劝业银行、三和等六大垄断财团掌握着日本的经济命脉,控制着日本的大量公司。
三井财团
前身
三井财团的前身是由三井家族统治的三井财阀。创始人三井八郎兵卫高利于1673年在江户(今东京)和京都开办绸缎庄,以后兼营钱庄,从18世纪20年代起开设了以经办银钱汇兑业务为主的三井兑换店,成为商业资本加高利贷资本,并资助封建诸侯,替德川幕府包办汇兑,作为御用特权商人而成为富商巨贾。
发展
明治维新时,三井家族转到朝廷方面,资助新的天皇制政府调度兵粮军饷,发展成政商,得到明治政府的照顾,把持了全国的金融业。在此基础上,1876年开设了日本第一家私人银行三井银行,创设了三井物产公司。1910年建立了总持股公司,基本形成了近代的三井财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井财阀成为最大的垄断资本集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三井财阀所属直系和旁系公司及其子公司共达273家。三井财阀在此之后曾一度被解散。50年代初,由三井银行发起成立了月曜会,接着以促进三井物产公司的合并为目的而成立了总经理一级的五日会,1960年改名为二木会,逐渐成为三井财团的统筹领导机构。50年代末,原三井财阀直系、旁系公司以企业集团的新形式集结而恢复成为大财团。三井财团的经理会成员公司及其子公司和联带公司共达150多家。
三菱财团
三菱财团成立于1956年,其前身是“旧三菱商事公司”(该公司于1947年下半年被美国责令日本政府分散化小)。“解散财阀”解散了具有血缘关系的财阀家族,主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控股主从关系随之瓦解,这就使得子公司自主性得到增强,从而使得员工更加努力工作。建立资本和经营相对分离的新体制,对促进公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集团主要经营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为主,在日本的六大财团(三井财团,住友财团,富士财团,三和财团,第一劝银财团)中,三菱财团实力最为雄厚。其中三菱重工,三菱制钢,三菱化工,三菱汽车、三菱电机等都是全国同行业一流企业,在世界同行业中也名列前茅。
住友财团
创立
早在16世纪时,住友家族因在四国岛上开创并经营一座铜矿而日益发展壮大,成为日本官方指定的供铜商,主要服务于当时日本一些极具实力的名门望族,其中包括在1603—1868年间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当时,该家族的掌门人自豪地宣称,住友商社是全球最大的铜出口商。
发展
19世纪中叶,日本市场逐步对西方开放,住友商社也更为广泛地在冶钢及炼钢等领域发展起来。到20世纪初,住友家族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日本国第三大金融财阀。
20世纪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颇具政治影响力的垄断集团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追随者,住友财团也不例外。在此期间,住友财团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显,该财团的大部分产业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到1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传人已经掌握了财团股本总额的90%之多。
日本战败后,各财阀在美国的限制下纷纷解体而改组成为企业集团。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经济上的影响力也大大削弱。但是,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住友财团又东山再起,日益发展壮大。从那以后,住友商社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间金属、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纺织等领域的贸易活动,成为住友财团的核心企业及日本四大贸易商之一。
我国研究
“这次到日本来,就是要向日本请教”
——邓小平 我国对日本财团的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一个小高峰,这要感谢邓小平同志1978年访日。1978年是中国国家战略发生重大转变之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作为中国国家领导人,二战后首次正式访问日本,也是邓小平在酝酿中国现代化大战略的过程中所做的一次取经之旅。|
访问期间,邓小平在回答记者问题时指出:“首先承认我们的落后,老老实实承认落后就有希望。再就是善于学习。这次到日本来,就是要向日本请教。”
中国需掀第三次“学习日本潮”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之所以会取得巨大成就,与虚心学习国外经验有着密切关系。但金融危机却让我们看到,美欧的一些发展理念和制度设计,并不能适合中国的需要。如果说,未来中国在发展中,更需要有选择地向国外学习的话,那么日本仍应是一个主要目标。我们需要掀起第三次“学习日本潮”。
中国人曾有过两次学习日本的经验,第一次是百年前,甲午之战失败后,中国人知耻后勇,拜敌为师,随之日语中“外来”新概念挤占了四书五经中的话语。主导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两党的先驱们,大都是这些新概念的实践者。第二次是30年前,邓小平访问日本,体验自动化,乘新干线、感受高速度,国内随之掀起了一股“学习日本”的热潮,日本技术几乎成“现代化”别名。
但是,两次学习都有一些遗憾。第一次,许多人将日本视为“小西方”,日本只不过是“西学东渐”的“工具”;第二次,许多人是将日本视为“经济巨人”,日本只不过是“技术与管理”的“培训班”。“工具论”与“技术论”,如同两片叶子遮住了人们的眼睛,影响了我们对日本社会整体,尤其是人文领域的关注。
日本是一个后进的东方岛国,20世纪初,花了30年就进入了“列强”行列。二战失败后,也只用了20多年又超过欧洲各国跃居世界经济次强。而我们以优于日本的“硬件”,经历了30年高速成长,仍与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仅此一点,就仍需要虚心学习。
两次学习日本是形势所迫,今天依然如此。世界大动荡的变局、欧美模式的瓶颈、我们自身发展的困难,都逼迫我们以更高、更全面的视角再一次学习日本。中国现在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更需要找出差距、后来居上。毕竟,善于学习,也是一种自信力的表现。
(来源:环球时报2009年1月 庚欣)
近年研究状况
财团,早期被人们称为“财阀”。90年代末期,国内有一部分学者对日本财阀有过研究,但被后来居上的“欧美大潮”所淹没。近年来,研究日本的学者少之又少,能对日本企业发展模式有所深究的更是寥寥无几,相关的研究书籍也很难买到。
日本财团的发展伴着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这其中离不开儒家文化。比较著名的日本财团包括三井、三菱、住友、富士、第一劝银、三和六大财团。现阶段国内对财团研究比较出名的著作有《三井帝国在行动》《三井帝国启示录》《瞄准日本财团》《财阀与帝国主义》等书籍。
奋斗目标
日本财团最根本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一个和平与繁荣的国际社会,让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每一个成员的基本人权都能够得到保障。为实现这一目标,日本财团一方面需要尊重根植于各种文化的不同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要超越分割世界的政治、宗教、人种、国家等各种界限。
同样,日本财团借以实现奋斗目标的方法也是靠不断的努力去顺应时代潮流,了解社会形势,把握国际社会最紧迫的需求。我们深知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问题,但其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我们的着眼点是捕捉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实质,在此基础上,按照灵活机动的原则,选择需要优先解决的课题,进而即全面又细致地为解决问题付出努力。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当锐意创新,不断寻求解决各种全球性课题的新途径,使具体的活动能够行之有效地开展起来。
日本财团对于我们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开展的各项事业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人类和世界,我们愿把各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汇聚到一起,进而运用它们去改变社会。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7 11:39
目录
概述
财团简介
构成模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