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之形如丸》是北宋沈括所著的笔记,出自《梦溪笔谈》。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譬喻,根据月亮的圆缺正确回答了日月之形是像弹丸还是像团扇的问题,其丰富的空间想像力和准确的类比推理令今人叹服不已。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月本无光,犹
银丸,日耀之乃光耳。光之初生,日在其傍,故光侧而所见才如钩;日渐远,则斜照,而光稍满。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日、月,气也,有形而无质,故相值而无碍。
日月的形状就像圆球一样,怎么知道的呢?根据月相的圆缺就可以验证。月亮本身不发光,就像一只银色的丸子,是太阳的照耀才使它有了亮光。月光刚产生的时候,太阳在它的旁边,所以发光的只有一侧而且见到的月亮象钩子;随着太阳的远离,开始斜照,则发光部分渐多。这就像一弹丸,用粉末涂它的一半球,侧面看它,则涂粉的地方像钩子,从正面看它,则是个圆,这就是为什么知道日月形状像丸子的原因。太阳、月亮,还有大气,有形状却没有本质内涵,所以互相遇到也没有太大阻碍。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
北宋杭州
钱塘县(今
浙江杭州)人
汉族。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
武夷山、
建阳一带,后隐居于
福建的
尤溪一带。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
进士。神宗时参与
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
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
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
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
陕西盐政。后知
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
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
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在
镇江梦溪园撰写了《
梦溪笔谈》。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
天文,所提倡的新
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
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
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
地磁偏角的存在,比
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
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
数学方面,他创立「
隙积术」(二阶等差
级数的求和法)、「
会圆术」(已知
圆的
直径和
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地质学方面,他对
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
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药方,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
毕升发明
活字印刷术、
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沈括自幼对天文、
地理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少年时代他随做
泉州州官的父亲在福建泉州居住多年,当时的一些见闻,均收入《梦溪笔谈》。在
天文学方面,沈括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曾经制造过我国古代观测天文的主要仪器——
浑天仪;表示太阳影子
的景表等。为了测得
北极星准确位置,他连续三个月,每天用浑天仪观测北极星位置,把初夜、中夜、后夜所见到的北极星方位,分别画于图上,经过精心研究,最后得出北极星与北极距三度。这一科学根据在《梦溪笔谈》中有详细的记载。《梦溪笔谈》中还记载了沈括在数学方面的贡献,他发展了《
九章算术》以来的等差级数,创造了新的高等级数求和法——隙积数。几何学中,他发明了会圆术,即从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高度来求弓形底和弓形弧的方法。为此
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曾给予沈括以极高的评价。 《
宋史·沈括传》称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英国科学史家
李约瑟评价沈括“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和“中国科技史上的的里程碑”。
1979年7月1日为了纪念他,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在1964年发现的一颗
小行星2027命名为沈括。 他在百科全书《梦溪笔谈》中,是第一个人把历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
猛火油等名称统一命名为石油,并对石油作了极为详细的论述。 曾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
①问题:( )?答:日月之形如丸,以月盈亏可验也.
曹操《
观沧海》 中的名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
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