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是福建省独流入海河流
闽江的支流。发源于
戴云山西北麓(即大田县屏山乡),源头为屏山溪。红湖至白马寨称均溪,白马寨至尤溪县城关称坂面溪,尤溪县城关以下称尤溪,有文溪、湆头溪等汇入。尤溪自南向北于尤溪口注入闽江。较大支流有:文江溪、新桥溪、清溪、青印溪、华兰溪等。按《福建省志地理志》,尤溪流域面积5436平方公里,河长202公里,河道平均坡降2.0‰。
干流概况
尤溪上游有二源:一是均溪,发源于大田县南部,在坂面乡街面村流入本县;二是文江溪,发源于永安市青水乡南部,流经大田县(中下游约有10公里流经本县池田乡高士、中洋村,称赤目溪),在坂面镇厚禄坪村流入尤溪县,两溪在下尾自然村(《大田县志》记为街面村七里潭,2007年已建成街面水电站,两村相邻)汇合后始称尤溪(1981年地名普查时确定)。一般以均溪为正源。
均溪,发源于大田县屏山乡的溪头下前溪(源头段俗称屏山溪)。屏山溪,为均溪源头段,主流源出溪头下前溪至石牌与武陵溪汇合,为均溪主干流。均溪有一级支流7条,二级支流2条,流域面积1271.2平方公里(大田县县境内1039.9平方公里),经梓溪、坑口、石牌、城关、京口、昆山、高才,蜿蜒流经富裕坪于东南出境,与文江溪汇合于尤溪县坂面镇街面村七里潭入尤溪。
尤溪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坂面、城关、梅仙、西滨和尤溪口五个乡镇,注入闽江。《尤溪县》称尤溪总长125公里,《福建省志地理》称流域面积5436平方公里,河长202公里。
水文特征
尤溪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达29亿立方米。其中:地面径流量24.9亿立方米(不包括外县、市流入本县的水量),地下径流量4.1亿立方米。1985年人均占有径流量8660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径流量8121立方米。年径流量的时、空分布与降水基本吻合:在时间分布上,50%集中在春末、夏初(4至6月);在空间分布上,中部尤溪沿岸一带略少,西北、东南地区略多。
据西洋水文站观测资料,尤溪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6.21亿立方米。径流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大。通常,每年的3至9月为汛期,径流量约占年总径流量的85%,其中5至6月一般为洪水发生期,径流量约占年总径流量的35%;10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径流量约占年总径流量的15%。
尤溪水位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都较大,属暴涨暴落的山区性河流。据尤溪县城关水位站(测点在福星塔附近)观测:通常,每年的5至7月水位最高,11月至次年2月水位最低,年内最高与最低水位相差最大的记录达11至12米、最小的亦在3米以上;尤溪多年平均水位为海拔102.57米,极端最高水位达海拔113.56米(出现于1960年6月10日),极端最低水位仅海拔101.81米(出现于1963年5月26日)。
尤溪县城关水位站确定,尤溪的警戒水位为海拔104.82米(罗零基面107.00米。平均一年一遇),达到海拔107.82米(罗零基面110.00米)即进入危险状态(平均五年一遇)。
尤溪流域河流含沙量小。据西洋水文站观测:尤溪多年平均含沙量仅0.274公斤/立方米;平均年输沙量为138万吨,最大的年份(1961)为331万吨;平均年泥沙侵蚀模数为250~400吨/平方公里,最大的年份(1961)为613吨/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
均溪主要一、二级支流有:
武陵溪,发源武陵雪山,经百束、半路和上岩、桃溪出大石、上坡至石牌与小湖溪汇合入均溪。
小湖溪,发源于上京梅林村,经小湖、桃山、长溪至石牌与武陵溪汇合入均溪。
周田溪,发源于均溪上华,经和丰、建成、周田、郭村至城关镇东桥入均溪。
仙峰溪,源出德化县赤水铭爱村(九仙山南麓),于济阳大墘村入境,经大儒(为大儒溪)、仙峰、京口汇入均溪。
洪崎溪,源出德化县双瀚,于早兴张墘入境,经杞溪洪崎坂至宏才汇入均溪。
湖美溪,发源于前坪上地村,经前进、西燕、仁东、仁美至通尾汇入均溪。
富裕坪溪,发源于梅山高泉村,经岭后、龙口、黎坑,于富裕坪边界出境,汇入均溪。
和平溪,为均溪二级支流,发源于吴山村,主流经尾宫、再与科山小溪汇合,经下落又与吴山经吉州小溪汇合入下坪溪,与济阳、锦山、张坑等3小溪汇合后入仙峰溪。
文江溪,源出永安青水,经槐南于鲤鱼坑入境,经下坪、桃舟、大安、朱坂、文江、大中、德州、沧州、大安坂至璞溪口,与璞溪小溪汇合后,于尤溪街面七里潭与均溪汇合。流域面积1385.5平方公里(境内838.2平方公里)。
文江溪一、二级支流有:
朱坂溪,发源于上京上坪村,经华溪、群团、西埔(为东埔溪)、甲魁、锦溪、花桥、大同、琼口至朱坂汇入文江主干流。
铭溪,发源于广平大吉村,经丰庄、西园、东景、栋仁至铭溪下坪汇入文江溪。
广平溪,发源于广平万宅村,经万筹、五峰、广平至苏桥双涧汇入文江溪。
奇韬溪,发源于奇韬洋地村,经龙坪、奇韬、文经、桥下至文江汇入文江溪。
建设小溪,发源于建设元山村,经建国、建强、建设、建爱汇入文江溪。
民主小溪,发源于文江联盟,经大文至民主汇入文江溪。
梅山小溪,发源于梅山长坑,经西书、梅山、秀岭至德州汇入文江溪。
张地小溪,发源于太华仕坑(为文江溪二级支流),经温坑至西埔汇入朱坂溪。
汤泉小溪,发源于太华德安(为文江溪二级支流),经池园、汤泉至黄沙汇入朱坂溪。
主要支流(指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下同)有:
新桥溪,源流于尤溪县管前乡东上村,池田乡上地、溪坂、林尾、上井、池田、文山、下桥、坎里、夏阳、中洋村,注入赤目溪。
溪口溪,源流于大田县及本县坂面乡厚禄坪村。
街面溪,源流于德化县及本县坂面乡街面村。
京口溪,源流于尤溪县池田乡葛竹、宝山村,坂面乡京口、坂面村。
清溪,源流于尤溪县中仙乡双溪口、竹峰、剑溪村,台溪乡漈坑、玉涧、象山、清溪、凤山、西吉、园兜、大头桥村,坂面乡下川村。
清溪主要支流有:
玉肖溪,源流于尤溪县坂面乡肖坂、华园、大坪村,中仙乡华口村,台溪乡玉涧村。主要支流有华口溪(源流于德化县及本县中仙乡东华、西华、华口村)。
台溪,源流于尤溪县台溪乡盖竹、洋头、台溪、洋尾、莒洋、书京村,城关镇园溪村。
青印溪,源流于尤溪县八字桥乡坑头、黄垄、村头、洪田、洪牌村,管前乡柳塘、真地、林源、浯溪村,团结乡新坑、山连、湆头、后洋、玉池、解建、联建、团结、光林、安林村,城关。
青印溪主要支流有:
西溪口溪,源流于大田县,本县池田乡瓷厂村,管前乡建设、西溪口、洪坑村。
管前溪,源流于尤溪县池田乡龙上村,管前乡东上、管前、村尾村。
文峰溪,源流于尤溪县团结乡文峰、新坑村。
东村溪,源流于尤溪县团结乡三山、东村、后洋村。
七尺溪,源流于尤溪县池田乡大坋、双鲤村,团结乡七尺、团结村。
新洋溪,源流于尤溪县城关镇星明、腾洋、新洋、下村村,梅仙乡汶潭村。
源湖溪,源流于尤溪县联合乡连云、下云村,梅仙乡丁地、乾美、下保、玉石、源湖村。
吉木溪,发源于尤溪县莲花山,流经联合乡联合、联东、联南、惠州、吉木村。
华兰溪,发源于尤溪县汤川乡北山岩,流经汤川乡光明、下井、黄林村,台溪乡安阳村,溪尾乡秀峤、长华、溪尾村,西滨乡华兰、雍口村。
华兰溪主要支流有:
纲纪溪,源流于尤溪县台溪乡丁岩、后隔村,溪尾乡大宁、纲纪村,西滨乡华兰村。
后楼溪,源流于尤溪县洋中乡后楼、康林,西滨乡雍口村。
际后溪,源流于尤溪县西滨乡彩城、厚丰、际后、西洋村。
治理开发
蓄水工程
坑口水库,属均溪河首级控制性水利枢纽,位于大田县谢洋坑口村,距县城18公里。集雨面积84.5平方公里,总库容27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245万立方米,除发电外,可灌溉4458亩,防洪980亩,养鱼水面1100亩。1984年动工,1986年建成。
元沙水库,位于大田县广平镇元沙村头五龙顶山麓,集雨面积6.3平方公里,总库容376万立方米。1965年12月动工,由广平、建设、文江、奇韬等乡民工参加兴建。1967年8月,枢纽基本建成,因“文化大革命”影响,至1971年12月竣工,投入运行。大坝为均质土坝,采用“水中填土”施工,最大坝高35.45米,坝顶长130米,副坝高14.84米,溢洪道净宽19.4米,输水涵洞长140米;放水口安装2台转动门盖,以2台5吨手动卷扬机启闭;干支渠8条,总长38.9公里;渡槽3座、117米,隧洞6座、631米,倒虹吸管2座、510米;灌溉元沙、苏桥、广平、五丰、万筹村及广平良种场,合计面积4200亩,除涝2200亩。库区淹没土地200亩。工程总投资202.94万元(国家补助125.25万元),投工90.14万工日,完成土石方78.9万立方米。
高云水库,位于大田县建设乡建国村高云山谷,集雨面积2.2平方公里,总库容134.4万立方米。1974年10月动工,由建设乡各村民工参加兴建,1976年12月,投入运行。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26米,坝顶长118米,溢洪道净宽8米,输水涵洞长106米;放水口安装2台针阀,手动螺杆启闭;干支渠3条,共15.18公里;渡槽3座、80米,隧洞1座、208米,倒虹吸管1座、692米,灌溉建国、建乐、和平、建丰、建强、建民等村农田2000亩,除涝面积1600亩。库区淹没土地140亩,迁移11户63人。工程总投资121.57万元(国家补助75.1万元),投工50.97万工日,完成土石方48.75万立方米。
小盖竹水库,位于大田县石牌乡桃坑村,集雨面积2.8平方公里,总库容132万立方米。大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33米,顶长115米;副坝为均质土坝,高19米,顶长98.2米。溢洪道净宽10米,无压输水涵洞长110米。放水口2台针阀,手动螺杆启闭。1975年10月动工,1982年12月坝区枢纽工程基本完成。干支渠26公里,渡槽2座、107.5米,隧洞1座、651米(左干支渠未配套)。库区淹没土地110亩。工程总投资129.24万元(国家补助115.64万元),使用劳力56万工日,完成土石方35万立方米。设计灌溉石牌乡鳌江、桃山、小湖、后坑村土地3000亩,因渠道未配套,仅灌田500亩。
柳塘水库,枢纽工程建在尤溪县管前乡绿柳村,横截青印溪,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建有粘土心墙土石坝(高43.6米,宽6米,长250米),总库容440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管前、池田、坂面、团结等4个乡中40个村的耕地3.45万亩,其中保灌2.5万亩(但未实现)。设计开渠99公里,其中隧洞了道总长8公里。已开通一道穿通管前与池田乡界,主洞长5290米,斜井1眼长123米,洞身开炸断面宽2.15米,高2.58米。主洞工程历3年完工。1977年9月动工,1979年10月水库枢纽工程完成,1980年6月闭闸,初期蓄水量限制1000万立方米,1986年7月15日最多蓄水量3826.8万立方米。
双鲤水库,建在尤溪县池田乡双鲤村东兜自然村,拦截青印溪支流七尺溪,集雨面积34平方公里。总库容1047万立方米。设计保灌1.18万亩(分布在11个村)。开干渠29.7公里,支渠72.5公里。沿线有隧洞4道共长533米,渡槽5座共长53米,倒虹吸管3条共长745米,大坝投工165万工日。1970年7月勘测,1971年动工,1975年冬基本竣工。。
引水工程
上游大田县修渠筑坝,引水灌田,历史悠久。民国17年(1928年)县志记载,渠坝引水设施有:奇韬乡的官陂、蛤蟆陂、龙潭陂(奇韬村)、长圳(桃舟村);文江乡的西窍圳、曾七公陂、桥头陂、溪口陂、车碓陂、水鼎潭陂、太监陂(均在朱坂村);建设乡的手捧圳(又名簸箕圳);湖美乡的七井陂(湖上村);石牌乡的长潭陂(鳌江村);广平镇的万稷陂、东岩陂(广平村)、洪兜圳陂、鱼泗陂(铭溪村);均溪镇的镇南陂、张氏陂、南涧陂、关岳庙陂(城关)、小溪圳(温镇村)、官圳(京口村)、仙水圳(华安村);太华乡的长圳、官陂(中华村)、和尚陂(太华东坑口)、坂头陂(太华洋头)、白马湖陂(玉井村)、黄陂(锦溪村)、茅楻陂(甲魁村)、曲潭陂、大圳头陂(汤泉村)、石圳(黄沙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普查、摸底、澄清工程实况,对民国以前的渠坝引水工程分期进行修复和改建。50年代初,以兴建小型灌溉工程为主,至1957年,修复南涧陂、手捧圳、大圳头陂等处,新建武陵水圳、百束上洋圳、建国下□亭圳等百亩以上渠坝引水工程12处和小小型引水400余处,灌溉8000余亩。
1958~1965年,除改建太华长圳,重建曲潭陂、白马湖陂、石圳等处外,新建均溪仙京渠、群乐路下圳、建国围楼厝坝、桃东小兜圳等29处,其中灌溉500亩以上渠坝引水重点工程有仙京渠(灌溉540亩)、汤泉后甲洋圳(灌溉800亩)、大中塔头圳(灌溉500亩)、福塘洋左、右引水渠(灌溉500亩)等。
1966~1978年,改建太华茅楻陂,新建梓溪洋头圳、大墘群力圳、上岩后头林渠、上坪下坪圳、甲魁小溪圳、东西坑环山圳、金华石金渠等引水工程20处。其中,500亩以上重点渠坝有经东渠,设计灌溉1000亩,发电1000千瓦;东锦渠灌溉590亩。
1978年后,新建建民角楼坝、大同过坑渠、金奇渠、下地渠、栋仁倒虹吸管、昆山渠等。至1992年底,全县共拥有渠坝引水工程7928处,有效灌溉面积11.6万亩。其中,百亩以上渠坝引水136处,灌溉2.66万亩;百亩以下7792处,灌溉8.94万亩。
清溪引水渠,在台溪乡象山村玉涧溪上筑坝,1975年动工,1979年冬竣工,投资113万元(含投工48万个工日折款),渠长25.2公里,灌溉1500亩。
改正渠道,在坂面乡改正村(今厚禄坪),于长滩溪筑坝,开引水渠15公里,设计灌田3600亩,实灌2100亩。此渠于1956年由南平专署水电局勘测并主持修建,1958年4月建成。工程土石10万立方米,投资37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1万元),投工39.5万工日。
水电工程
小水电开发早在民国33年(1944年),肖冠英在上京桂坑利用山涧瀑布,以低坝引水,开渠130米,水头21米,流量0.05立方米/秒,自制压力管、水轮机,以牛皮带带动10千瓦直流发电机,次年2月建成。当年搬迁至城关菜花楼,以7.5匹马力木炭机带动发电。民国38年6月机座损毁停机。
民国34年9月,肖冠英在桃源潭兜瀑布处,开渠155米,取水头14米,以自制25型混流式水轮机带10千瓦发电机,因渠堤多次崩塌、经费不继停建。
民国35年初,肖冠英拓宽城关南涧陂右岸竹筒车戽水场流道,取水头1.8米,引用流量2立方米/秒,自制一台木、铁、铝混合结构的立轴明槽调浆式轴流水轮机。民国36年4月建成,带1台10千瓦发电机发电,供城关部分照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维修赤岩10千瓦的小水电站(原城关南涧陂),1954年,赤岩小水电站改建为16千瓦。1959年,建成均溪电站,装机容量100千瓦(渠道长6公里,取水头14米,引用流量2立方米/秒),供应城区照明。70年代,掀起县、社、队三级办电热潮,1976年后,桃源溪、朱坂溪、均溪等进行小流域、梯级、调节开发,电站规模,从单站几千瓦到单机1600千瓦,并联成县级电网。至1992年,全县先后共建电站233处,总装机容量3.47万千瓦,其中在县电网的覆盖下陆续报废早年建的小电站146处、4716千瓦。
坑口一级水电站,位于大田县谢洋坑口村,是坑口水库调节下的一级(坝后)电站,属坑口水库管理。发电引水隧洞进口位于坝上游160米的右岸山麓,洞长315米,内径2米,最大过水流量为4.3立方米/秒,以定轮平面钢闸门控制。厂房、开关站,在坝下游800米右岸河弯处。主厂房面积336平方米,安装3台500千瓦发电机组。1984年7月动工,1986年7月发电,1987年3月,并入县电网运行。
坑口二级水电站,位于大田县石牌拱桥村,装机2×800千瓦,属坑口水库管理。1978年3月动工,全县1800余名民工参加修建。第一台800千瓦机组于1983年10月建成并入县电网运行。第二台机组于1986年10月投入运行。该站原为迳流开发,坑口水库建成后,直接引用一级尾水。主要建筑:渠长5.7公里;一号渡槽为钢筋混凝土肋拱式,横跨坑口村尾,全长6跨、132米、高18米;二号渡槽为双曲拱,单跨,长57米,高11米,“U”型钢筋混凝土槽身;压力钢管131米,管径140厘米,水头53米,流量4.2立方米/秒;厂房位于拱桥村尾河道左岸,主厂房面积360平方米。
坑口三级水电站(老厝坪电站),位于石牌老厝坪村,装机容量2×800千瓦,水头92米,流量2.38立方米/秒。1975年11月动工,1977年6月建成,并入城关片临时小电网,1982年并入县电网运行。总造价14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0万元。主要建筑:浆砌块石重力坝,高1.5米,坝顶长22米;渠道长5.5公里,隧洞3座、440米,压力钢管长246米,厂房建于老厝坪村头河道右岸,主厂房为砖木结构,面积255平方米;副厂房76平方米,进厂双孔拱桥1座净跨15米。
仙峰一级电站,位于大田县均溪仙峰村,引用仙峰溪迳流。装机容量2×400千瓦,水头25米,流量4.8立方米/秒,工程投资62.29万元。1960年动工后,因国家困难时期,基建调整停工。1972年5月复建,1973年4月建成并入城关片临时小电网,1982年并入县电网。主要建筑:浆砌块石重力坝,高1.5米,长25米,渠长3.2公里,压力钢管长68米,厂房位于大(田)德(化)公路仙峰大桥右下侧,主厂房面积120平方米。
仙峰二级电站,位于大田县均溪仙峰村尾,引用一级电站尾水,1969年10月电站建成。装机容量2×115千瓦+125千瓦,水头19米,流量2.5立方米/秒。1990年技改,引用流量5.5立方米/秒,装机容量3×160千瓦+200千瓦。
五七五电站,位于大田县广平栋仁村头,引用铭溪迳流,1970年动工,1971年4月建成。装机2台、381千瓦(125+256),1974年并入铭溪片临时小电网,1982年,并入县电网,1985年,将原256机组改为400千瓦机组,装机仍为2台,容量增至525千瓦。水头93米,坝址上游集雨面积60平方公里,引用流量0.5立方米/秒。主要建筑:浆砌块石坝高3米,长25米,渠长1.8公里,压力钢管长430米,主厂房面积84平方米。工程总投资38.81万元。
坑口四级(石牌)水电站,位于大田县福塘村乐祠。装机2台,容量1260千瓦,利用水头35米,流量5立方米/秒。1987年12月动工,1989年10月建成并入县电网运行。主要建筑:浆砌块石重力坝一座,坝顶长58米,高3.5米;引水渠长4.3公里,渡槽1座、长76.5米,隧洞2座、长260米;主厂房面积240平方米,副厂房面积153平方米。工程总投资470万元。
坂水电站,位于尤溪县文江朱坂村,引用文江溪迳流发电,属文江、奇韬两乡联办。装机2台,容量1600千瓦,水头14.5米,流量21.1立方米/秒。1976年9月动工,1979年12月投产,并入铭溪片临时小电网。1982年,并入县电网运行。主要建筑:砌石拱坝一座,高6.8米,弧长42米;引水渠长3.45公里;压力钢管2条,单管长35米,管径200厘米;主厂房面积273平方米,副厂房面积202.8平方米。工程总投资26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45万元。
金鸡车电站,又称青印溪四级电站,位于大田县青印溪干流的金鸡车,是县与各乡镇联办,属柳塘水库管理处管辖。利用水头78米,引用流量8立方米/秒,集雨面积200平方公里。装机3×1250+1×1600,总容量5350千瓦。1976年9月动工兴建,1978年12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79年2月全部建成投产。1985年发电量1754万度,占全县发电量19.93%
后山连电站,位于尤溪县团结乡后山连,现名青印溪五级电站(原是县地方国营的第三个电站),直属于地方国营尤溪县发电厂。利用青印溪流量2.8立方米/秒,水头75.4米,集雨面积320平方公里。1969年6月动工兴建,1971年8月第一台高压发电机组试车发电,1974年4月3台高压发电机组全部投产,总容量1890千瓦。建站15年发电量14171.9万度,其中1985年发电量1363.26万度,利用小时达7810小时。1980年,柳塘水库建成,增加了调蓄能力,经勘测设计,装机容量可扩大到7500千瓦。
林源电站,位于尤溪县管前乡林源村,属管前乡和八字桥乡联办。原用径流发电,柳塘水库建成后,有了调蓄能力,为青印溪二级电站。1969年11月动工兴建,1974年4月建成发电。装机2×320+2×250,总容量1140千瓦。1985年发电量646万度。
坪寨水轮泵站。尤溪县梅仙乡创办,是尤溪第一个筑坝截流工程,提水灌田,并发电。利用水头4.6米,设计流量42立方米/秒,集雨面积4588平方公里。工程枢纽在梅仙乡半山村与汶潭村间的尤溪河段。1966年11月动工时,1970年11月复工。两岸皆设机坑,左机坑装机4台:120~12型综合泵3台,并联运行;同时,带动发电装机3×125,总容量375千瓦,另装发电机组1台,装机容量125千瓦,共计装机容量500千瓦。右机坑安装60~6型水轮泵16台,4串4联,扬程68米,出水量0.6立方米/秒,专供提水灌田。1974年7月全面竣工。
坂面水轮泵站,尤溪县坂面乡创办,是提水灌溉、发电、交通三效益工程。1974年10月动工兴建。利用水头5米,设计流量21立方米/秒,集雨面积3070平方公里。1978年10月发电投产,1985年发电量168万度。
国坪电站,尤溪县联合乡创办。引用源湖溪径流发电,利用水头95米,设计流量1.07立方米/秒,集雨面积30平方公里。装机2×400,容量800千瓦。1984年2月动工,1985年12月试车发电。
街面水电站,尤溪上游均溪支流岭脚溪汇入均,于2002年12月动工。2007年2月14日电站成功下闸蓄水,同年11月28日,首台机组实现并网发电。2008年5月30日,第二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省重点工程街面水电站全面建成,成为全省5大水电站之一。水电站位于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604平方公里,库面最大宽度2.5公里,水库总库容20亿立方米,具有多年调节性能。水电站厂房总装机容量300MW,多年平均发电量3.6亿千瓦时。而街面水电站形成的人工湖——闽湖,则成为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闽湖水面面积达36.7平方公里,为全省之冠。
航道航运
航道
均溪航道从均溪镇东桥起,经昆山、高才进入尤溪县的街面,而达尤溪县城。在境内全程40公里。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冬,“知县谢廷训,捐俸资,率民疏导凿石决堤”,明嘉靖二十四年开始通行小船。至民国15年,因长期没有疏浚,逐渐淤塞,不再有船只通航。1949年后,仅昆山以下航道可以流放竹、木排。1988年后,停止竹、木排筏运。
文江溪航道从琼口起,经文江到尤溪坂面双溪口,全程30公里。置县前已通航。至1960年洪水后,航道淤积,不再通船,只能流放木排。
尤溪上接均溪、文江溪,可抵大田县城关和大田县文江乡,流入闽江,可通福州、南平。航道以青印溪汇入处为中点,上游64公里可运单排木排、竹排和载重8吨船只;下游61公里可通双排的木、竹排和载重30多吨的船只。据民国29年(1940)福建省《统计副镌》中“全省各县行驶船只上下水载重量统计表”记载:尤溪航道上行船只载重量为2.05吨,下行船只载重量为5.2吨。新中国建立后,通过航道整治,上行船只可载12吨,下行船只可载35至40吨。
码头
大田县内航道码头有均溪的镇东、京口、昆山、高才和文江溪的琼口、朱坂、文江、沧州等8处。这些码头均是利用水势及岸边地势选定货物装卸点。
镇东码头,是均溪航道的起点码头。址在城关镇东桥上游百米的张家祖祠门口。当时码头仅是挑水踏步,船系在河边的树干上。
京口码头,址在均溪镇京口村小桥亭旁边的河滩上。通航时船停靠在河滩上,装卸货物。
昆山码头,址在早兴乡昆山村渡头店铺前。
高才码头,址在湖美乡高才村原渡口的河滩上。因洪水冲刷,码头常易址,已难寻迹。
琼口码头,址在文江乡的琼口村,是文江溪的始发码头。
朱坂码头,据旧县志载:“太监陂在朱坂乡,传有太监设炉冶于此,因溪流湍急运矿停驶不便,特筑此陂,使成深潭,以便停舶之所,故名”。
文江城码头,古时文江有城。文江溪自西向东流过其南门,文江城码头就在南门外的河滩上,用河卵石铺成一条简易的码头路,以利装卸物资。几十条船舶沿着半月形河滩停靠。夜间装卸时,船灯、炊火、河滩路旁照明的油柴火,照亮整个河滩,显出文江城码头的繁荣景象。1960年后,文江溪断航,其码头也逐渐消失。
尤溪口码头,建于民国14年(1925),在闽江南岸、尤溪西岸。1955年前,码头仅有石砌堤状江岸1处,可停泊闽江轮船3艘。中、低水位时,轮船就停靠在离码头200米处江中巨石旁(客、货由木船驳运到岸)。1955年6月,在巨石处用石块浆砌成有200平方米平台和50米长堤岸的外码头,可停泊轮船5艘;并建1条高1米、宽1.5米的石砌大路与内码头连接,当年12月完工。1957年9月至12月,又将石路垫高0.5米,增宽1米,路面覆盖水泥沙浆,可通板车和小型拖拉机。1973年9月,省航管局投资12万元,把外码头平台扩建到400平方米,可停泊轮船6艘;并建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售票处和旅客休息室,面积115平方米。此码头现成为本县最大的码头。
西滨码头,原名西洋码头,在尤溪北岸,建于民国14年。码头长33米,宽2米,可停泊木船10艘。码头有51层石砌台阶,搬运艰难。1967年,县竹柴炭公司在码头下游处筑1条拖拉机路(长139米、宽2.5米,纵坡10%),连接尤口公路西洋站。1969年,码头向上游扩建堤岸20米,可停泊木船20艘。
刘坂码头,在尤溪北岸,于1984年建成。由西滨乡经济联合社与县企业局建材建筑公司联办。总投资20万元,设计年吞吐量5万吨。码头有石砌堤岸150米,3个停泊位,可容纳20吨位的机帆船15艘。并建有钢筋混凝土仓库1座、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堆场3500平方米。
雍口码头,原来在尤溪南岸,只有几块石头可供2艘木船停泊。1959年,县森工局投资6千元,在此修筑长30米、宽1.3米的石块水泥浆砌码头,可停泊木船3艘。1960年1月,又修筑了北岸码头,堤岸长24米,可停泊木船5艘。
大排码头是尤溪北岸沙质河岸自然形成的,可停泊木船7艘。从民国12年起成为十二都(今联合乡)货物进出口码头。1959年6月,城关——尤溪口公路先通车至大排,码头便成为公路、水路联运的中转站。1960年1月,城关~尤溪口公路全线通车后,在吉木溪口站修支线公路到联合,码头废弃。
源湖码头在尤溪北岸,设于民国14年。码头原利用河边一平坦巨石(叫寸堡),可停靠木船2艘。城关——尤溪口公路通车后,其效用减低。1976年,县竹柴炭公司和梅仙供销社在坑口尾建货场,并开拖拉机路(长100米)与码头相接,成为竹柴炭公司专用码头。
梅仙码头在梅仙渡口、尤溪北岸,利用溪边自然巨石,可停泊木船5艘。1972至次年9月,县交通部门投资1.5万元,建石砌码头,堤岸长7米,装卸平台面2了3平方米,并建石砌大道通到梅仙街。1982年,梅仙航运公司投资1.2万元,三明市交通局补助9000元,在码头边建装卸平台898平方米,货场400平方米。扩建后的码头可停泊木船15艘。
福州门码头,又称沈福门码头,在尤溪北岸。此码头原是自然形成的沙滩,可停泊木船20艘。1964年冬,县航运管理站投资7500元,在此建石砌码头。其堤岸长14.5米,宽14米,并建装卸场202平方米。1974年秋,县航运管理站投资1.8万元,在码头下方扩建长22米、宽13米的块石堤岸及装卸场286平方米,增加6艘木船泊位。同时,从码头修筑泥结碎石路(宽2.5米,长200米)与解放路相接。1976年,县竹柴炭公司在码头对岸、青印桥南端附近建堆场。1982至次年冬,又在青印桥桥墩边修筑块石砌的弧形码头(堤岸长60米、宽1米、下水石阶5级),可同时编制3排竹排。
治理
尤溪坡降大、水流急、暗礁多,行船难度大。据1957年省航管局工程处勘测,尤溪险滩恶濑有55个。新中国建立后,尤溪沿线兴建多处水利电力和防洪拦木工程,其中有3处妨碍航运:1、尤溪口拦河绠,1960年10月在尤墩渡口建造。此处航道由柏树湾改到渡口岸边,航道变直,水流湍急,木船上行难度增大。2、坪寨水轮泵,1974年在半山村鱼濑处建造,设有船筏道宽7米、长170米,正常水位落差3.4米,坡降大、水流急,上行木船空载还需6人拉纤。1978年,省、县交通部门拨款40万元建过船闸。1982年6月,闸门钢板被洪水冲歪一角,次年5月,闸口下方河床被急流冲空,闸不住水。至此,过船闸失去效用,上行船只依然困难。3、坂面水轮泵,1978年在渔仓建造。设船筏道宽5.4米、长200米、落差3.6米。从此木船上行拉纤人数要比建水轮泵前加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