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基于现有传统文科的基础进行学科中各专业课程重组,形成文理交叉,即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达到知识扩展和
创新思维的培养。
文科是“
人文社会科学”(或称“
哲学社会科学”)的简称,是
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称。其中,人文科学主要研究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社会科学主要研究各种
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按照我国《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除了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学科门类基本上都可纳入“文科”范畴。
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是以全球新
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
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
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
美国
希拉姆学院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文科”的
教育理念。2017年10月开始,学院对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对29个专业进行重组,即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
新文科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其一,战略性。这是新文科的价值所在。新文科建设要服务国家应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增强我国在
国际社会的话语
表达能力;服务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
全面深化改革,解决与人们思想观念、
精神价值等有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二,创新性。这是新文科的属性特征。新文科建设要通过新的学科增长点,对
传统学科进行转型、改造和升级,寻求我国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新的突破,实现
理论创新、
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其三,融合性。这是新文科的学科特征。新文科建设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或拓展,也可以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融合形成的文理交叉、文医交叉、文工交叉等新兴领域。其四,
发展性。这是新文科的动态特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问题存在很多
不确定性,许多新问题会随着
社会发展层出不穷,且
问题解决并无固定模式,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调整、日臻完善。
2021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10号),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全面推进
新文科建设,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经研究,教育部决定开展
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工作。根据
新文科建设的目标任务,教育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
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设新文科建设发展理念、专业优化、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领域分类推进、
师资队伍建设、特色质量
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6个选题领域、22个选题方向。
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推荐单位为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库推荐专家,专家须对新文科建设有突出研究成果或丰富实践经验,高校专家或行业部门专家均可。
2021年11月2日,教育部公布首批认定的1011个
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此举标志着酝酿数年的新文科建设跨出了实际操作的一步。
各种关于“新文科”的阐述,在“新”这顶帽子上做了不少点缀,但在“文科”这只鞋子上似乎还是“旧”的,其基本事实与逻辑没有多大变化,只有极少数人论及用它解决新问题。多数人所阐释的“新文科”在语义上重叠性较高的是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瓶”去装老文科的“旧酒”,指望文理交叉。这次申报获准的1000余个项目中,项目名称的结构就显现出这样的特征,老文科大户——
山东省获得立项项目数最多,也证实了这一判定。
与形式的“新”相比,文科建设更需要内涵的“思想”。数千年来,“文科”不论新旧,关键要看有无思想,以及思想的深刻、广博和
逻辑性。历史上已有的诸多文科思想巨匠的作品不会过时,但它们显然是新文科视野中的“旧文科”。思想才是解决问题的润滑剂,是文科更具价值的内核。追求文科的新旧价值显然比不上追求文科的高品质,有思想,能思想,会思想。
列入文科领域的研究对象极为复杂多样,研究范式不是唯一的,
发展趋势存在多种可能性与差异性,不存在唯一的“必由之路”,不必构建众多的体系,不宜投巨资以项目
驱动方式将全国高校的文科引导到单一的研究方式与路径。该领域的高品质发展需要高素养、有思想的学人以开放态度,各自以独特方式开展多种途径的探索,其中一部分可能会超越学科走向集成,也许这才是促进文科领域真实创新、更好满足人民生活幸福需要的更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