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鳍鲉,学名:Scorpaena neglecta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3),为
鲉科鲉属的一种鱼类,俗名石降。分布于朝鲜、日本以及沿海等,属于近海底层小型鱼类。其常生活于由潮间带至深水的沙底海区或岩礁附近。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长崎。 斑鳍鲉又称络鳃石狗公是
辐鳍鱼纲鲉形目鲉科的一种。
体延长,侧扁。头中大,棘稜具明显的锯齿状。眼大,上侧位;眼球高达头背缘;口中大,端位,斜裂,上下颌等长。鼻棘1个,小而尖,向后上,位于前鼻孔内侧。泪骨大且方形,外侧具1稜,上缘具1不明显钝突;下缘具3棘。眼眶下具第1、第2及第4眶下骨,无第3与第5眶下骨。泪骨中部具5辐射状感觉孔管。
前鳃盖骨5棘;鳃盖骨具2叉向稜,后端各具1棘。下鳃盖骨及间鳃盖骨无棘。颅骨棘发达,尖锐。侧筛骨光滑,具1眼前棘;额骨光滑,眶上稜高凸,具眼上棘及眼后棘各1个;具1巨大鼓棘,位于眼后棘后方;眼间具1对额稜,无额棘。顶骨光滑,顶颈稜高凸,具顶棘与颈棘各1个。眼前至侧线前端具蝶耳棘1棘,微小;翼耳棘1个,较长;后颞颥棘上下各1个,上棘小,下棘较大;肩胛棘1个,圆钝;
胸鳍基部上方具1脉棘。吻背后部横凹,眼间隔凹入,额稜间沟深凹,眼间隔后方具1方形顶枕窝。吻缘具2对皮瓣,内侧1对较小;前鼻孔后缘具1尖形羽状皮瓣;泪骨下缘具3-4皮瓣,后者宽薄;眼前棘具皮瓣短小,眼上棘皮瓣长且大,边缘具小分支;顶棘具1小皮瓣;眶下稜具皮瓣;眼球上方具数个皮瓣;前鳃盖骨具3皮瓣;鼓棘、颈棘、颊部、体侧及鳍上无明显皮瓣。鳞中大,栉鳞。胸部、胸鳍基部及腹鳍具小圆鳞;头大多部分无鳞,鳃盖下侧具少数小栉鳞,头背侧及头腹侧无鳞。侧线上侧位,前端斜直,后端平直,末端延伸至尾鳍基部。背鳍长且大,起始于鳃盖骨上棘上方,硬棘与鳍条有鳍膜相连,硬棘部鳍膜凹入而近基底,硬棘部的基底长于软条部的基底,第3至第5硬棘最长,第1与倒数第2硬棘最短,具硬棘 XII,软条 8-10;臀鳍起始于
背鳍第2软条下方,鳍长度较背鳍软条短,鳍条延伸稍超过背鳍基部,具硬棘 III,软条5;胸鳍宽长,下侧位,无鳍条分离,未延长至臀鳍,软条16-17,第2-7软条分岔,其馀不分岔;腹鳍胸位,具硬棘 I,软条5;尾鳍圆形。体红色,头侧具深色斑块及黑色斑点;背鳍粉红色,于第5-10硬棘处具1黑色圆斑。胸鳍及腹鳍红色,具棕色或黑色斑纹与斑点。背鳍软条部、臀鳍及尾鳍红色,鳍条散布黑棕色斑点。(李承运、林沛立2012/11编写)
暖水性
海洋鱼类,中小型,体长约15cm。大者达37.5cm。栖息于深水的岩礁或沙底附近。体态与环境相似,常伏击小鱼和甲壳动物等为食。卵生。背鳍鳍棘下具毒腺,是海中危险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