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翅拟蜡嘴雀
鸟纲动物
斑翅拟蜡嘴雀(学名:Mycerobas melanozanthos):中等鸟类,体长20-22厘米。嘴特别粗大,铅蓝色。体形似蜡嘴雀而嘴特大;雌雄异形,雄鸟上体黑色,黑色翅上具白斑;下体深黄色;雌鸟上体黑褐色,带黄沾绿;下体鲜黄而具黑色纵纹。
形态特征
斑翅拟蜡嘴雀雄性成鸟上体白头至尾及颏、喉等均黑褐色,各羽均具不清晰的灰色羽缘,下背和腰羽基灰白,常显露于外;尾上覆羽和尾羽黑色;小覆羽与背同色;中覆羽黑色;大覆羽黑色缘以石板灰色,内侧者外翈尖端具一淡硫黄色小斑;小翼羽、初级覆羽和飞羽黑色,羽缘灰褐色,而次级飞羽外翈具淡黄色斑,内侧者黄斑大而浓;内侧初级飞羽基部具白斑;下体除颏喉外,呈深黄色,体侧具黑斑,胁的后部具黑缘;尾下覆羽黄色;翼下覆羽和腋羽绿黑色。
雌性成鸟上体黑褐色,各羽具鲜黄沾绿的羽缘;背羽基部黄色;眼先、眼后的黑线颇宽,髭线宽;色稍黑,翅与雄鸟同色;下体自颏至尾下覆羽鲜黄色,但有的转为黄白色,除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外具黑色宽洞条纹。
雄性幼鸟与雌性成鸟相似,但下体较白,点斑小而成行,喉和前颈有发红的色调。
肛膜褐色;嘴铅蓝色;脚铅灰色。
大小量度:体重♂65-81克,♀74-78克;体长♂205-226毫米,♀206-222毫米;嘴峰♂22-25毫米,♀22-25毫米;翅♂125-132毫米,♀123-136毫米;尾♂80-82毫米,♀71-79毫米;跗蹠♂21-23毫米,♀23-24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斑翅拟蜡嘴雀是高山鸟类,在中国四川各地出没于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区,在云南玉龙山,见于3000-4000米处。生活环境颇为广泛,栖息于高山灌丛、竹丛、草地、甚至到冻荒地带,也见于松杉、针、阔叶混交林、落叶乔木林和果园中,喜落在大树顶部和果树上部,冬季迁徙到低处的山谷或山脚,甚至游荡至南方较暖地区。
生长习性
斑翅拟蜡嘴雀为留鸟,秋冬季游荡。此鸟飞落在树上颇为安静,亦颇大胆,容易接近观察。叫声是一种“krrrr”或“charrarank”的嘎嘎声,很像喜鹊的叫声;歌声是一种宏亮、优美的,由3个音节构成的哨声,音似“tew-tew-teeeu”,还有一种像黄鹂一样柔润的哨声,音似“tyop-tiu”或“tyu-tio”等。
食物主要为植物性,如松子,杉子。槭树子、野生果实和浆果等。在中国四川观察,见此鸟好在樱桃树上过夜,经剖检,胃中全是樱桃。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
繁殖方式
斑翅拟蜡嘴雀在四川和云南为繁殖鸟,5-6月营巢于小树或灌丛中。巢呈杯形,由苔藓、地衣和细枝编成,内垫蕨类和须根。卵色灰绿,微沾红,具黑紫色点斑。
保护现状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5 13:5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