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塔,位于素有“千古读书地,现代创新城”
常州市
红梅公园南端,始建于南朝齐高祖萧道成建元年间(479-482年),名建元寺,俗称塔下寺,后改称
太平寺塔。
塔寺历经兴废,宋代诗人
杨万里有“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塔孤”的诗句。现塔为美籍华人刘璧如等资助,于1982年11月修复对外开放。
塔高48.38米,
砖木结构,7级8面,中有
旋梯,登塔远眺,令人赏心悦目。塔区内另有文笔楼、塔影山房、笔架山等建筑景物。 图为著名景观“文笔夕照” 。
该塔高48.38米,底层外径为9.58米,塔身为砖木结构,七级八面,每层有拱门,中有旋梯环绕而上,登塔远眺,全城的景色将尽收眼底。 文笔塔造型优美别致,体态轻盈,风格独异,在古塔中独树一帜。
文笔塔历经沧桑,几度废兴。一九八一年在
爱国人士刘国钧先生的遗孀刘鞠秀女士及其子女的资助下,古塔修葺一新。一九八八年又修复了“文笔夕照”景区,这是以文笔塔为主体,融纳
常州各个历史时期的典故、传说、文物等构成的富有
江南园林风韵的景区,它是常州人文荟萃的象征和缩影。宋代诗人
杨万里“题
太平寺砚池”为中心,四周围有墨香棚、
碑廊、文思桥、文笔楼、梦笔轩、夕佳亭、待月亭、塔碑、星聚桥和
牡丹台等建筑,塔之西区以塔影池为中心,围以观赏文笔塔倒影的塔影山房,象征“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的知音舫,纪念常州古城奠基人季扎的季子亭,瞻仰抗元高僧万安和
莫谦之的
袈裟塔等景物,幽雅别致,令人陶醉。 塔之北区是笔架山,意即笔魂之架。山脚下有
嘉贤坊,进贤坊,荣赐亭和状元楼(刻有自唐代起常州九名状元之名录)等景物,点出了
延陵季子的贤德风范。 地址:罗汉路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