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区是指按照工业标准来生产一系列文化产品的园区。文化园区应该有非常多功能的公共领地。它提供人们聚会交流的空间,也为园区内的交易提供场。
园区介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
文化产业的
定义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
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这里值得注意的就是按照工业标准。文化的产品和文化的服务向来就有,只有按照工业标准进行生产、
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才是文化产业。就是要批量的、有规模的、连绵不断地去生产。
性质:文化产业要按照工业标准来生产一系列文化产品。当文化产品从单个的、断裂的链条中产生,变为按工业标准连续不断地生产,就发生了一种生产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最重要的标志便是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是“以产
定销”为主变成了“以销定产”为主,使文化产品的生产进入了跟一般商品一样的生产、
流通、交换、
消费过程。这种循环的结果可使其得到源源不断的资源的支持,产品也能够极大地丰富起来。当然,它的另一面可能会使文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市场左右,这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两者也不是绝对的不可以调和。
结构
文化产业是由很多种产品构成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同时它们又是可以彼此相加形成的一种结构。以广州为例,我们已经成立了报业集团,我们还将成立广电集团、出版集团、发行集团、文娱集团。上述五个集团都是传媒集团,如果再往前延伸,可以继续包括科研集团、教育集团、医疗集团、旅游集团、体育集团这类泛文化集团。在实践中,我们不一定急于组建包罗万象的集团,但一定要注意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从文化事业来说,一部分可以完全靠市场,一部分则不可以靠市场,一部分是半靠政府半靠市场。我们的任务首先要把那些不走向市场就不可以持续发展的部分拿出来推动发展。
特征
在这方面,John.Montgomery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他通过对文献的归纳,并以Temple酒吧,Sheffield文化园区,Hindley Street,Manchester北部园区等为例,分析、总结出成功文化园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活动、形式、意义三方面:
活动
文化园区基本的前提是文化生产与消费活动的呈现,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是创意,而创意灵感的获得往往来自于与其他同行相互接触的刺激,在众多的活动中特别是多样化文化聚会地点的出现,通常能充分提供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以获取灵感。因此,集聚地点的设置通常被考虑到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策略中。
建筑形式
John.Montgomery认为最适合一个文化园区活动空间的城市环境应倾向于有一个半径为400米,建筑平均5—8层,在10米范围有非常少的街道(包括人行道)。
文化园区应该有非常多功能的公共领地。它提供人们聚会交流的空间,也为园区内的交易提供场所,这样一个区域将具有渗透性。
成功的文化园区倾向于有几个具有活跃、渗透性强、临街地带的街道,或至少有一些活动的结点,便于人们在其间很容易走动。
意义
文化园区要像物质一样能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也就是说人们参观之后能形成和保留园区的印象,而这些印象的形成取决于文化园区的活动、风格、形象。
成功的文化园区应是革新和创意的地方,在设计和欣赏方面经常是超时代的,并且这些超时代理念被带入园区的建筑设计、内部装饰、甚至重要街道和空间的照明等方面。
文化园区应刺激新的理念,成为新产品和新机会能得以开拓、努力尝试的地方。因此,文化园区意义方面的特征体现在具有历史和发展意义、园区身份和形象及知识性、环境意识等方面。
类型
国外文化产业园区类型的划分
从不同的角度,文化产业园区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Hans.Mommaas在分析荷兰5个文化产业园区时提出,文化产业园区类型的区分有7个核心尺度可以参考:园区内活动的横向组合及其协作和一体化水平;园区内文化功能的垂直组合一设计、生产、交换和消费活动具体的混合,以及与此相关的园区内融合水平;涉及到园区管理的不同参与者的园区组织框架;金融制度和相关的公私部门的参与种类;空间和文化节目开放或封闭的程度;园区具体的发展途径;园区的位置 ”。
Walter Santagata根据功能将文化产业园区分为四种类型:产业型、机构型、博物馆型、都市型。
1.产业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积极的外形、地方文化、艺术和工艺传统为基础而建立的。此类园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工作室效应”和“创意产品的差异”。
2.机构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产权转让和象征价值为基础而建立。其基本特征是有正规机构,并将产权和商标分配给受限制的生产地区。
3.博物馆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网络外形和最佳尺寸搜寻为基础而建立。园区通常是围绕博物馆网络而建,位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市区。其本身的密度能造成系统性效应,吸引旅游观光者。
4.都市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信息技术、表演艺术、休闲产业和电子商务为基础而建立。通过使用艺术和文化服务,赋予社区新生命以吸引市民,抵抗工业经济的衰落,并为城市塑造新的形象。
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类型的划分
由于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胚胎期,因而对其的分类很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本文主要从区位依附、园区性质等方面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类型进行划分。
1.按区位依附划分为4种类型:
(1)以旧厂房和仓库为区位依附。城市中被废弃的旧厂房和仓库,因其宽敞明亮的空间及廉价的租金,或面临闲置空间再改造的境遇,往往成为文化产业园区的又一滋生之地。国外许多成功的文化园区就是以旧厂房和仓库为区位依附的。我国较早出现的大山子艺术区依托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798工厂的老厂房。上海近些年成长起来的创意产业园区绝大部分也是由旧厂房和仓库改造而成。泰康路210弄的“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区,位于上海20世纪3O年代最典型的弄堂工厂群;建国中路l0号的“八号桥”创意产业园区,位于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的老厂房。这些创意产业集聚区,利用现有建筑创造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又保护了历史文化财产,是文化产业与工业历史建筑保护、文化旅游相结合,建筑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结合的良好典范。
(2)以大学为区位依托。大学作为技术的发生器,可以不断开发新的科技;同时它又是各类人才的聚集地,不但培养人才也吸引着各领域最优秀的人才;大学也是一个开放的社区,是一个提供多元文化的场所,大学往往成为创意的中。
因此,依托大学发展文化产业园区也就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
如上海的杨浦区赤峰路建筑设计一条街依托的就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一同济大学,上海长宁区天山路时尚产业园依托的是东华大学和
上海市服装研究所,正在建设中的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园及TCL(广州)文化产业基地都是以大学为区位依托的。
(3)以开发区为区位依附。这类文化产业园区主要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区位依附。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发达,高校、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聚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智力型人才众多,最适宜发展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区都有着大量的信息产业,这些产业跟文化产业能够实现很好的融合。属于此类型的有位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内的
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位于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等等”。
(4)以传统特色文化社区、艺术家村为区位依附。属于这种类型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依托一些传统的文化区域,在这些区域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利于开发特色文化产业产业园区。如四川德阳三星堆文化产业园、北京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产业园区等等。第二种是依托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一些艺术家村,有些是属于创作型的园区,如北京的几个画家村;有的则已形成产业化运作,如位于深圳特区郊边龙岗区布吉镇的大芬油画村等。
2.按园区性质划分为5种类型:
(1)产业型。一是独立型的。园区内,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有很强的原创能力,产业链相对完整,形成了规模效应。如深圳大芬村,以绘画艺术为主,也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条,及规模效应,但原创能力不强,而且这是我国此类文化产业园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是依托型的。依托高校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条。如上海虹漕南路创意产业园,同济大学周边的现代设计产业园区等等。
(2)混合型。这种类型的文化产业园区往往依托科技园区,并结合园区内的优势产业同步发展文化产业,但园区内并未形成文化产业链条。如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香港数码港等。
(3)艺术型。这种类型的园区也是创作型园区,原创能力强,但艺术产业化程度还较弱。目前国内最有名的艺术园区有北京大山子艺术园区、青岛达尼画家村等。
(4)休闲娱乐性。这类文化园区主要满足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的新天地、北京长安街文化演艺集聚区等。
(5)地方特色。如北京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产业园区、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区等。
此外,按照影响范围来分又有国际型、国内型和地区型;还可按园区最初的形成分为自发形成和政府运作形成的文化产业园区。由于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国还是一新生事物,发展变化快,园区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明晰,在这进行的类型划分仅是根据当前的一些情况进行的划分,今后随着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发展逐渐成熟,园区类型的划分将会进一步完善。
规模
产业规模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市场规模的大小。广东有一个很大的文化产业市场,应该相应地有一个中国最大的文化产业群在这个地区出现。广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资产规模。在未来五年到十年里,在资产上,仅从
传媒产业范围来说,广州的文化产业要达到50个亿到200个亿。第二个阶段是产值规模。在产值方面达到50个亿到200个亿。第三个阶段是
利润规模。努力达到
利润50个亿到200亿。第四个阶段是税收规模。要达到50个亿以上的税收,真正成为
支柱产业之一。
纽带
文化产业包括不同的
结构成分,这些结构成份要由一条纽带来维持。所谓“纽带”无非是两种,一种是行政的,一种是
资本的。这种行政纽带很有效,但从长远来讲,不一定很稳固。一道新的行政命令下来,就会发生变化。以
资本为纽带,这种纽带维系的
产业结构成本会高一些,速度也会慢一些,但比较稳固。一旦形成了
资本纽带就不容易拆开。从长远来说,上述两种纽带将会并存。但行政纽带应更多地用于
资产整合的启动阶段,
资本纽带则应更多地用于长远发展。
发展
通过几年的发展积淀,以《文化产业振兴计划》为信号,中国的文化产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期。
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是文化产业中极为活跃的组成部分。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中最具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业态,同时也是一种符合现代需求、具有都市特征的新型业态,是对现有文化产业的重要补充。中国各地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如西安曲江临潼、洛阳汉魏故城、隋唐城遗址等,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目标。2010年7月,中国文化部出台了《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申报、命名和监督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什么样的园区算得上是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与我们经常提到的文化产业园区相比有什么独特的特征?如何打造或者创意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独特价值?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看,要理解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确切内涵,应当首先认识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业以及产业园区的内涵。
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的重要要素,既不是一种产品,又与旅游文化大不相同,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文化旅游之“文化”应解释为对旅游之效用及目所作的定性,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因此,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旅游内容的产业化、商业化、规模化,是与文化旅游活动相关的产品生产与经营的产业化。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由
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它不仅仅是“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相关产业的结合,还联系着文化产业,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其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旅游质量。
产业园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旅游建设的新形态和“文化旅游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一种积极探索,以文化为主题的都市体验式休闲消费区,具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管辖区域。
综上所述,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以某种历史文化集合和时尚文化资源禀赋为依托,以旅游为主导,以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园区的核心和支柱产业,开发相关的系列文化产品;目的是满足当地居民及外来旅游者特定的文化和休闲需求;反映的是地域特殊的文化、社会与经济需求;有其特有的运行机制,园区的组织管理是通过专门的管理协调机构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