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乡楼丛书》是一本于近代
印行的丛书,作者是黄群,共4辑38种257卷。
图书目录
第一辑
(十种十八册,1928年12月完成)
习学记言序目五十卷 八册 宋 叶 适
芳兰轩诗集三卷 二薇亭诗集二卷 一册 宋 徐 照 徐 玑
涉斋集十八卷 二册 宋 许及之
浣川集十卷 一册 宋 戴 栩
不系舟渔集十五卷 二册 元 陈 高
二雁山人诗集二卷 一册 明 康从理
谏垣奏议 一册 明 李维樾
藕华园诗二卷 一册 清 释德立
六斋卑议 一册 清 宋 恕
第二辑
(八种二十二册,1929年12月完成)
春秋讲义四卷 三册 宋戴 溪
育德堂外制五卷 一册 宋蔡幼学
宋宰辅编年录二十卷 十四册 宋徐自明
无冤录二卷 一册 元王 与
李诗辨疑二卷 一册 明朱 谏
陈文节公年谱·红寇记 一册 清孙锵鸣林大椿
墨商三卷又补遗 一册 清王景羲
第三辑
(十种二十册,1931年10月完成)
浮沚集九卷 二册 宋周行己
石鼓论语答问三卷 二册 宋戴 溪
四书管窥十卷 五册 元史伯璿
管窥外篇二卷 二册 元史伯璿
永嘉集十二卷 一册 明张 著
介庵集十一卷 五册 明黄 淮
省愆集二卷泉村诗选一卷 一册 明黄 淮 清徐 凝
干氏易注疏证二卷 一册 清方成珪
江南征书文牍一卷 一册 清黄体芳
第四辑
(十种十八册,1935年12月完成)
两汉博议二十卷 三册 宋陈季雅
畏庵集六卷 一册 明周 旋
章恭毅公集十二卷 二册 明章 纶
困志集一卷章恭毅公年谱一卷 一册 明章 纶 章玄应
瓯滨摘稿一卷 一册 明王 瓒
张文忠公集十八卷 五册 明张孚敬
半山藏稿二十卷 四册 明王叔果
谏垣奏议补遗一卷 宝研斋吟草一卷 一册 明李维樾 清方成珪
藏书归宿
敬乡楼主人黄群(1883—1945),民国时期政治活动家、藏书家。原名冲,字旭初,后改字溯初,号朔门,又号小梦。祖籍浙江省平阳县万船乡郑楼村,父辈迁居永嘉县城朔门(今属温州市
鹿城区五马街道)。黄群早年师从瑞安
陈黻宸与平阳
宋恕。光绪三十年(1904)自费留学日本,三十四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归国之后,应聘湖北法政学堂教习兼翻译。辛亥武昌首义,历任浙江都督府代表、国会众议员、第三区(江浙皖)矿务监督署署长、财政部顾问等。民国初年发起民国公会,随后成为进步党和宪法研究会的中坚人物,投身护国运动。抗战初期策划“
高陶事件”,给汪伪集团以沉重打击。先后主持上海时事新报馆、通易信托公司、温州旅沪同乡会等,兼任温州瓯海医院董事长、永嘉区征辑乡先哲遗著委员会委员,并将郑楼小学捐出创办省立温州师范学校,系温州近代化事业的先驱者。最为后人称道者,莫过于多方网罗乡邦文献,并独资印行《敬乡楼丛书》四辑,流播海外,嘉惠学林。
遗著《敬乡楼诗》三卷,经上海私立合众图书馆总干事顾廷龙整理,由合众图书馆印行。卢礼阳辑《黄群集》列入温州文献丛书第二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出版(2007年重版)
永嘉敬乡楼主人名黄群既尽瘁于国事,复推仁于梓里。最为后人称道者,莫过于多方网罗乡邦文献,并独资印行《敬乡楼丛书》四辑,流播海外,嘉惠学林。
本文通过梳理黄群与两位合作者的叙跋,结合知情人何励生、夏承焘、汪远涵的记载及馆藏档案文献,就敬乡楼的命名与积聚,《
敬乡楼丛书》的校印,敬乡楼藏书的转移与捐赠等方面,仔细考订,记叙其藏书校书捐书始末,力求彰显一代藏书家的精神风范。
命名积聚
1919年黄群修葺温州朔门旧居,将藏书处命名为“敬乡楼”。相隔八年,1927年11月1日(夏历十月十一日),温州朔门横街失火,黄家老宅、店面焚毁殆尽。幸亏此前已将藏书悉数移存于上海寓所。据《敬乡楼藏书目初稿》编者何励生(辅干)回忆,“黄溯初藏书处,在上海新闸路寓所,楼有两间,大小五方米,藏乡先生抄稿约二十箱。1926年间,黄请杨(志林)先生为其藏书楼取名,杨先生定名为敬乡楼”。其实,敬乡楼“书迁沪而楼毁”,题名延续而已;而其沪上藏书处并非集中在新闸路寓所,而是位于
青海路面积较大的新居,藏书分楼上楼下各一室,以后校印《敬乡楼丛书》,
刘景晨、刘绍宽“即在此屋任编校工作”(汪远涵先生复卢礼阳函,2003年5月3日)。
1928年开始校印《敬乡楼丛书》第一辑,黄群请友人汤定之、
姚茫父、
萧俊贤作《敬乡楼图》,陆续邀梁启超、籍忠寅、周大烈、
陈衍、
夏敬观、金仲荪、
郑孝胥、
梁鸿志、
刘景晨、刘绍宽、黄式苏诸人题跋,敬乡楼更为知名。诸家题记可以互相印证。
梁启超《题敬乡楼图》(1928年5月)点出敬乡楼的建设者乃其尊人:“敬乡楼者,黄冠圭先生所构,用蓄楹书以遗子孙,而吾友溯初幼时与群从诵读游息之所也。”[1]
籍忠寅《题敬乡楼图序》(1928年10月)指出敬乡楼为黄群兄弟早年读书处:“敬乡楼者,吾友黄君溯初少时与诸兄弟读书处也。溯初兄弟皆早殁,季弟以舟沉海死,尤所痛心。溯初方移书客沪上,而楼毁于火。睹故简而思雁行,因图斯楼,以志不忘焉。”[2]
刘景晨《敬乡楼图记》(1929年春)回忆早年比邻而居的情形,介绍敬乡楼藏书的特色:“予与黄君溯初,两家比邻。溯初好藏书,尤喜搜集乡先哲遗籍,每有所得,辄庋之楼中,楼之名故曰敬乡也。永嘉自唐以来,先哲遗书著录于《温州经籍志》者一千三百余家。溯初搜集之勤,积三十年,得书四百余种,其中宋元明清仅存之椠本、诸藏家传写未梓之书,有《经籍志》所未著录、有著录称已佚者,殆百数(十)种,盖亦难矣!”[3]
刘绍宽《敬乡楼图记》(1929年9月18日)重在阐发“敬乡”楼的涵义:“盖所以敬者,非惟曰同居父母之邦,推尊以及之而已,良以其人之学行可法可传,为天下万世之人,而非囿于一乡之人,夫是以敬之也。”[4]
黄群藏书活动起始于学生时代。清光绪廿四年(1898)十六岁,黄群在永嘉旸岙(今属瓯海区新桥镇)三溪书院上学。其间获得明康从理《二雁山人诗集》钞本一部。黄群《二雁山人诗集》跋(1928年4月)回忆:“三十年前予读书旸岙三溪书院,获一破旧钞本于字纸簏中,《二雁山人诗集》也,……藏之垂十余年。”嗣后赴瑞安上学期间,购得道光朝
福建水师提督许松年(号乐山)《水操图》。刘绍宽《跋许乐山提督<水操图>》称:“瑞安乐山提军
许公校阅水操图及其眷属两图,黄子溯初读书于瑞安时购得之。”[5]有的珍本国内曾失传,则是清末留日期间搜求所得。如元永嘉王与《无冤录》,明乐清赵士祯《神器谱》等(黄群《自述八首》其三夹注)。
1925年秋,黄群邀杭州之江大学毕业生、通易公司职员何励生为敬乡楼藏书编目,初步摸清乡邦文献数量,刊本钞本两者合计393种。何励生晚年回忆:“1925年秋间,
黄溯初请予整检敬乡楼所藏乡先哲著作刊本及稿本,刊本共三百七十二种,传钞稿本廿一种,曾录成《藏目》。此大批乡先生著作,均是杨志林先生花去不少精力代为雇抄及搜集,藉见杨先生对温州乡先哲文献之关心和贡献。其功绩相当巨大,可惜杨先生本人之遗著未全部交存敬乡楼。”
图书校印
1928年至1935年,黄群出资排印《敬乡楼丛书》一至四辑,计38种289卷,分送海内外图书馆暨各界名流,为抢救、弘扬永嘉学术传统做出重要贡献。
1928年3月,邀请老同学
刘景晨赴沪校印《敬乡楼丛书》第一辑,“其编辑之例,意在表微。凡所刊书,必视世无刊本或刊后再佚不复流传者,或刊本虽存而中多阙佚者,始为校勘付印”。
刘景晨先后承担第一、第二、第四辑,加上
刘绍宽负责校点的第三辑,四辑共计38种289卷,分装78册。各辑书目如下:
《敬乡楼丛书》第一辑(十种十八册,1928年12月完成)
习学记言序目五十卷 八册 宋 叶 适
芳兰轩诗集三卷 二薇亭诗集二卷 一册 宋 徐 照 徐 玑
涉斋集十八卷 二册 宋 许及之
浣川集十卷 一册 宋 戴 栩
不系舟渔集十五卷 二册 元 陈 高
二雁山人诗集二卷 一册 明 康从理
谏垣奏议 一册 明 李维樾
藕华园诗二卷 一册 清 释德立
六斋卑议 一册 清 宋 恕
《敬乡楼丛书》第二辑(八种二十二册,1929年12月完成)
春秋讲义四卷 三册 宋戴 溪
育德堂外制五卷 一册 宋蔡幼学
宋宰辅编年录二十卷 十四册 宋徐自明
无冤录二卷 一册 元王 与
李诗辨疑二卷 一册 明朱 谏
墨商三卷又补遗 一册 清王景羲
《敬乡楼丛书》第三辑(十种二十册,1931年10月完成)
浮沚集九卷 二册 宋周行己
石鼓论语答问三卷 二册 宋戴 溪
四书管窥十卷 五册 元史伯璿
管窥外篇二卷 二册 元史伯璿
永嘉集十二卷 一册 明张 著
介庵集十一卷 五册 明黄 淮
省愆集二卷泉村诗选一卷 一册 明黄 淮 清徐 凝
《敬乡楼丛书》第四辑(十种十八册,1935年12月完成)
两汉博议二十卷 三册 宋陈季雅
畏庵集六卷 一册 明周 旋
章恭毅公集十二卷 二册 明章 纶
困志集一卷章恭毅公年谱一卷 一册 明章 纶 章玄应
瓯滨摘稿一卷 一册 明王 瓒
张文忠公集十八卷 五册 明张孚敬
半山藏稿二十卷 四册 明王叔果
谏垣奏议补遗一卷 宝研斋吟草一卷 一册 明李维樾 清
方成珪黄群小传
黄群,(1883一1945)原名冲,宇旭初,后改为溯初。祖藉平阳郑楼,父辈以经商迁居温州朔门。他是冠傲第三子,伯父冠圭无子,以他承嗣。他说自己“幼时情绪异,怠学好深思,意构游仙境,胸存命世期”。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黄群到杭州师从
陈介石、
宋恕。时
陈介石在养正书塾(后改名杭州府中学堂)任总教习,
宋恕执教于求是书院,因此结识了两校的高材生蒋尊簋、蒋百里、周承荚、许寿裳、
马叙伦、
汤尔和、杜士珍等人。
光绪三十年(1904)黄群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法,学成回国后,先后在湖北督署调查局、政法学堂工作。1911年10月
武昌起义,黄群赶回浙江协助新军八十二标
标统周承荧光复杭州,周任浙江军政府总司令,11月,黄群与汤尔和等五人被推为都督府代表,参加在上海召开的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中华民国元年(1912)黄群被推举为临时参议院议员,参与制订《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年,又当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黄群为国事奔走,却不忘乡邦的文化、教育、卫生的建设。自民国七年开始,敦聘
刘景晨、刘绍宽选辑、校勘,编成《敬乡楼丛书》共4辑38种257卷。于1928年至1935年印行。
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所藏的乡邦先哲的书画,“八.一三”的烽火将其毁于一旦,包括他讲学、政论的文稿。
民国十年,伯父冠圭公九十大寿,“命溯初移称觞之资于郑楼,购地筑屋,设小学焉,命曰郑楼乡村小学,来学者均免费,一二年后,学生大增,校舍亦年有添建,更造育蚕室,筑埘育鸡,辟场圃栽植果木,以推广农村副业”。在创办郑楼小学的同时,黄群与友人潘鉴宗、吴璧华、杨五生等在温州积谷山麓创建瓯海医院,占地13亩,设有内、外、五官、妇产等科。学校和医院的“建筑费及历年经常费几达十万金”。
抗战时期,黄群避居九龙时,将五十岁以后所作的诗仔细删存,计成三卷,即今存的《敬乡楼诗》,分《初学集》、《小滨集》、《香岛集》共454首,托徐寄顾带到上海保藏。徐寄顾在《敬乡楼诗·跋》中说:“溯初在渝,居友人谢侠逊宅,外忧国防,内忧战局,频年失眠之症,伤及心主。……遂于是月二十六日长逝。盖棺三月顽寇即呈降表。天乎!竟不令爱国志士易箦之前,闻而含笑,何其酷也。”民国三十六年(1947)9月,谢侠逊自重庆扶送黄群灵柩至上海。安葬于上海虹桥公墓。同年,他的《诗集》出版。